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李泽厚 思想史 哲学 中国哲学 历史 中国 思想 文化
发表于2024-12-22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本书从剖析孔子仁学开始,提出中国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问题,认为血缘、心理、人道、人格为四大因素,孟、荀从内、外两方展升为光辉的个体人格和伟大的人类特征,而以实用理性、乐感文化为部精神。本书并以此贯穿论说了自先秦至明清的各种主要思潮、派别和人物。其中着重论证了中国的辩证法是“行动的”,而非“思辩的”,论说了秦汉时期所形成具有机反馈机制的“天人感应”宇宙观流传至今,庄子、禅宗的哲学是对人生作形上追求的美学,宋明理学作为道德形而上学仍具有重要价值,以及在明清时期思想中“内圣”与“治法”已出现分离,标志着中国式的政教合一将逐动摇,认为这是走向近代的重要趋向等等。
李泽厚(1930-) 美学家。长沙宁乡人。1948年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任职,1978年起任研究员。1982-1983年任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访问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美学研究,是中国美学学会副理事长。近年主要在国外讲学,是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威斯康辛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著有《美的历程》、《中国美学史》、《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世纪新梦》等。
这是有史以来读得最困难的书之一了,主要原因在于我对西方研究方法学习不够深入。李泽厚在书中非常擅于运用二律背反和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进行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这本书擅于从发生点上来讨论问题,对古典哲学的讨论也始终贯以友浅入深,并探其根本。如”仁“、”礼“之发;如”中庸“之发,如孟、荀的本质区别等。书中,泽厚通过归纳法,而得出了孔学的实质是“礼”,但“仁”是方法并最终成为核心。而墨子思想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而成为“交相利”和“兼相爱”的“大同”之源。书中还把孙子和老子、韩非子并未一章,观点新颖,并且十分有见解和条理。在荀子上,突破不多,但引用了《易》中的“天”字说法,来总结荀子的建树(所以易中天的名字是这么来的么?)。董仲舒则和《黄帝内经》关联,以阴阳为导。庄子和禅学关联没什么新意。理学上阐述为主。
评分这么好的书我读了一学期还没读完,怎么能不给五星。从孔子孟子荀易到秦汉宇宙论,旁及中医。太精彩了吧,条分缕析又四通八达,中西互证。都想转投中国文论了(今天这么浮夸是咖啡喝多了)。我爱厚厚!
评分历史向来在悲剧性的二律背反中行进,周礼的一个特征是原始巫术礼仪基础上的氏族统治体系的系统化;孔子用仁解礼,本是为了复礼,结果仁成了更本质的东西;孟子有意识地把第二因素的心理原则作为整个理论结构的基础和起点;孔孟荀一脉相承,荀子的理论更有逻辑,更具有唯物主义的精神;墨子具有小生产者思想代表的特征,以他们的立场来衡量社会生活现象,墨家的爱是以现实的功利为根基的;老子是积极问世的哲学,庄子则是超脱的形而上学,从人的个体角度批判,关心的是个体存在的身心问题。儒家从人际关系中来确定个体价值,庄学则从摆脱人际关系中寻求个体价值;秦汉思想以阴阳五行来建构系统论宇宙图式为其特色(董仲舒看得云里雾里);宋明理学在实质意义上更接近康德,将伦理提高为本体以重建人的哲学,康德是外向的认识论,宋明理学是内向的伦理学。
评分进步要付出道德的代价;探究文化——心理结构,以获得清醒的自我意识。
评分三部曲终于看完...其实还不错。根基上是围绕实用理性这一概念立论,认为这是中国文化的特质和深层心理结构。退一步看,李自己的研究似乎也有很强的“实用理性”倾向,这表现在对阶级分析框架貌似精细的套用,若干判断无限制地推广和普遍化,有些分析不够深入。
这次认真地读完了这三本书,总体感觉可以用前段时间凤凰卫视为李泽厚做的一个专题的题目来形容——李泽厚虽然不再被摹仿,但是从未被超越。李泽厚在三本专著中所提出的很多命题、范畴,在今天依然被学界使用、讨论,所得出的结论依然先锋。有对比才能显出优劣,试问,是李泽厚...
评分谈论思想,那么我们必须要了解思想产生的土壤。对于中国古代思想的萌发地,必然是以氏族血缘为联结的小生产方式。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出发点就是前者氏族血缘,而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的出发点则是后者小生产劳动者。 以氏族血缘为出发点,就必然要强调“礼”的作用,以此来维护...
评分一直很喜欢看中国的古代思想史,以前一直都是扬法抑儒,但是看完这本书之后,觉得儒家对于中国人的思想沉积的作用无可取代,但是孔子之后各家的儒家都有各自的发展,有些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是背离了孔子的思想,但是有些部分也是朝积极方向发展。总而言之,这本书再一定程度上改...
评分 评分一,血缘根基 二,实用理性 三,乐(le)感文化 四,天人合一 对第二和第三点最有感触。 一,血缘根基 二,实用理性 三,乐(le)感文化 四,天人合一 对第二和第三点最有感触。一,血缘根基 二,实用理性 三,乐(le)感文化 四,天人合一 对第二和第三点最有感触。 一,血缘...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