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前言
第一章 蘇聯影響與“十七年”電影的創造機製
一、“人民電影”與“人民美學”:中、蘇電影的相同本質
二、中、蘇電影的思想、藝術差異
三、蘇聯影響與“十七年”“人民電影”的創造機製
四、蘇聯影響與“十七年”電影的現代性問題
第二章 蘇聯影響與“十七年”電影的多重外來影響源
一、蘇聯影響:“同嚮對應”與“逆嚮錯位”
二、50年代:“日丹諾夫主義”與“解凍”思潮
三、“文革”前的60年代:人道主義與“日丹諾夫主義”
四、“十七年”電影與其他世界電影潮流
第三章 “十七年”電影劇作理論與蘇聯影響
一、“電影劇本是影片的基礎”
二、電影劇本的“文學性”與“電影性”
三、電影劇本創作的目的、任務與方法
四、電影劇本的編劇技法
第四章 “十七年”電影藝術特性理論與蘇聯影響
一、電影特性之一:大眾性
二、電影特性之二:綜閤性
三、電影特性之三:視覺形象性
四、電影特性之四:濛太奇
第五章 “革命化”敘事與曆史的重塑——“十七年”“革命曆史題材”電影與蘇聯影響
一、何謂“革命曆史題材”
二、“革命化”敘事與曆史的重塑
三、英雄形象創造:群像勾勒、性格化與理想化
四、蘇聯“革命曆史題材”電影正麵影響的整體性缺失
第六章 對現實的諷刺與歌頌——“十七年”現實題材喜劇電影與蘇聯影響
一、“十七年”主流喜劇電影觀念:強調歌頌、忌諱諷刺
二、諷刺喜劇:“乾預生活”與批判意識的覺醒
三、“歌頌性喜劇”:歌頌現實與“革命的理想主義”
四、“十七年”喜劇精神的衰落與“無衝突論”影響
第七章 “忠實於原著”與意識形態再創造——“十七年”文學名著改編影片與蘇聯影響
一、名著改編:“十七年”電影對文學性和文學價值的追求
二、“忠實於原著”:從“再現”到“意識形態再創造”
三、“十七年”名著改編實踐與蘇聯影響
四、名著改編藝術個性的缺乏與蘇聯影響源的選擇
第八章 失衡的銀幕:在政治與審美之間——“十七年”電影的銀幕美學與蘇聯影響
一、近景、特寫鏡頭與“富有階級特徵的臉”
二、“十七年”電影的畫麵構圖與“蘇聯鏡頭”
三、“十七年”銀幕的濛太奇美學與蘇聯影響
四、“十七年”銀幕美學的缺失與蘇聯影響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