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季鸞與《大公報》

張季鸞與《大公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華書局
作者:王潤澤
出品人:
頁數:236
译者:
出版時間:2008-09
價格:26.00元
裝幀:平裝16
isbn號碼:9787101057119
叢書系列:報人時代
圖書標籤:
  • 張季鸞
  • 新聞史
  • 大公報
  • 傳記
  • 曆史
  • 新聞學
  • 王潤澤
  • 民國
  • 張季鸞
  • 大公報
  • 新聞史
  • 民國時期
  • 報業
  • 輿論監督
  • 知識分子
  • 媒體影響力
  • 曆史人物
  • 新聞自由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19世紀末到20世紀40年代是一個風雲激蕩、各種新生事物不斷湧現、各路纔俊各逞其纔的時代,伴隨著皇權的禁錮、軍閥的專橫、敵寇的入侵,一批批報人從逆境中成長起來。他們始終保持著獨立精神,堅守著爭取民主自由、變革社會的報業傳統,在曆史的迴音壁上留下瞭屬於那個時代的黃鍾大呂般的絕響。

民國時期“輿論重鎮”《大公報》靈魂人物是張季鸞,他堅持“四不”辦報宗旨,他的追求與悲愴、奮鬥與激昂仍感召著後人。張季鸞們的背影已經漸行漸遠,我們有必要拂拭去漫長歲月層積的塵埃,再次走近張季鸞和他主持的報紙,為讀者講述一個人、一份報和一個時代榮辱與共的風雨曆程。

著者簡介

王潤澤,1971年7月生。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新聞史教研室副主任,哈佛大學訪問學者、日本電通株式會社訪問學者,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代錶作有:《中國新聞事業編年史》(編著者之一)、《中國新聞事業圖史》(著者之一)、《:最新日本廣告實務》(專著),先後在《國際新聞界》、《中國記者》、《新聞與寫作》、《現代廣告》等核心期刊發錶有影響的學術論文三十餘篇,主要有:《民國前期中國現代報紙的發行途徑及其潛規則》、《技術、製度與新聞的互動——民初通訊技術的現代化與新聞業的發展》、《揭密張季鸞的秘使身份》、《中國近代社會新聞的演進與價值取嚮》、《媒體信任危機的曆史與辨證思考》等。

圖書目錄

引言:民國十五年(1926)
軍事政治環境:風雲際會、五味雜陳
輿論環境:漸鬆漸緊
報人之死:邵飄萍、林白水
《大公報》:歸去來兮之重生
第一部分 1926年前的張季鸞和《大公報》
一、1926年前的張季鸞
命運多舛的童年
師者劉古愚
伯樂瀋衛
東渡扶桑,意屬革命
孫中山大總統的秘書
投身報業的反袁勇士
人生的低榖
二、1926年前的《大公報》
英斂之創辦《大公報》
王郅隆控製的《大公報》
《大公報》引來鬍政之
吳鼎昌齣資重建《大公報》
第二部分 張季鸞與新記《大公報》
一、天津時期的新記《大公報》
新記《大公報》首倡“四不主義”
團結、閤作、勤儉的《大公報》人
天津時期的報道內容
天津時期的社評
二、走嚮全國、走嚮成熟的《大公報》
1.上海灘的立足
“全國版”的流産
西安事變中的張季鸞
抗戰全麵爆發
2.漢口陣地的堅守
全力報道武漢大會戰
範長江離開《大公報》
3.重慶時代
抨擊汪精衛投敵叛國
對“皖南事變”的態度
對“晉南戰事”的報道
榮獲“密蘇裏新聞學院”奬章
最後的指導
……
第三部分 張季鸞後的《大公報》
附:張季鸞生平年錶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报人为谁而生——报人时代的一个生死追问 “七八个宪兵从一辆人力车上拽下一个穿白布大褂的白发老人。老人被宪兵簇拥着推上垃圾堆坡上,身子尚未立稳,枪就响了。” 1926年8月6日清晨四时许,北京天桥春茗园茶馆老板目睹了一个老人的被杀现场。 这个老人就是民国时代著名...

評分

报人为谁而生——报人时代的一个生死追问 “七八个宪兵从一辆人力车上拽下一个穿白布大褂的白发老人。老人被宪兵簇拥着推上垃圾堆坡上,身子尚未立稳,枪就响了。” 1926年8月6日清晨四时许,北京天桥春茗园茶馆老板目睹了一个老人的被杀现场。 这个老人就是民国时代著名...

評分

报人为谁而生——报人时代的一个生死追问 “七八个宪兵从一辆人力车上拽下一个穿白布大褂的白发老人。老人被宪兵簇拥着推上垃圾堆坡上,身子尚未立稳,枪就响了。” 1926年8月6日清晨四时许,北京天桥春茗园茶馆老板目睹了一个老人的被杀现场。 这个老人就是民国时代著名...

評分

报人为谁而生——报人时代的一个生死追问 “七八个宪兵从一辆人力车上拽下一个穿白布大褂的白发老人。老人被宪兵簇拥着推上垃圾堆坡上,身子尚未立稳,枪就响了。” 1926年8月6日清晨四时许,北京天桥春茗园茶馆老板目睹了一个老人的被杀现场。 这个老人就是民国时代著名...

評分

报人为谁而生——报人时代的一个生死追问 “七八个宪兵从一辆人力车上拽下一个穿白布大褂的白发老人。老人被宪兵簇拥着推上垃圾堆坡上,身子尚未立稳,枪就响了。” 1926年8月6日清晨四时许,北京天桥春茗园茶馆老板目睹了一个老人的被杀现场。 这个老人就是民国时代著名...

用戶評價

评分

現在我們隻有一份報紙、一個齣版社、一傢電視颱

评分

文筆太差

评分

1986年,颱灣為張季鸞舉辦百年誕辰紀念活動,張季鸞的兒子張士基應邀參加並與張學良見麵。張學良將軍沒多談西安事變,而在張士基麵前背誦1936年12月18日張季鸞為<大公報>寫的社評<給西安軍界的公開信>"暢如流水,毫無錯誤"。嚶嚶嚶,淚點低,瞬間哭瞭。。。

评分

書寫得還比較中肯,但是題目大瞭些,有些雜亂。看完之後對張季鸞的印象並不十分清晰。恐怕是因為敏感詞敏感詞的原因,總不得暢快展開。

评分

文獻綜述式,有點散亂。精英主義總也是強過反智的,有幾處讀得想落淚,新聞人曾經可以這樣,如果曾在地麵上生活,未曾聽聞後來隻能用鰓呼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