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 the Same Time

At the Same Tim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苏珊·桑塔格,1933年生于美国纽约,毕业于芝加哥大学。1993年当选为美国文学艺术学院院士。她是美国声名卓著的“新知识分子”,与西蒙娜·波伏瓦、汉娜·阿伦特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2000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2001年获耶路撒冷国际文学奖,2003年获德国图书大奖——德国书业和平奖。2004年12月28日病逝于纽约。

出版者:Picador
作者:Susan Sontag
出品人:
页数:256
译者:
出版时间:2007-12-26
价格:USD 15.00
装帧:Paperback
isbn号码:978031242671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苏珊·桑塔格 
  • SusanSontag 
  • 桑塔格 
  • 文化 
  • 散文 
  • 散文随笔 
  • 美国 
  • 随笔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Sontag's incisive intelligence, expressive brilliance, and deep curiosity about art, politics, and the writer's responsibility to bear witness have secured her place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inkers and writer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At the Same Time gathers sixteen essays and speeches written in the last years of Sontag's life, when her work was being honored on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She writes of the freedom of literature, about courage and resistance, and fearlessly addresses the dilemmas of post-9/11 America, from the degradation of our political rhetoric to the appalling torture of prisoners in Abu Ghraib.

David Rieff describes his mother's passion in his foreword: "She wanted to experience everything, taste everything, go everywhere, do everything. Indeed, if I had only one word with which to evoke her, it would be avidity. . . . I think that, for her, the joy of living and the joy of knowing really were one and the same."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让我们从风险开始。被惩罚的风险。被孤立的风险。被打伤或杀死的风险。被鄙视的风险。 我们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应征士兵。对我们所有人来说,打乱队形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会招惹有着不同效忠理念的被冒犯的大多数人的不满、谴责、暴力。我们都是在公正、和平、和解等标...  

评分

黑色冷峻的封皮上,白发的桑塔格微托着下巴,凝视着远方,双目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是桑塔格的随笔集《同时》的中文封面。迄今为止,这也是桑塔格论著集中唯一的一次采用了她的肖像作为封面的。借用桑塔格论摄影的话说,一张照片就是一块碎片,一次瞥视,它随时供我们回忆,“...  

评分

最近断断续续看了库切的《凶年纪事》、梁文道的《常识》和桑塔格的《同时》,都很喜欢。其中,库切书的“危言”、道长书的“窥视世界的局部角度”和桑塔格谈论911及后911世界政局和美国现实的文章,此三者在话题上有着很大程度上的一致性,完全可以比照着来读。看看对于这个世...  

评分

以她最后一次演说的标题《同时》为书名,这本苏珊桑塔格的“最后一部”随笔集在她去世后出版。中文译本由黄灿然,翻译过其众多作品的“钦定”译者译出。在后记中,黄灿然承认桑塔格在英语中是一位文体大家,绝非“读起来蛮好的”,他说若是读者觉得他的译文“读起来蛮困难的”...  

评分

苏珊•桑塔格与中国的联系,到目前为止,大约只在于两个事实,一是她的父母上世纪20、30年代在中国的北方从事皮草生意,二是被常年错看成《城市画报》副总编辑桑格格的化身而引起惊诧。除此之外,出于对“小众精英知识分子”的追求,以及出版商的蛊惑,桑塔格的著作,比如《...  

用户评价

评分

有几篇在苗炜的博客上看过。再看觉得还是很好。最喜欢那几篇关于911的,鞭辟入里,尖锐有洞察力。第一篇关于艺术的也不错,其中探讨为什么人们从beautiful 改用interesting很有意思。

评分

这本书收集了桑塔格的后期文章和演说。中间部分评论911事件及反恐的四篇文章最有重量,彰显了她思考上的锐利和勇气。她的表达,犀利精准,有一种闪亮亮的美。

评分

有几篇在苗炜的博客上看过。再看觉得还是很好。最喜欢那几篇关于911的,鞭辟入里,尖锐有洞察力。第一篇关于艺术的也不错,其中探讨为什么人们从beautiful 改用interesting很有意思。

评分

4星因为 我英文烂部分没读懂

评分

这本书收集了桑塔格的后期文章和演说。中间部分评论911事件及反恐的四篇文章最有重量,彰显了她思考上的锐利和勇气。她的表达,犀利精准,有一种闪亮亮的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