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出版《百年孤独》。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多年以后,面对正式授权的《百年孤独》,我不禁会回想起青春年月初读这本书的光景。那时的我刚刚进入高中,学校里破旧的读书馆每周开放一次,我得以在无数泛黄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旧书堆里找出一些似曾相识的书来读。这些名字不知是何时驻扎在脑海里,在功课负担日益沉...
评分《百年孤独》里最让我揪心的人物是阿玛兰妲。 许多评论者都忽略了这一孤独的“非典型”形象,但是我认为阿玛兰妲是非常有探讨价值的人物。可以说她才是作者那句“布恩蒂亚家族成员的失败,是因为缺乏爱”的最有力诠释。她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布恩迪亚家族中的两位“天使”------...
评分多年以后,面对正式授权的《百年孤独》,我不禁会回想起青春年月初读这本书的光景。那时的我刚刚进入高中,学校里破旧的读书馆每周开放一次,我得以在无数泛黄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旧书堆里找出一些似曾相识的书来读。这些名字不知是何时驻扎在脑海里,在功课负担日益沉...
评分当火车、电灯依次出现在叙事里,当奥雷良诺们开始制造冰,我渐渐就厌倦了书中那个越来越熟悉的世界——相较而言,我更喜欢看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那些异想天开的创业故事,以及失明却敏捷如神话一般的乌苏拉。这也大概是为什么我从不爱看中规中矩的叙事,只爱看那些荒诞的...
评分《月亮和六便士》第四章里说:天天做一样的事,让我感到腻烦。朋友们过着老一套的生活,再也引不起我的好奇。有时见了面,不待他们开口,我就知道他们要说什么。就连桃色事件也是枯燥乏味的老一套。我们就像终点站到终点站往返行驶的有轨电车,连乘客的数目也能估计个八九不离...
A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s. Les destins tragiques, répétitifs et fugaces. 除了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这种孤独,雷蓓卡(是她吗)被死神宣布死期开始为自己织丧衣/活了100多年见证如此多稀奇古怪的故事的乌苏拉/每一代人中总会进入墨基阿尔德斯那一小方寸房间的奥雷良诺们,都太孤独了。
评分画风独特
评分既虚幻又真实。
评分被人名搞的纷乱不堪,好不容易最后都搞清谁是谁的爹了,发现又搞不清谁是谁的妈了。印象最深刻的人是乌苏拉,一个真正几乎贯穿整个家族百年历程的人(当然还有庇特·特内拉),几乎很多次算是力挽狂澜地左右了几个人物的生命历程。印象最深的是这一句:“她含辛茹苦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才获得了这一安于孤独的殊荣,她不准备放弃它而去换取一个被虚假而迷人的怜悯所扰乱的晚年。”只有看到这一句的时候,才真的觉出了孤独,此外,上校周而复始地打造小金鱼哪里,也真的是孤独到极点了。还是很多地方读不懂,也许是不到时候,一开始的时候真的是难以为继。
评分之前坐地铁时看了一半,实在看不下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