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巴贊(Andre Bazin, 1918~1958),法國《電影手冊》創辦人,二戰後西方最重要的電影批評傢、理論傢,法國新浪潮電影之父。
崔君衍,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巴黎大學訪問學者,哈佛大學高級訪問學者,香港城市大學訪問教授。主要著述有《現代電影理論信息》、《電影心理學研究》、《電影符號學》等;主要譯作有《世俗神話》、《電影哲學概說》、《影片美學》;主編有《電影美學與心理學》、《電影藝術詞典》、《現代藝術大辭典》電影分科等。
手头上有三本书时常攫取我的视线,让我在茶余饭间驻足。一本是苏珊桑塔格的《论摄影》、一本是本雅明的《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一本是巴赞的《电影是什么》。这三本书都是摄影影视的经典理论著作。前前后后读完,不成系统也没有深入,最近想在下班之后,睡觉之前,用一天下来...
評分最近研读巴赞和巴赞研究文章,觉得电影理论里面实在有太多没有说清楚的地方,比如电影的现实主义问题。 我们称一部影片是现实主义的,我们的标准是什么?如果从文学角度来说,现实主义应该是指内容方面而言,即对被忽视的社会底层的关注,比如所谓第六代的电影...
評分 評分提要:中国人认识已赞比世界晚了30年,所以中国电影中的巴赞是一个模糊而流逝的影子。然而,1980年代初期那一批被认为实践“纪实美学”的作品,却留下了百年中国电影中与世界接轨的最深的脚印;对于第四代导演来说,跟巴赞的神交以及由此体验的“理论滋养灵感”,定型了他们一...
評分20世纪50年代电影语言以及电影批评的转向,几乎是西方文学在二十世纪转向的一个缩影。1911年,当乔托•卡努杜振臂一挥,在《第七艺术诞生》中将电影推上艺术的万神殿时,电影还只是缪斯众姐妹里最孱弱的一位,但那时,卡努杜已经意识到诗与电影的某种亲缘关系。诗在“千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