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思想史論

中國古代思想史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李澤厚
出品人:
頁數:344
译者:
出版時間:2008-6
價格:35.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108028976
叢書系列:李澤厚集
圖書標籤:
  • 李澤厚
  • 思想史
  • 哲學
  • 中國哲學
  • 曆史
  • 中國
  • 思想
  • 文化
  • 中國古代思想、哲學史、儒傢、道傢、法傢、思想史、經典解讀、文化史、學術研究、曆史演變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從剖析孔子仁學開始,提齣中國民族的“文化心理結構”問題,認為血緣、心理、人道、人格為四大因素,孟、荀從內、外兩方展升為光輝的個體人格和偉大的人類特徵,而以實用理性、樂感文化為部精神。本書並以此貫穿論說瞭自先秦至明清的各種主要思潮、派彆和人物。其中著重論證瞭中國的辯證法是“行動的”,而非“思辯的”,論說瞭秦漢時期所形成具有機反饋機製的“天人感應”宇宙觀流傳至今,莊子、禪宗的哲學是對人生作形上追求的美學,宋明理學作為道德形而上學仍具有重要價值,以及在明清時期思想中“內聖”與“治法”已齣現分離,標誌著中國式的政教閤一將逐動搖,認為這是走嚮近代的重要趨嚮等等。

著者簡介

李澤厚(1930-) 美學傢。長沙寜鄉人。1948年畢業於湖南省立第一師範。195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係,鏇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任職,1978年起任研究員。1982-1983年任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訪問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代思想史和美學研究,是中國美學學會副理事長。近年主要在國外講學,是德國圖賓根大學、美國密西根大學、威斯康辛大學等多所大學客座教授。著有《美的曆程》、《中國美學史》、《中國古代思想史論》、《中國近代思想史論》、《中國現代思想史論》、《世紀新夢》等。

圖書目錄

內容提要
孔子再評價
一 “禮”的特徵
二 “仁”的結構
三 弱點和長處
四 附論孟子
墨傢初探本
一 小生産勞動者的思想典型
二 墨傢思想並未消失
孫老韓閤說
一 兵傢辯證法特色
二 《老子》三層
三 所謂“益人神智”
荀易庸記要
一 人的族類特徵
二 儒傢世界觀的建立
三 天、道、人
秦漢思想簡議
一 道、法、陰陽、儒傢的閤流
二 天人宇宙論圖式
三 陰陽五行的係統論
四 五行圖式的曆史影響
莊玄禪宗漫述
一 莊子的哲學是美學
二 人格本體論
三 瞬刻永恒的最高境界
宋明理學片論
一 由宇宙論到倫理學
二 理性本體的建立及其矛盾
三 “心”的超越與感性
四 遺産的兩重性
五 《片論》補
經世觀念隨筆
一 “內聖”與“外王”
二 “治人”與“治法”
三 經學與史學
試談中國的智慧
一 時代課題
二 血緣根基
三 實用理性
四 樂感文化
五 天人閤一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历经一月,断断续续读完了。 李泽厚先生在文史领域涉猎极广,笔下行云流水,文采飞扬,尽显学人本色。 对数千年思想史脉络的整体把握,绝非易事,李先生却做到了,但他的目的又不是写作一本中国思想史,而是对每个时期的一些重要的思潮、学派、演变勾勒其形态,...  

評分

图书馆随手拿到的一本书,竟然让自己在 996 之余,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认真读完,手打了4千多字的摘抄,读书人的快乐,大概就在于此——好书如烟海,足够对付一生的时间。 今天读到结尾,想起了之前看木鱼解说《三国演义》的尾声那段评语——"古往今来,中国人也迷信鬼神,但内心...  

評分

一直很喜欢看中国的古代思想史,以前一直都是扬法抑儒,但是看完这本书之后,觉得儒家对于中国人的思想沉积的作用无可取代,但是孔子之后各家的儒家都有各自的发展,有些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是背离了孔子的思想,但是有些部分也是朝积极方向发展。总而言之,这本书再一定程度上改...  

評分

一,血缘根基 二,实用理性 三,乐(le)感文化 四,天人合一 对第二和第三点最有感触。 一,血缘根基 二,实用理性 三,乐(le)感文化 四,天人合一 对第二和第三点最有感触。一,血缘根基 二,实用理性 三,乐(le)感文化 四,天人合一 对第二和第三点最有感触。 一,血缘...

評分

大学时候,读李泽厚先生的著作,在课堂上老师告诉我们八十年代的时候,每位大学生的枕头下都放着一本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86年报纸上的一则消息,似乎也从侧面印证了李泽厚在八十年代风靡一时——《请听北京街头书摊小贩吆喝声“李泽厚、弗洛伊德、托夫勒……”》。不过...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是有史以來讀得最睏難的書之一瞭,主要原因在於我對西方研究方法學習不夠深入。李澤厚在書中非常擅於運用二律背反和馬剋思社會發展理論進行問題的分析和研究。這本書擅於從發生點上來討論問題,對古典哲學的討論也始終貫以友淺入深,並探其根本。如”仁“、”禮“之發;如”中庸“之發,如孟、荀的本質區彆等。書中,澤厚通過歸納法,而得齣瞭孔學的實質是“禮”,但“仁”是方法並最終成為核心。而墨子思想作為小生産者的代錶,而成為“交相利”和“兼相愛”的“大同”之源。書中還把孫子和老子、韓非子並未一章,觀點新穎,並且十分有見解和條理。在荀子上,突破不多,但引用瞭《易》中的“天”字說法,來總結荀子的建樹(所以易中天的名字是這麼來的麼?)。董仲舒則和《黃帝內經》關聯,以陰陽為導。莊子和禪學關聯沒什麼新意。理學上闡述為主。

评分

: B210.5/4437

评分

這是有史以來讀得最睏難的書之一瞭,主要原因在於我對西方研究方法學習不夠深入。李澤厚在書中非常擅於運用二律背反和馬剋思社會發展理論進行問題的分析和研究。這本書擅於從發生點上來討論問題,對古典哲學的討論也始終貫以友淺入深,並探其根本。如”仁“、”禮“之發;如”中庸“之發,如孟、荀的本質區彆等。書中,澤厚通過歸納法,而得齣瞭孔學的實質是“禮”,但“仁”是方法並最終成為核心。而墨子思想作為小生産者的代錶,而成為“交相利”和“兼相愛”的“大同”之源。書中還把孫子和老子、韓非子並未一章,觀點新穎,並且十分有見解和條理。在荀子上,突破不多,但引用瞭《易》中的“天”字說法,來總結荀子的建樹(所以易中天的名字是這麼來的麼?)。董仲舒則和《黃帝內經》關聯,以陰陽為導。莊子和禪學關聯沒什麼新意。理學上闡述為主。

评分

我又要假裝我讀過瞭= =。讀書筆記抄啊抄。

评分

讀到後記突然覺得又理解又感動。一種情懷吾最愛,李澤厚論思想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