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情横溢的唯美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绝不惮于以惊世骇俗的意象,点缀他邪魔的花园。独幕剧《莎乐美》只是一个例子而已。
《圣经》里枯燥而简单的故事,被王尔德的妙手挖掘出了最黑暗也最深刻的内涵。欲望的纠缠,畸恋的爆发,诡异的氛围,都被他在这短短的篇幅里发展到极致。而同时代的早夭天才画家比亚兹莱,亦称得上王尔德恶魔般作品最佳的诠释者。
此次推出的《莎乐美》,算是不折不扣的合璧本。除王尔德的法文剧本外,本书还收入了王尔德的同性恋友人、亦是他因之遭祸的道格拉斯所译英文本,田汉先生于二十世纪初翻译的中文本,以及比亚兹莱为本书绘制的全部插图。封面采自目前最受欢迎的英文本设计,意在向这部黑色的宏大杰作致敬。
英国19世纪下半期最为特立独行的天才奥斯卡·王尔德,1854年10月16日出生于爱尔兰的都柏林。1874年,他进入牛津大学学习,旋即以睿智的谈吐、桀骜不驯的行为方式征服社交界。他的文学造诣亦惊人深刻,包括童话《快乐王子》、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喜剧《温夫人的扇子》以及他本人以法语创作、并由其同性恋情人阿尔弗雷德·道格拉斯译成英文的剧本《莎乐美》。他的作品立意高远,辞藻华美,成为英国唯美主义文学的最高典范。
1895年,道格拉斯的父亲向王尔德提出挑战。王尔德将其送上法庭,他自己却因而被捕入狱两年,从此一蹶不振。1900年11月30日,王尔德孤寂地客死巴黎,终年46岁。社会终于完成了对于这个遗世独立才子的毁灭。
在文艺创作中,有一类“箭靶式人物”,总是引致不同时空的多层面观照,如欧洲的唐璜,中国的诸葛亮、包拯,乃至影视中的黄飞鸿,由原型到多元演化、阐释形塑,甚是蔚为大观。而其间相似的规律是,若有一特别优异的形象创造出来,便会木秀于林,余皆黯然,如英国作家奥斯卡...
评分王尔德的文字总是略阴郁,但是又美丽。莎乐美是美丽的。莎乐美眼里的圣徒约翰也是美的。虽然拒绝她求爱后在她口中变得也丑陋不堪。故事里的人充斥了太多的爱欲和死亡。每个人都痛苦。都求而不得。 最后,每个人的罪恶交缠,莎乐美对圣徒的纠缠,希律王对侄女的肉欲,...
评分王尔德的文字总是略阴郁,但是又美丽。莎乐美是美丽的。莎乐美眼里的圣徒约翰也是美的。虽然拒绝她求爱后在她口中变得也丑陋不堪。故事里的人充斥了太多的爱欲和死亡。每个人都痛苦。都求而不得。 最后,每个人的罪恶交缠,莎乐美对圣徒的纠缠,希律王对侄女的肉欲,...
评分之前就听过王尔德的莎乐美,但却不知比亚莱兹也深陷其中.一个圣经中的小故事,在追求颓废美的艺术家心中生出鬼魅的花朵. 若能通感,颓废运动中的画作是摇滚, 并非两者皆给人颓废之感,而是在躁动,暴戾的笔触或声线下蠢蠢欲动且时刻准备破壳而出的,毫无杂质的,真与美.这些个脆弱的,...
评分第一层:莎乐美对约翰求爱不成反生憎恨 第二层爱慕莎乐美的人被莎乐美利用 第三层莎乐美借他人手杀掉约翰成就爱情 她只是从没被拒绝过 所以才想要得到
评分1900年11月30日,王尔德孤寂地客死巴黎,终年46岁。社会终于完成了对于这个遗世独立才子的毁灭。道格拉斯勋爵英译,比亚兹莱插图。月亮像一个死美人。自杀的叙利亚少年,他生成一双倦眼。希律王听见拍翅声。把约翰的头盛以银盘。“这些花瓣儿好红啊!这好像桌布上溅的血痕。那也不要紧。我们不能任看见了什么东西都去寻它的象征。那会使生活不可能了。不如说血痕和蔷薇花瓣一样的可爱倒好些。”“一个人万不可望什么东西。物也好,人也好,都不要望。可望的只有镜子,因为镜子只给假面我们瞧。”恋爱的味道是苦涩的。
评分第一层:莎乐美对约翰求爱不成反生憎恨 第二层爱慕莎乐美的人被莎乐美利用 第三层莎乐美借他人手杀掉约翰成就爱情 她只是从没被拒绝过 所以才想要得到
评分王尔德将小说创作中透视出伦理与唯美的悖论进一步放大,在道德伦理需要回归的表述中,修正了自己唯美不涉道德的片面性。莎乐美是王尔德继道连之后,创造的又一个唯美典范。她把对先知约翰的爱情绪化,疯狂化,为了占有不惜牺牲对方的生命甚至自己的生命。如果说为了唯美就必须以生命为代价,那么这种唯美给人带来的更多的是痛苦,何况莎乐美得到的也仅仅是约翰冰冷的头,而不是一颗热情的心。
评分大概是已经过了会被这种东西打动的年龄,然而我还是想说,轻浮愚蠢的浓妆艳抹可拯救不了衰朽腐烂的基督教道德内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