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俄罗斯人,苏联作家。出生于乌克兰西部边陲的沃伦省(现属罗夫诺州)的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父亲是酒厂的工人,母亲给人家当厨娘。因家境贫寒,只念过三年小学就被迫走向人间独立谋生,不满十岁就给人家放牛、做童工,备尝了饥寒之苦和人格的屈辱。艰难的时世,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孕育了对权贵和剥削压迫者的憎恨,从小就形成了桀骜不驯的反叛性格。1919年进发电厂当司炉助手。同年乌克兰解放,加人共青团,并参加红军奔赴前线。1920年因重伤退伍,进铁路工厂任助理电气技师。1924 年加入共产党。1927年由于病情恶化而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在病榻上创作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32—1935)。

二、作家评价

这个人的一生展示了精神对肉体的胜利。

——高尔基:转引自李彦春文章《我们没有虚度年华》,《北京青年报》,2004年5月10日

世上没有一本小说像它一样具有深广影响,它是真正为人类说话的人。

——法捷耶夫:转引自原北师大女附中奥斯特洛夫斯基班同学谈人生感悟的综合报道《未因虎度年华而悔恨》,《天津老年报》,2004年10月1日

对于世界来说,您将成为一个精神战胜人命运背叛的崇高榜样。

——罗曼·罗兰:转引自任光宣文章《无法超越的一种精神》,《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第2期

奥斯特洛夫斯基和他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育了中国几代人。

——温家宝:在莫斯科会会见俄罗斯各界代表时的讲话,转引自《文汇报》,《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人类共同财富》

出版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出品人:
页数:494
译者:梅益
出版时间:1995-10
价格:1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020070404
丛书系列: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增订版
图书标签:
  • 小说 
  • 苏联文学 
  • 红色经典 
  • 苏联 
  • 经典 
  • 外国文学 
  • 名著 
  • 传记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增订版)》主要内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激励了无数人的杰作,自问世以来60多年长盛不衰。究其原因,除了该书真实而深刻地描绘了十月革命前后乌克兰地区的广阔生活画卷外,还塑造了保尔·柯察金执著于信念而坚韧不拔的崇高人格,其形象超越时空,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震动着数代人的心弦。

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形式来看,这部小说都可以称为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是人们爱不释手的读物,仅在前苏联,这部作品就以61种文字印刷了600多次,发行量达3000多万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给我们应该怎样生活才有意义,保尔身上所体现出的对人生的追求、执着的拼搏奉献精神以及对人生的坚定信念,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合上书,轻轻地闭上眼睛。保尔•柯察金这个高大光辉的形象,仍然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终于,他又一次喊出了那句话:“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成为坚...  

评分

评分

过年了,我把自己的书柜“整理”了一下,那乱七八糟的书啊,该保留的保留,该卖钱的卖钱。当把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小说翻出来的时候,一本封面破烂不堪的小说进入我的眼帘。那是前苏联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著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买这部小说时,只是个中学生;那...  

评分

在读《钢铁》第一部时,读者往往有一种“共鸣”效应,仿佛自己被“代入”到保尔生活里,会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保尔内心中的喜怒哀乐。读者的这份认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感动于保尔和冬妮娅的初恋。当看到他们最终分手时,读者难免耿耿于怀,更多人表示难以理解。官方解释是,冬妮...

评分

即使你不认同保尔的信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依然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有别于一些纯粹为宣传价值观而作的苏联小说,我觉得这本书的作者是真诚的,而这本书所传达的理想其实很普世,当你的人生像苏联一样已成过往,人们总要去寻找你存在过的意义。你选择以何种方式去体现你...  

用户评价

评分

该书该是我第一本读的小说。

评分

该书该是我第一本读的小说。

评分

同样是红色文学,轮椅上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显然在艺术上的造诣远高于红岩的诸位:有血有肉的人物,跌宕起伏的叙事,自然流露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倾向已经有资格算得上是实打实的文学经典。可惜后半段稍显突兀,最终的主题比较尴尬;但文本本就处于政治宣传的语境,能够做到如此这般,实属不易

评分

唯一认真读过两遍的书。遥想当年,读此书只是为了完成语文课上党老师布置的读书笔记作业,好词好句好段摘抄,虽有敷衍了事的嫌疑,毕竟还是认真读过,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名著荐读开篇即是在博亚尔卡修铁路时的环境描写,秋雨打着人的脸……保尔在烈士墓前的心灵独白,至今尚能背诵。现在想来,八年级的孩子怎么可能理解什么叫钢铁,什么叫炼呢?列宁文集里称托洛茨基是唯一能在三个月内组建起一支红军队伍的人,彼得留拉、高尔察克和邓尼金……白匪军反动势力反攻倒算,托洛茨基在投降苏维埃的军事将领身边安排政治主官监督之,连级称指导员,营级称教导员,团以上称政委……到后来毛主席三湾改编党支部建在连上,“古田会议永放光芒”……社会主义国家建军模式基本学习苏联,但卡扎菲的绿色社会主义、霍梅尼的大欧亚图拉社会主义……不在此列。

评分

20岁了,依然会为之感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