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美國漢學傢比爾‧波特所寫的一部「尋隱之旅」,親自探訪隱居在終南山附近的現代隱士,尋找隱士文化的傳統和歷史的蹤跡,錶達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讚歎、嚮往和懷念,敘述他所看到的中國傳統文化未來發展的希望。
本書雖然是作者的「尋隱之旅」,但風格並不凝重。比爾描寫被摧殘的老樹時,也同時讓讀者看到老樹上的嫩芽。本書的文字優美,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字裡行間透露著美國式的幽默,常常讓讀者會心一笑。因此更正確地說,這是一本關於傳統文化復興的「希望之旅」。
本書穿插數十張優美的風景照片,是作者的好友、美國著名的攝影師史蒂芬‧約翰遜冒者生命危險所拍攝的。
比爾‧波特(Bill Porter)
(赤鬆居士)
美國當代作傢、翻譯傢和著名漢學傢。他將許多中國古代的佛教典籍翻譯成英文,在歐美引起瞭極大的迴響。曾經以「赤鬆」為筆名,將《寒山詩集》、《石屋山詩集》和《菩提達摩禪法》等翻譯成英文齣版。從一九七二年起,他一直生活在颱灣和香港,經常在中國大陸旅行,並撰寫瞭大量介紹中國風土文物的書籍和遊記。本書是最著名的作品,曾在歐美各國掀起瞭一股學習中國文化的熱潮。
譯者簡介
明潔
原名董曉鸝,一九九三年畢業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德語係。曾任大學教師,後為自由撰稿人。主要譯著及自著有:《活得安祥》、《與生命相約》、《生命的轉化與療救》、《佛之心法》、《步入解脫》、《正念的奇蹟》、《禪宗大德悟道因緣》、《空榖幽蘭》、《花落的聲音》等。
如果在人们历史生活的长久进程中,能有一些东西可称为精髓的话,我想就是人们对其自身以及身处宇宙处境所做的思考与探寻。在东西方文明发展启蒙的早期,都有先哲注意到这个问题,其中东方的哲学探索方式以其独特的向内追寻的实践特性显出异样的光芒。就像法遵比丘尼《灭苦...
評分凡是朝代更迭之季,抑或政治黑暗之秋,有一个群体的数量往往骤增。他们是前朝遗民,是持不同政见者,是洁身自好无心从政,是以退为进意在邀名。他们藏身林泉岩穴,他们寄居市井巷陌。他们共同的名字叫做隐士。在中国传统的话语体系里,“隐”与“仕”是相对应的概念。一个隐士...
評分是这样。十八岁那年,我脾气非常不好。情绪无常,难以控制。初秋,买到这本书,在生日前,将它读完。就好比一针镇定剂,狠狠的注入了我的身体。如何在世俗生活的同时,保持一颗清冷专注的心——大概,可算是此书的要义。这是一本令人心淡定从容的书,令人懂得自己身处何处。 ...
評分凡是朝代更迭之季,抑或政治黑暗之秋,有一个群体的数量往往骤增。他们是前朝遗民,是持不同政见者,是洁身自好无心从政,是以退为进意在邀名。他们藏身林泉岩穴,他们寄居市井巷陌。他们共同的名字叫做隐士。在中国传统的话语体系里,“隐”与“仕”是相对应的概念。一个隐士...
評分无论从学术性还是思想性来说,这本一位美国人在中国山林中寻访当代隐者的散记都不是多么出色的作品。但是我觉得对研究宗教史来说,本书确实能够带来一些启示乃至震撼。因为其中描述的这些居住在非寺非观的“茅蓬”中的隐者,其实是超越时间的社会现象,是活生生的历史。 据...
已棄 not my point
评分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评分已棄 not my point
评分這本書是高中的時候一個有信佛傾嚮的語文老師推薦的,拖瞭很久,現在纔看完。這本書就是“尋隱士手記”,裏麵也記載瞭和部分隱士對話的語錄。翻譯得很不錯;內容來說,現在的我看不懂也看不透。不過一貫對隱士的感覺就是好像高深但多半屬於“自欺”,明明活在塵世中卻要弄德很齣塵╮(╯▽╰)╭
评分中國國學研究之深入,對旅遊尋隱之執著,文筆幽默之意趣,值得推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