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里程碑之作。
◆德文直译,无删减完整版!
◆出版时轰动欧美文坛,比肩《尤利西斯》。
◆在黑塞的作品中找回自己。即便我是只迷途的动物,无法理解它周边的世界,但我愚蠢的生活仍然具有意义。
◆人类应为痛楚而自豪——每种痛楚都是我们重要的回忆。
哈里·哈勒尔是一个性格孤僻、离群索居的中年男子。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一本《论荒原狼》的小书,他意识到自己就是一个拥有人性与狼性的荒原狼。为了摆脱痛苦和孤独,他在酒馆买醉,陆续结识了赫尔米娜、帕勃罗和玛利亚。他沉浸在感官游戏之中,似乎忘却了所有烦恼。
当哈里处于崩溃边缘,他来到了魔术剧院。在这个梦幻与现实交织的地方,他看到了种种分裂的人格与压抑的自我。通过这番经历,他意识到自己并不该刻意将人性与狼性对立,而该将其看作一个整体。最终,哈里摆脱了绝望,重新回到了现实生活。
赫尔曼·黑塞 (Hermann Hesse,1877——1962)
德国作家,诗人。
1877年7月2日出生于德国施瓦本地区一个叫卡尔夫的小城。1904年出版第一部小说《彼得·卡门青》,一举成名。其后陆续创作了《在轮下》《德米安:彷徨少年时》《悉达多》《荒原狼》《玻璃球游戏》等多部作品,得到了包括托马斯·曼、保罗·柯艾略、亨利·米勒在内的诸多作家的赞誉。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黑塞的作品深具人文关怀,着重探讨人的精神成长与自我发现之路,让众多读者产生共鸣。
译者——涂媛媛
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华东理工大学德语系教师、华东理工大学德语国家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荒原狼》当然是佳作,以至于用“佳作”一词形容这本小册子显得有些敷衍,因为这部小说使用高档材质制成,随便翻开一页读几句,就能看出它不同凡响,它的描写对象的抽象程度和描写手段的高度使它能够进入那些殿堂级的大作们的行列,也让我们必须使用和那些作品相同的评价体系...
评分小说《荒原狼》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文学家赫尔曼·黑塞的代表作。它所讲述的是,作家哈里·哈勒尔自称荒原狼,认为自身同时具有人性和狼性,而人性和狼性互相冲突无法调和,内心陷于痛苦与绝望之中,因为反战言论和孤僻作风,与周围也格格不入,期望以自杀了解自己,却又...
评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书评,第二部分是读后感(也可以看成是病者的自我解析)。想看书的角色构造的可以按顺序读,只想读感性部分的可以直接看读后感。请便。) 看完《荒原狼》后依旧久久不能平复,我满脸通红,兴奋得无可附加,我猜想,这种感觉应该与获得高潮时一般美...
评分朋友推荐我读这本书显然是有用意的,我读完了第一部分代序时就有了这种意识。他希望通过推荐这本书对我走出自身困境有所帮助——他并未这么说,但我认为理由显而易见。我与荒原狼有着众多相似之处,从我每天刷的微博就能看出这种躁狂的分裂倾向:一方面是大段大段对文学、哲学...
如果说悉达多还是一个在路上追悟的旅人,荒原狼则是嘶吼着不愿与庸碌重复乏味同流合污。心里其实更偏爱于赫米娜所说,「我们活着是为了敬畏死亡,然后重新爱上它。正因为有死亡的存在,我们短暂的人生偶尔在某一时刻会燃烧得绚丽夺目。」 论对自我解剖、精神破碎、自我湮灭涅槃、对人世一切的沮丧衔恨,荒原狼在我心里比不上解体概要。论世事流转心安泰然,更喜欢悉达多的那句「我会站着等待。」 但荒原狼有赫米娜,有命令你去尝试一切「快乐」的赫米娜。于是,恍若失色般地爱着赫米娜。
评分读完两个译版,比较喜欢这个。「我愿意再次开始这场游戏,再次体验它的痛苦,再次因他的荒诞不经而战栗,再次并时常穿行于我的内心。」
评分读完两个译版,比较喜欢这个。「我愿意再次开始这场游戏,再次体验它的痛苦,再次因他的荒诞不经而战栗,再次并时常穿行于我的内心。」
评分不如跳出以往的舒适概念,感受人生百态!
评分黑塞的书有几个恒定的主题:1、寻求自我;2、不可敬的父亲、3、了不起的女性,同时又带有男性一般的面貌。这本《荒原狼》要比《德米安》更神性更“科幻”一些。 #2019年读完的第53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