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巴赞(Andre Bazin, 1918~1958),法国《电影手册》创办人,二战后西方最重要的电影批评家、理论家,法国新浪潮电影之父。
崔君衍,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巴黎大学访问学者,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香港城市大学访问教授。主要著述有《现代电影理论信息》、《电影心理学研究》、《电影符号学》等;主要译作有《世俗神话》、《电影哲学概说》、《影片美学》;主编有《电影美学与心理学》、《电影艺术词典》、《现代艺术大辞典》电影分科等。
中国的电影理论很奇怪,就是不停地要超越。这大概要跟中国的社会结合起来才能解释清楚。 建国前,世界电影理论还不成气候。建国后,我国采取思想禁锢的愚民方针,批判一切资本主义的东西,包括思想。所以,电影理论只能引进同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主义盟友的。而...
评分巴赞对蒙太奇的评价建立在电影本体论的立场上,即影像与客观现实中的被摄物的同一。在《摄影摄像的本体论》一文中,巴赞提出,电影再现事物原貌的本性是电影美学的基础。因此,演员不应先于存在而表现,摄影棚和人造光应尽可能地排除在电影拍摄的流程之外,叙事结构应尊重事件...
评分 评分 评分最近研读巴赞和巴赞研究文章,觉得电影理论里面实在有太多没有说清楚的地方,比如电影的现实主义问题。 我们称一部影片是现实主义的,我们的标准是什么?如果从文学角度来说,现实主义应该是指内容方面而言,即对被忽视的社会底层的关注,比如所谓第六代的电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