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的经济学》共有三篇: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及经济体制。第一篇微观经济学触及到搬家、超级市场、旅游环境、能源等与老百姓日常生活联系的方面。第二篇宏观经济学中触及到银行、国民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等美国社会的宏观方面。第三篇经济体制中联系中国当时的发展状况。
茅于轼,著名经济学家,被誉为“经济学界的鲁迅”。1929年出生于南京,抗战时辗转于大后方,1946年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195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以后20余年从事铁道机车车辆研究。20世纪70年代中开始运输经济、数理经济的研究。1984年从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1993年退休后创办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曾在北京经济学院、中国矿业学院研究生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院校教授经济学,并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经济学研究。先后担任亚洲开发银行、非洲能源政策研究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顾问。现任国内外十二种杂志的主编、顾问编辑和编委,2008年1月被聘为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特别顾问。曾入选美国Marquis1993至1995年世界名人。著有《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中国人的道德前景》、《经济学的智慧》等书。发表了几百篇有关经济理论、经济政策、能源、环境、道德等方面的论文和研究报告。
茅于轼教授的这本书中的文章,是从1988 年底开始,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内部刊物《美国研究参考资料》所写的专栏文章,结成书稿出版也是1993年的事情。从时间上来算,应该都属于“过时”的东西了,但直到20年后的今天,它还能给我们以启示,并且对文中很多现象倍...
评分第一篇微观经济学 1.喜欢搬家的美国人 就业的灵活性使经济结构易于调整,但这必将引起人口的流动,如果没有住房市场,人口的流动将受阻。谈了租房和买房的区别,强调了市场分配住房与计划分配的重大差别。 买了住房,会不会把一个人捆死在一地呢?不会。当他想搬家时,可以...
评分本书1993年出了第一版,,是茅于轼先生结合自己在国外所见所闻结合经济学思考而成了随便集。收录的44篇文章包括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经济体制三部分,从百姓生活中小事的到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都有所涉及。虽然出版至今已过去近20年时间,但是书中的内容和观点仍然可以帮...
评分有人说,经济学其实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它可以让你以一个经济学者的眼光,中立客观地去看待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如果你不是要成为一个经济学家,而只是要学会这样一种思考方法,并且了解一些生活中的经济学常识的话,那么,这将是一本你不可错过的书。 茅于轼老先生是...
评分茅于轼教授的这本书中的文章,是从1988 年底开始,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内部刊物《美国研究参考资料》所写的专栏文章,结成书稿出版也是1993年的事情。从时间上来算,应该都属于“过时”的东西了,但直到20年后的今天,它还能给我们以启示,并且对文中很多现象倍...
茅老师80年代在美国的见闻和经济学分析、思考。很多已经成为现实。拿来给孩子做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分析,还是挺不错的。
评分晚上翻电脑PDF电子书发现,这书两三年前看过的,好像忘光了呀
评分非常经典的一本书,通俗易懂。
评分美帝生活指南。。。。
评分怎么评分这么低捏~~个人觉得还可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