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讲义》是孟森先生20世纪3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义。孟森先生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所授课程为明清史,分作两年轮授,今年明史,翌年清史。讲义也分作明史、清史两部。 家父商鸿逵教授当年在北京大学师从孟森先生读研究生,因此存有这两部讲义。八十年代初,家父将孟森先生当年授课的讲义合编在一起,经整理后,由中华书局出版,定名为《明清史讲义》。
民国老学者写的讲义,明史其实看的不多,印象最深的还是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后来立志要读完明实录,但是太多了,最后作罢,留待以后。 明前承蒙元,后接满清,与汉并称三代以来得国最正。刘邦出身虽然也很贫寒,至少还算是吃官家饭。朱元璋出身就更低微,农民,乞丐,和尚...
评分 评分今天读完了孟森的《明史讲义》,晚明颠沛那一段写得真是零落哀伤。之前对晚明史只是粗粗了解。听高晓松讲的时候觉得就是还行。但看到《明史讲义》,孟先生择取史料,去文存史,将一个王朝的结局写得如此哀婉感伤。 这种感伤,并不是不该灭亡的遗憾,也不是故国入胡的愤懑,是一...
评分孟森之明史讲义甚好 其一:系统的讲论了明朝的一些规章制度 其二:对明朝的历史没有断章的思考 常与一些古代或者当今的制度作对比 让人有思考的方向 其三:其历史感客观且很是独到 与黄仁宇的又不同 与吕思勉的也不尽相同 虽没有吕思勉的更有启发性 但是对明史...
评分此本犹是2009年连老师所赠。 明史研究的窗口非常短暂,从清朝灭亡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立,前后亦不过民国的38年,孟先生此书可谓这一难得的契机当中最难得的明代通史著作,其对史料之驾驭、详略之删削、体例之排定、义理之讲求,至今无有能出其右者,嗣后明史的「通说」也大...
此乃明史钩玄之作。。。明士大夫遭摧折凌辱之酷,读罢不禁怅然,掩卷而悲。终明世何尝有一君尊儒养士!王船山云:“呜呼!此无道之世。所以崩风坏俗而不可挽也”!诚哉斯言!
评分最近同时读孟森,钱穆和吕思勉的著作,简直是民国时期文言文至白话文的嬗变史。。。
评分最近同时读孟森,钱穆和吕思勉的著作,简直是民国时期文言文至白话文的嬗变史。。。
评分写得好!←我只能用这三个字来表达我的看法了(没错我确实在当小说看!
评分雄文正论,尤其《开国》一章,把明清两代制度的传承关系看得透彻:“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借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明祖有国,当元尽紊法度之后,一切准古酌今,扫除更始,所定制度,遂奠二百数十年之国基。渐废弛则国祚渐衰,......能稍复其旧制者反是代明之清,......清无制作,尽守明之制作,而国祚亦与明相等。故于明一代,当措意其制作。措意明之制作,即当究心于明祖之开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