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思想史論

中國現代思想史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李澤厚
出品人:
頁數:394
译者:
出版時間:2008-6
價格:39.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108028969
叢書系列:李澤厚集
圖書標籤:
  • 李澤厚
  • 思想史
  • 哲學
  • 曆史
  • 中國現代思想史論
  • 中國
  • 思想
  • 中國哲學
  • 中國現代思想史
  • 思想史
  • 現代思想
  • 中國思想
  • 曆史研究
  • 學術著作
  • 思想演變
  • 社會變遷
  • 文化發展
  • 理論探討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以“啓濛”與“救亡”的“雙重變奏”作為解釋中國近現代史思想史上許多錯綜復雜現象的基本綫索,在學術思想界引起巨大反響,毀譽參半。許多青年入學贊之為提供瞭嶄新的範式變革。緊接此文,本書以數十年的新文學曆程和哲學上“現代新儒傢”等論題,簡明而深入地展示瞭現代中國思想的諸多重要方麵和問題,或明或暗地顯現瞭上世紀中國六代知識分子的身影、悲歡和坎坷命運。書中論說“馬剋思主義在中國”的長文則結閤對毛澤東青年時代的思想分析,說明由民粹主義、道德主義的入侵馬剋思主義,迷信戰爭經驗等等,阻礙瞭中國的現代化。

著者簡介

李澤厚(1930-) 美學傢。長沙寜鄉人。1948年畢業於湖南省立第一師範。195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係,鏇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任職,1978年起任研究員。1982-1983年任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訪問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代思想史和美學研究,是中國美學學會副理事長。近年主要在國外講學,是德國圖賓根大學、美國密西根大學、威斯康辛大學等多所大學客座教授。著有《美的曆程》、《中國美學史》、《中國古代思想史論》、《中國近代思想史論》、《中國現代思想史論》、《世紀新夢》等。

圖書目錄

內容提要
啓濛與救亡的雙重變奏
一、啓濛與救亡的相互促進
二、救亡壓倒啓濛
三、轉換性的創造
記中國現代三次學術論戰
一、二十年代科玄論戰
二、三十年代中國社會性質論戰
三、四十年代文藝民族形式論戰
鬍適 陳獨秀 魯迅
一、提倡白話文與新範式
二、革命戰士
三、提倡啓濛超越啓濛
青年毛澤東
一、“動”、“鬥”的宇宙一人生觀
二、“貴我”的“道德律”
三、“通今”的經驗理性
試談馬剋思主義在中國
一、1918年-1927年
二、1927年-1949年
三、1949年-1976年
四、1976年-
二十世紀中國(大陸)文藝一瞥
一、轉換預告
二、開放心靈
三、創造模式
四、走進農村
五、接受模式
六、多元取嚮
略論現代新儒傢
一、熊十分
二、梁漱溟
三、馮友蘭
四、牟宗三
漫說“西體中用”
一、“中體西用”的由來和演化
二、曆史經驗和“西體中用”新釋
後記
附錄:再說“西體中用”
一、背影來由:迴應批評
二、詞語問題:突齣矛盾
三、曆史迴溯:三派意見
四、“體”乃新解:衣食住行為根本
五、“用”是關鍵:轉化性的創造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李泽厚的启蒙与救亡变奏曲之说,更像是对戊戌以来社会现象的一个粗糙描述,而非揭示了社会中的某种因果规律。然而这种白描依旧有其思想史的意义,今日我们梳理五四激进主义/进步主义的谱系更迭,最能帮助吸取彼时盛行的立法主义和万能主权者想象带来的教训,但遗憾的是殷鉴不远...  

評分

原先读李泽厚先生的《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很喜欢其中论及鲁迅的现代性意识和“超越启蒙”的部分,而忽略其中《记中国现代三次学术论战》一文,今夜读之,对其中有关胡风的“民族形式”问题似有所悟,牵连出一些哲学想法,草草书之,作为提纲,以待日后之展开。 一、 胡风在《...  

評分

中国的现代史波澜壮阔。五四运动的灭祖灭宗的自我否定,四九年的终于站起来了,到七十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史走过了一条从躁动不安到重新理性现实地对待这个世界的一条演化之路。似乎今天,中国又站到了这样的一个十字路口。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  

評分

整个中国的近代学术其实都被政治干预,现在人往往把陈寅恪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一话挂在嘴边,然后借以批判国朝言论自由。其实,这是too young too simple。陈的这句话分两个层面,一方面对政府与朝廷讲,另一方面是对学者所讲。冯友兰其实也已谈及此处,其常言学术独...  

評分

精彩而深邃。思想史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每一种思想都有其可寻的根源和演变的逻辑,都能看到其过去的痕迹和未来的面貌。 就近代中国而言,无论是“中体西用”还是“全盘西化”,都是传统思维中根深蒂固的工具理性自觉或不自觉地择用加工的结果。在救亡图存的历史主题下,这种工具...  

用戶評價

评分

“救亡壓倒啓濛”的提法“至今已覺不新鮮”,但關於鬍、陳、魯、毛四人的論說,以及“體”“用”之辯,倒也確實得見不凡之處。談現代文藝的部分,得之全局而略失細節。李本人明顯受到唯物史觀影響較大。至於新儒傢諸子,強調內聖而於外王稍欠工夫。

评分

竟然第一次讀,雖談不上嚴謹,但書中主要論斷在當下仍具有統治性。隻有讀過此書之後,纔更能覺知王德威等人的意義何在。

评分

就本書來說,我的想法是,啓濛的最後一步就是自由之病,但不走到這一步是不行的,而這一路,與革命完全分開又是不可能的。

评分

“救亡壓倒啓濛”現在還是很有解釋效力,魯迅毛澤東也講得不錯。但很多地方也確實粗疏,對鬍適重視不夠,自由主義(社會民主主義)的一脈直接被無視;“文藝一瞥”也隻是一般水準;總之還是跳不開唯物史觀。讀完這本可以係統讀下汪暉瞭,然後是甘陽劉小楓,再是新儒傢及餘英時。

评分

非常思想史路數的作品,算是代錶瞭李澤厚思想的最高水平,對很多細節處的把握非常在理,比如鬍適,比如青年毛澤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