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影,享誉世界文坛的著名作家、诗人、美食家。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
1962年出生于重庆。18岁时决定出走家庭;1988年出版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天堂鸟》。以后,以自己在文学创作上的实力挤进了复旦大学作家班学习;1990年,她浪迹到了英国。旅居英伦10年。用方块的中文字“码”出了约300万字的作品:三本诗集、四部长篇小说和八部短篇小说集和几本散文集。
代表作有长篇《饥饿的女儿》《K——英国情人》《上海王》《上海之死》《上海魔术师》等,诗集《鱼教会鱼歌唱》《沉静的老虎》等。现居北京。
五部长篇被译成25种文字在欧美、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国出版。
曾获纽约《特尔菲卡》杂志[中国最优秀短篇小说奖]、长篇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曾获台湾1997年《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被中国权威媒体评为2000年十大人气作家之一;2001年评为《中国图书商报》十大女作家之首,被《南方周末》、新浪网等评为2002-2003年中国最受争议的作家;《K——英国情人》被英国《独立报》(INDEPENDENT)评为2002年Books of the Year十大好书之一。《饥饿的女儿》被台湾选为青少年自选教材。美国伊利诺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2008年年度书。
2008年获意大利[罗马文学奖]。
你的身世,你千万不要透露给任何人。不然你以后一生会吃大苦,会受到许多委屈。
这本书固然说的是一个年轻姑娘与她的家庭的事,但也属于一个时代,一个地方,在最终意义上,属于一个民族。这民族与我们西方人印象中的中国很不一样,与我们了解的那一点“文化大革命”苦难相比,几乎不可同日而语。《饥饿的女儿》贯穿的特点是坦率诚挚,不隐不瞒。《饥饿的女儿》最成功之处,在于其情感不外溢的叙述风格。
书中有议论,甚至点到哲理,但是故事讲述之清淡,与所写生活的灰暗,与难以置信的残酷,包括天灾,包括人祸,配合得恰到好处。而死神实际地到来,没有使生命低贱,反而使生命得到升华。
《饥饿的女儿》写于1997年,1998年由美国著名的汉学家葛浩文翻译成英文,由英国著名的布鲁姆斯伯利出版社出版英译本,迄今已有12个国家的文字版本。
《泰晤士报》、《星期泰晤士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和《哥伦布邮报》等报纸均就此书发表了评论文章。
该书曾被列为英国最大的书籍连锁店WATFRSTONS和美国著名的书籍连锁店BOOKS ETONS的畅销书排行榜。
很多年前就看到了这本书,因为封面实在不合胃口,只匆匆翻看几页没舍得花几十块钱买下。 许多年之后的今天,看见了《饥饿的女儿》再版,首先从封面来看,比许多年前的版本要悦目的多。于是,毫不犹豫的收回。 只看了一眼便被内容深深的吸引住,连续几个晚上,这本书算是今年...
评分从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崛起于文坛,虹影一直把自己置于媒体的风口浪尖:私生女、官司、国际大奖,一个作家的殊荣与诋毁总是结伴而行,但她依然故我,把一个侠女的叛逆和一个作家的内心孤独与脆弱,如此巧妙地缝合在了一起。 人生就是孤独的 日前,《我这个温柔的...
评分 评分 评分真。
评分“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父亲。它不会向我提供任何生养这个孩子的理由,与其让孩子活下来到这个世界上受罪,不如在他生命未开始之前救出他。”
评分啊,能把一个理论上并不highly relatable的“贫民阶层伤痕文学+少女成长故事”写得相对冷峻克制又不kitchy真的很棒啊(考虑到还是自传体),比同代不少知识分子伤痕文淆 强 | Histoire d'amour et de désir 的部分也很感人,以及养尊处优的(后)现代作家其实是欠缺这样一种饥饿的敏感度(。| 可以揣测到英译本的吸引力(我觉得比英国情人那种题材好……)以及 很多含沙射影的段落竟然没删
评分唉,到底哪儿好啊...同时我也不理解她为什么那么想要把自己的各段人生都写出来给人瞧。
评分虹影没能将素材艺术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