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4月1版,1956年8月2版,1964年9月1印。
算是周立波的代表作吧,写得还不错,象赵玉林、郭全海、白玉山夫妇还有老孙头,形象都很鲜明,而且也写出了正面人物的成长历程,可以说真实再现了当年东北的土改风云。东北方言的大量使用也很不错,既突出了地方特色,也不至于艰涩难懂。 不足之处是有的情节发展、人物...
评分这本小说反映了当时的农村状况,从书中能看到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贫下中农生活的困境,如何被地主剥削。以及到后来人们如何斗地主,以及整个思想意识的觉醒。个人读了之后感触很深,佩服那时 人们的无私,人们的谦让,人们的互相关爱和帮助,在这个社会真的很难在寻觅到。
评分完全是顺应那个时代写的东西。但是个人觉得过于英雄化了,缺少些生活的气息。歌颂党的伟大事迹。跟我们这个时代确实有点扯不上关系。只能是了解那样一个转变的社会。那也是一段非常重要的年代,打败了地主阶级,让农民翻身做了主人,也消除了一些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只是个人...
评分小时候最喜欢看人赶马车了。做的游戏也是赶马车,一个高凳子前面拴着几个矮凳子,就是我的马车。 上了初中,看到周立波的一篇课文《分马》,里面对牲口的那么生动形象,一下勾动了我的兴趣!我买的第一本小说就是《暴风骤雨》,并且读了许多遍。 该书已平实的语言,一个个鲜活...
评分周六和李老师一路漫无目的行至此前颇为熟络的北太平庄,师大自然已是换了旧容颜,里面诸多新楼让此前每周必去的我感觉到陌生与阻隔,哪怕我们仍然可以假模假式的坐在学校食堂啃着烤地瓜。虽然就在同一天听到“光合作用”关张歇业的消息,然而与师大相邻的盛世情貌似依然挺立,...
听的有声书。内容就那样吧。
评分跟《桑干河上》对比就能看出差距了,太顺,理想化,没有波折。虽然内容借鉴通俗小说,比丁玲的好看。
评分确实写得很生动
评分确实写得很生动
评分想不到周立波这浓眉大眼的文艺工作者也叛变革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