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年輕人人手一冊的暢銷名著
人類學領域的經典普及讀物
研究喀麥隆某個名不見經傳的部族是作者的第一次田野工作,也差點變成他的最後一次。 為了研究多瓦悠人的習俗與信仰,奈吉爾.巴利以茅屋為家。他知道怎麼做田野調查,卻馬上發現田野理論完全沒計算到多瓦悠社會難以捉摸的個性,當地人拒絕服從規則。
這本誠實有趣的書詳實記錄巴利在非洲的第一年,他克服了乏味、災難、生病與敵意,拍案叫絕地呈現社會人類學者的生活,讓人深受啟發。
當奈吉爾.巴利進入北喀麥隆叢林,讀者便跟著這位歐漢南(Redmond O’Hanlon,《泰晤士報》自然史編輯,知名探險文學作家)譽為「最具可讀性的人類學家」深入一趟最有趣、最具啟發性的旅程。
作者碰到走私啤酒的警察局長,也遇見熱心的德國人企圖播放避孕影片給愛做正經、生育力低落的多瓦悠部族看……,這些際遇都好笑極了。但本書不只如此。作者融合專業知識與慈悲心,以幽默辛辣兼具的筆法清楚勾勒非洲傳統遇上現代世界的種種。
奈吉爾.巴利(Nigel Barley)
牛津大學人類學博士,前大英博物館民族誌學組附屬人類博物館(Museum of Mankind of the Ethnography Department of the British Museum)館長。
著有《Ceremony》,《Not a Hazardous Sport》,《The Duke of Puddle Dock》,《Grave Matters》、《Rogue Raider》等書,並為Channel 4電視台編寫、主持『Native Land』影集。兩度入圍Travelex年度寫作獎。2002年獲得FPA旅行寫作獎。
有这样一本书,你在无聊时候随手翻起,忘了从哪页看起,不一会你就读到一段好笑的文字,然后,又翻了几页,你已然兴奋的如发现了一个新大陆,于是你老老实实又迫不及待的从头看起,不想错漏了每一个字,每一页纸。 《天真的人类学家》就是这么对待我的。 是书讲述了一个英国...
评分研究生入学以前,我因成绩不济,被调剂到广西某学校的民族学院学习民族学。家人坚持学习无用,文凭有用的原则,认为如果出国也需要回来,什么也没说,就放心让我从记者转身变成一名民族学家。而我,虽然有大家都懂的崇洋媚外之心,但是想到本人对于中国文字有种狂热的痴迷,无...
评分《天真的人类学家——小泥屋笔记》 英国人类学家巴利的在非洲喀麦隆某部落的考察研究笔记。可以当做充满幽默故事的游记来读。暴笑。 之所以适合旅行人士阅读,因为他多少解构了一把猎奇探险深入不毛等等的考察或旅行,可以让驴们不再事事的自诩怎么艰苦的去荒凉...
评分记得上完第一节人类学课程后,身边的同学普遍有一种想法,转系到人类学系跟老师做田野调查去。听着老师在课堂上的描述,人类学家到处去体验全新不同的生活方式,这是多么丰富精彩的人生呀!估计老师也猜透了我们的心思,在课堂上一再强调,田野调查真的不如大家想象中有...
评分奈吉尔·巴利和列维-斯特劳斯一样,都是不情不愿地开始一段田野考察之旅,完事儿却写了一本精彩的书。只不过列维-斯特劳斯写的是《忧郁的热带》,巴利写的是——“抓狂的热带”。 《天真的人类学家》很逗乐,典型的英式幽默层次不穷。巴利很有文采,我觉得他如果不做人类学家,...
閱於2006-2009
评分老实讲,不管是当时或现在,我都觉得田野工作或其他学术研究,其正当性不在对集体的贡献,而是远为自私的个人成长。学术研究就像修道院生活,专注追求个人性灵的完美。其结果或许会服务较大层面,却不能以此论断它的本质。不难想象,这种观点不容于学界保守派与自诩改革者。他们深陷恐怖的虔诚与洋洋自得中,拒绝相信世界其实并不系于他们的一言一行。
评分老实讲,不管是当时或现在,我都觉得田野工作或其他学术研究,其正当性不在对集体的贡献,而是远为自私的个人成长。学术研究就像修道院生活,专注追求个人性灵的完美。其结果或许会服务较大层面,却不能以此论断它的本质。不难想象,这种观点不容于学界保守派与自诩改革者。他们深陷恐怖的虔诚与洋洋自得中,拒绝相信世界其实并不系于他们的一言一行。
评分在火車上笑出來,實際發生的事情很直白的用文字寫出來,震和感十足...事情不是想像中那麼浪漫的,總是要親身經歷了才知道
评分吐槽经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