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摒弃了传统小说里最起码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着眼点仅在物质的世界。作为有着独立精神、存在于万物之外的人早己不存在。他们对物质的欲求已经超过了这个世界所能负载的程度,这就是战争爆发的根本缘由。每个人的内心都被由欲望而生的贪婪、饥渴、失望、仇恨、绝望挤得满满而终至爆炸。战争无所不在,不但在物质中发生,还在时间中发生,还在灵魂深处精神世界里展开。人类非常可怜,他们几乎无处可逃,物质挤压了他们站立的空间。
在《战争》中,作者的敌人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词语。它无所不在、无法把握,细微得不可触摸,庞大得不见首尾。词语还是他的武器。每一个词语都有自己的力量,在挣扎,在跳跃,在杀戮,不需要复杂的语法结构,不需要严谨的篇章布局。“无所不在的词”,在扼杀思想,在挑起战争,在充当先知,在书写现代的《创世记》。
勒·克莱齐奥(le Clézio 1940— )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新寓言”派主将。在1994年法国《读书》杂志的一次读者调查中,被评为在世的最伟大的法语作家。已出版三十余部作品,包括小说、随笔、翻译等。他的早期作品,诸如《诉讼笔录》、《战争》等,多寻找一种空灵与寂静,人物时常在形式、色彩与物质的海洋中摇摆不定,人和物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而他的后期作品,诸如《淘金者》、《罗德里格岛游记》等,则更关注心理空间,向着自然与人这两个“宇宙”同时进行宏观与微观的探索。他的作品充满人性及多元文化。他始终对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病格外敏感,人类的灵魂似乎在遥远的异乡找到归宿。
摘自《价值中国》 作者:万祥军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克莱齐奥的长篇小说《战争》是一部比较怪异的作品。小说里面没有正儿八经的人物角色,当然作者笔下也有两个人名交替出现,即Bea.B.与X先生,一男一女,似乎蛮符合通常浪漫小说所包含的人物元素,但事实上,该男与该...
评分读这本书的确不容易,首先我觉得我对现实主义思潮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书中的很多名词或者指向了某个事件,然而那种不解个中缘由使我无从考究…… 上面的这段话,明显显示我已陷入战争。 战争,是思想的战争。 Bea. B赤裸裸地来到了这个世界,所有纷繁庸俗的事物缠绕着她好奇...
评分勒把所有可憎的社会现象倒成一锅,喊:“倒掉”,可连同我们这些凡世俗人,他自己也在里面。即便如此,这锅粥也还是在引诱你厌恶社会。 你以为每天过的很充实很快乐,你不如在某个懊恼的黏腻的夏日好好想想——以记忆中必然存在的那几瞬作引——总有那么段时间你恨爱情,恨人...
评分最初的最初,我们把所有的头衔和荣誉都抛掉。把作者抛掉,把诺贝尔抛掉。 这几乎就是一本杂乱无章的叙述,一个作家醒来之后的喃喃自语一样。他对世界的解构,充满了西方的哲学和历史,说实话,我依然读地不太懂。但法语的原文来看,确实是充满了魅力,遣词造句。这难道就...
毫无剧情,但是硬是看完了……现代小说已经发展的如同脱缰野马
评分毫无剧情,但是硬是看完了……现代小说已经发展的如同脱缰野马
评分现代文明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评分现代文明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