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國富論

圖解國富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南海
作者:[英] 亞當·斯密 原著
出品人:
頁數:319
译者:宗裕民
出版時間:2012-4
價格:68.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544241953
叢書系列:圖解經典
圖書標籤:
  • 經濟學
  • 國富論
  • 經濟
  • 圖解
  • 經管
  • 金融
  • 趣味新解
  • 紫圖
  • 國富論
  • 經濟學
  • 圖解
  • 經典著作
  • 財富
  • 市場經濟
  • 自由主義
  • 曆史書籍
  • 商業智慧
  • 投資理念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圖解國富論》由亞當·斯密編著。亞當·斯密(1723~1790),西方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之一。齣生於蘇格蘭的柯卡爾迪,青年時就讀於牛津大學。1751~1764年在格拉斯哥大學擔任哲學教授,並發錶瞭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論》,由此確立瞭他在學術界的崇高威望。此後,《圖解國富論》的齣版給他帶來瞭不朽的聲譽。斯密把一生獻給瞭他心愛的學術,終生未娶,沒有子女。亞當·斯密在西方經濟學中有著神一樣的地位。據說,當時的經濟學傢參加學術研討會時,經常聽到人們在爭論時說“這個亞當·斯密早就說過!”和“亞當·斯密纔沒說過這個!”由此可見,人們早已把斯密的觀點當成瞭判斷是非的標準。

著者簡介

亞當·斯密,18世紀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傢和倫理學傢。

1723年齣生於蘇格蘭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剋卡迪(Kirkcaldy)。

1723-1740年間,亞當·斯密在傢鄉蘇格蘭求學,在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完成拉丁語、希臘語、數學和倫理學等課程;1737年進入格拉斯哥大學學習哲學。

1740-1746年間,赴牛津大學(Colleges at Oxford)求學,但在牛津並未獲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獲是大量閱讀許多格拉斯哥大學缺乏的書籍。

1750-1764年在格拉斯哥大學任教授。還兼負責學校行政事務。這一時期,亞當·斯密於1759年齣版的《道德情操論》獲得學術界極高評價。而後於1768年開始著手著述《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簡稱《國富論》)。1773年時認為《國富論》己基本完成,但亞當·斯密多花三年時間潤飾此書,1776年3月此書齣版後引起大眾廣泛的討論。影響所及除瞭英國本地。連歐洲大陸和美洲也為之瘋狂。因此世人尊稱亞當·斯密為“現代經濟學之父”和“自由企業的守護神”。

1778-1790年間亞當·斯密與母親和阿姨在愛丁堡定居,1787年被選為格拉斯哥大學榮譽校長,也被任命為蘇格蘭的海關和鹽稅專員。1784年斯密齣席格拉斯哥大學校長任命儀式,因亞當·斯密之母於1785年5月去世所以遲未上任。1787年他纔擔任校長職位至1789年。亞當斯密在去世前將自己的手稿全數銷毀,於1790年7月17日與世長辭。享年67歲。

圖書目錄

1 編者序:帶上《國富論》,一起跨入富國裕民的時代2 本書閱讀導航第1章 一部偉大著作的誕生 1.資本主義興起與發展的關鍵時期:《國富論》問世的年代 2.處於萌芽期的政治經濟學:英法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産生和發展 3.古典經濟學集大成者:不同凡響的亞當·斯密 4.《國富論》之前的鋪墊:《道德情操論》與《法學講稿》 5.形成體係的古典經濟學理論:《國富論》的全書架構第2章 包羅萬象的著作與難以解釋的謎題 1.自利、利他和互利的關係:亞當·斯密的“自利原則” 2.支撐《國富論》各種論題的理論:自然權利與自由思想 3.外在的排他性權利:財産是一種權利 4.一對相互依存的關係體:政府與公民權利 5.與自由秩序一緻的理念:平等觀念 6.《國富論》思想的兩塊相互依存的“基石”:自利與閤作 7.《國富論》思想的精髓:“看不見的手” 8.《國富論》中的機構:集體主義抑或個人主義的機構理論第3章 勞動與分工 1.本章核心:勞動力的提升及生産物的分配 2.分工:勞動生産力提高的主要原因 3.分工的起因:人類與生俱來的交換傾嚮 4.受限的交換能力:市場範圍對分工的限製 5.貨幣的産生:分工造就的交換媒介 6.商品的價值:真實價格和名義價格 7.商品價格的構成:工資、利潤和地租 8.它們是如何産生的:商品的自然價格與市場價格 9.基於勞動力供求關係的判斷:工資的標準 10.工資與國民財富的關係:不同國傢的工資狀況 11.二者變動帶來的社會問題:工資與物價的關係 12.以利息率為參考:利潤、利息和國民財富之間的關係 13.勞動和資本用途的不同:導緻工資和利潤的不同 14.3個條件:使勞動和資本不同用途的利與害均等 15.政策的不均等:導緻工資和利潤的不平等 16.使用土地的代價:地租的産生 17.食物的生産:總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産品 18.衣物、住宅及礦産:間或提供地租的土地産品 19.地租産品價值比例的變動:基於白銀價值變動曆史的迴顧 20.社會進步的影響:商品真實價格以及地租的變動第4章 資本的流轉與利用 1.本章核心:資本與財富增長 2.資産的分類:劃時代的分類方法 3.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人力資本理論的發端 4.論3類資産的關係:帶有時代烙印的大師智慧 5.貨幣金融理論的邏輯起點:總收入和純收入 6.貨幣:紙幣功用的完美闡釋 7.銀行:信用經濟的誕生 8.紙幣的發行數量:劣幣驅逐良幣 9.紙幣的麵額:“保守”錶象下的縝密邏輯 10.通嚮繁榮之門:金融風險控製 11.生産性勞動和非生産性勞動:資本積纍的起點 12.國富、國窮之謎:年産品分配 13.節儉:資本積纍之道 14.奢侈和妄為:褻瀆神靈的行為 15.消費:個人選擇與財富積纍 16.藉貸資本:貸齣取息的資産 17.來源及決定性因素:利息 18.大師的高明之處:資本利潤與利率 19.經濟調節器:利率政策 20.資本的綜述性說明:資本的運用 21.一種比較:資本運用與財富增進 22.探尋富強之路:國傢層麵的資本運用 23.商品流轉的原動力:貿易中的資本運作 24.貿易政策:經濟自由主義的真諦 25.一個悖論:農業是最賺錢的行業嗎第5章 論歐洲各國財富增長的方式 1.本章核心:財富的自然增長 2.城鄉貿易:鄉村改良與城市發展 3.一個基本邏輯:財富的自然增長過程 4.土地改良的羈絆:長子繼承法 5.大變革:從奴隸、分益佃農到農民 6.抑製農業的其他因素:勞役、稅賦和貿易限製 7.具有重要意義的地位轉變:“自由市”和“自由市民” 8.城市興起與發展的原因:市民權利和財富積聚 9.傳導機製的建立:城市商業與鄉村改良 10.貴族的沒落:城市工商業是如何摧毀貴族權力的 11.最終的結論:歐洲各國財富增長的不同方式第6章 論被拋棄的重農主義與重商主義 1.本章核心:政府乾涉與自由放任之爭 2.財富即金銀:重商主義財富觀 3.徘徊在真理與謬誤之間:重商主義之失 4.金銀貨幣的獲得:市場流通的自然結果 5.對重商主義的進一步批駁:“無用”的金銀 6.大格局:對外貿易的真正意義 7.一種值得商榷的政策:進口限製 8.一把雙刃劍:關稅 9.誰更有害:貿易保護與自由貿易 10.兩個層麵的分析:進口限製與自由貿易之爭 11.匯率:增減貿易收益的“魔棒” 12.退稅:可笑動機下的有效製度 13.齣口奬金:一項“損己利人”的政策 14.財富增加的真相:名義價值和實際價值 15.一種替代性政策:生産奬金 16.得不償失的利益交換:通商條約 17.無用的慷慨:免徵鑄幣稅 18.貿易和金銀:建立新殖民地的動機 19.掠奪之外的啓示意義:新殖民地的繁榮 20.貿易壟斷權:飲鴆止渴的製度安排 21.重商主義的舊瓶新酒:鼓勵進口和限製齣口 22.重農主義概述:“矯枉過正”的學說第7章 論國傢的財政 1.本章核心:國傢財富的再分配 2.國防開支:捍衛財富與文明 3.司法開支:維護公正的成本 4.自發的閤力:服務商業的公共工程和公共機構 5.對青年的教育支齣:學費、禮金和私人捐贈 6.宗教教育的費用:教會收入與宗教改革 7.公共資本和土地:專屬於君主或國傢的收入源泉 8.一種評價標準:賦稅的徵收原則 9.艱難的平衡:土地稅 10.資本的收益再分配:利潤稅 11.有害的稅賦:勞動工資稅 12.稅賦與底層人民生活:人頭稅和消費品稅 13.一種國傢信用:公債第8章 《國富論》在後世産生的深遠影響 1.作為經濟學之源的倫理-經濟思想:道德哲學傢的開山之作 2.鑄就古典經濟學的基石:古典經濟學的發展和形成 3.影響世界文明進程的《國富論》:經典的永恒魅力附錄 附錄1:亞當·斯密的年錶 附錄2:斯密亞當傳 附錄3:經濟學問世以來的發展脈絡 附錄4:30本必讀的經濟學名著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因为怕正版国富论看着沉重,就买了这本书,权当辅助入门。 只是看后,既无愉悦的阅读心情也无厚实的收获感觉

評分

因为怕正版国富论看着沉重,就买了这本书,权当辅助入门。 只是看后,既无愉悦的阅读心情也无厚实的收获感觉

評分

因为怕正版国富论看着沉重,就买了这本书,权当辅助入门。 只是看后,既无愉悦的阅读心情也无厚实的收获感觉

評分

因为怕正版国富论看着沉重,就买了这本书,权当辅助入门。 只是看后,既无愉悦的阅读心情也无厚实的收获感觉

評分

因为怕正版国富论看着沉重,就买了这本书,权当辅助入门。 只是看后,既无愉悦的阅读心情也无厚实的收获感觉

用戶評價

评分

20190110 國富論是一本著作 讀不下去就讀圖解吧 自由貿易 鼓勵齣口是對當代的啓發。### 圖解利於深化記憶和初步理解,我覺得挺好的# 不過建議隻看圖就行,這本書文字隻是把簡單的圖翻譯成瞭復雜的問題,反而不利於理解

评分

分工帶來生産力

评分

經典!

评分

這書細緻的嘆為觀止

评分

值得細細品位,反復咀嚼的經典之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