荷马之志

荷马之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贺方婴
出品人:
页数:304
译者:
出版时间:2019-4
价格:6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7591004
丛书系列:政治哲学文库
图书标签:
  • 古典学
  • 荷马史诗
  • 政治哲学
  • 贺方婴
  • 奥德修斯
  • 古希腊
  • 政治学
  • 史诗
  • 荷马史诗
  • 古希腊文学
  • 英雄主义
  • 古典文学
  • 史诗传统
  • 人性探索
  • 命运与自由
  • 文学经典
  • 智慧传承
  • 精神追求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对一个真正的王者来说,“最最美好的东西”除了是“最美的”政治体,不会是别的什么东西。然而,对一个政治体来说,何谓“最最美好”或“最佳”(κάλλιστον)呢?《荷马之志》一书的作者将这个问题称为“奥德修斯问题”。

《荷马之志》围绕“奥德修斯问题”展开,以古希腊肃剧形式结构全书,首先是序幕,接着主体部分是第一场和第二场,最后是突转,颇具戏剧性。作者在序幕、第一场和第二场,贴近史诗叙事的脉络带领我们深入细读《奥德赛》,对比了失序的城邦(伊塔卡)、虔敬的城邦(皮洛斯)、欲望的城邦(斯巴达)和技术的城邦(费埃克斯),而最后一部分突转,可以视为作者全部研究的升华——将“奥德修斯问题”置于现代欧洲政治思想史中考察,这也是全书画龙点睛之笔。

本书从古典、近代和当代三个维度,分别探讨了“奥德修斯问题”在柏拉图的对话作品、维柯的《新科学》、近代乌托邦思想以及施米特的《大地的法》中的呈现,最终确立荷马史诗《奥德赛》的政治哲学品质,及其思想史上的重要意义和典范位置。

作者简介

作者贺方婴,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古典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古典学研究》(辑刊)执行主编,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学者。

研究方向:古希腊思想(荷马、柏拉图)、古典政治哲学,法国近代戏剧。

曾先后在《世界哲学》、《国外 文学》、 《学术月刊》、《哲学与文化月刊》(台北)等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著有《荷马之志——政治思想史视野中的奥德修斯问题》,译有《榜样人生:卢梭〈忏悔录〉的政治哲学》

目录信息

前 言
文献说明
序幕 奥德修斯之子特勒马科斯的游历
引言
一《奥德赛》前四卷的结构与意图
二 特勒马科斯被迫离开城邦
三 涅斯托尔的虔敬与叹息
四 王者应如何看待自已的自然欲望
余论 王者古今有别?
第一场 奥德修斯与费埃克斯城邦
引言
一 奥德修斯从卡吕普索的仙岛再次起航
二 奥德修斯登上费埃克斯人的技术岛国
三 阿尔基诺奥斯王与费埃克斯城邦的德性
四 奥德修斯如何成功乞援
五 费埃克斯城邦的政体要素一瞥
六 奥德修斯在费埃克斯城的德性较量
七 何谓真正的政治德性
八 城邦航船与王者心性
九 费埃克斯城邦的覆亡
余论
第二场 柏拉图笔下的奥德修斯魂影
引言
一 荷马与柏拉图的冥府教谕
二 雅典民主时期的“奥德修斯”
三 基尔克与第俄提玛
四 柏拉图如何取代荷马
突转 现代欧洲政治思想中的奥德修斯问题
引言
一 维柯在古今之争中如何挽救荷马遗产
二 近代乌托邦思想中的荷马魂影
三 施米特在《大地的法》中为何回到荷马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很擅长讲故事,没事可以瞎读读。

评分

很擅长讲故事,没事可以瞎读读。

评分

这本书除去序幕共分三章,第一章试图还原奥德赛作为政治思想原型的prototype,提出的费埃克斯作为技术城邦问题呼应了第三章关于现代社会的讨论。并且与荷马笔下的费埃克斯故事相同,关于当下社会的讨论戛然而止,不知费埃克斯的神谕会否也是我们的终局。用这本书里常用的方法来读,那就要好好看看占据“中间位置”的第二章。柏拉图作为荷马“最好的读者”并取而代之,成功应对了他那个时代的问题,这大概也是我们面对当下最大的思想资源。最后,第三章细细分析了施米特《大地的法》序章中那五篇看似无关的小短文,又不无得意地说能追随这位伟大思想家进行探索是一件幸福的事。而本书“序幕”也分为五节,其中第三节恰恰也是切割了时间上连续的二三小节,这种奇妙的呼应说不定也不是偶然。

评分

很擅长讲故事,没事可以瞎读读。

评分

这本书除去序幕共分三章,第一章试图还原奥德赛作为政治思想原型的prototype,提出的费埃克斯作为技术城邦问题呼应了第三章关于现代社会的讨论。并且与荷马笔下的费埃克斯故事相同,关于当下社会的讨论戛然而止,不知费埃克斯的神谕会否也是我们的终局。用这本书里常用的方法来读,那就要好好看看占据“中间位置”的第二章。柏拉图作为荷马“最好的读者”并取而代之,成功应对了他那个时代的问题,这大概也是我们面对当下最大的思想资源。最后,第三章细细分析了施米特《大地的法》序章中那五篇看似无关的小短文,又不无得意地说能追随这位伟大思想家进行探索是一件幸福的事。而本书“序幕”也分为五节,其中第三节恰恰也是切割了时间上连续的二三小节,这种奇妙的呼应说不定也不是偶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