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璧(1908~1997),上海淞江人,编辑出版家、作家、翻译家。在良友图书公司做编辑期间,主编以左翼作家和进步作品为主的《良友文学丛书》。创办晨光出版公司,主编《晨光文学丛书》。1949年以后,先后担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曾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著有《编辑生涯忆鲁迅》、《编辑忆旧》、《回顾与展望》、《岁比人长寿》等。1990年荣获第二届韬奋出版奖。
《编辑忆旧》记录了作者从步入良友图书公司起,从事编辑出版事业的过程,以及对编辑出版工作的思考,并提供了大量有关三四十年代中国出版业的第一手的资料,特别是对进步出版工作的记述尤其珍贵。书中清晰地描绘了当年出版界和文化界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及错综复杂的关系,展现了老一辈出版工作者的工作状态,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友谊,同时,也传递着一种精神,一种为理想、为民众、为社会而奋斗的责任感。
据赵的儿子说,这套书,最初是给了三联,但在08年给了中华书局,中华书局和三联同时在08年推出,属于非常罕见的撞车,呵呵
评分据赵的儿子说,这套书,最初是给了三联,但在08年给了中华书局,中华书局和三联同时在08年推出,属于非常罕见的撞车,呵呵
评分据赵的儿子说,这套书,最初是给了三联,但在08年给了中华书局,中华书局和三联同时在08年推出,属于非常罕见的撞车,呵呵
评分读《编辑忆旧》的时候,深刻感受到编辑与作者的一种奇妙关系,做编辑的首先要真正热爱自己的职业,要尊重作者,懂得作者。编辑依赖着优秀的作者资源,作者也希冀着可以遇到一位知己般的编辑。看起来,编辑和作者双方都在互相寻找着。 在《我是怎样爱上文艺编辑工作的》一篇中...
评分据赵的儿子说,这套书,最初是给了三联,但在08年给了中华书局,中华书局和三联同时在08年推出,属于非常罕见的撞车,呵呵
一幕一幕,如过电影。有长镜头,也有特写。
评分社里前辈推荐的书,为30-80年代作者的短文、书评、回忆文章合集,史料价值高于学编辑经验的价值。述赵家璧(上海人,编辑有《良友文学丛书》、《一角丛书》、《良友文库》、《晨光文学丛书》等,解放后担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等)20世纪30年代,在《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创办人伍联德、编辑郑伯奇)担任编辑的生涯中,同作家鲁迅、丁玲(《母亲》)等约稿、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时与阿英(钱杏邨、郑振铎、茅盾、施蛰存、朱自清、郁达夫、周作人等约稿、主编《世界短篇小说大系》、参与协助编选版画集、与徐志摩、狄济之(翻译家、译介俄国文学)等的往事。全书透着浓浓的老一辈人对党的情怀
评分一幕一幕,如过电影。有长镜头,也有特写。
评分反感共产风
评分#20120206购买。20130211读完于泰国清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