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1906年生,經曆中國百年之變遷,是真正從“傳統”成功過渡到“現代”的知識人。
本書上篇為周有光的百歲口述,從常州青果巷開始,憶及上海聖約翰大學與光華大學,結愛張允和,留學東洋,避戰四川,遊曆歐美,後歸國,任教復旦大學,又奉調北京,參與起草《漢語拼音方案》,遭下放寜夏,至逐步恢復工作,擔任《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的三編委之一,直到如今著述不息。下篇則試圖從張允和生前留下的字裏行間,找到一些對她的夫君百歲追憶的腳注。此外近百幅影像,再現瞭當年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張充和之“閤肥四姊妹”,這一個個傢庭的生活和情感,摺射中國社會的縮影。
20世紀是中國人受苦受難的世紀,內憂外患紛至遝來,幾乎沒有一天停止過。在這樣一個人人朝不保夕的漫長亂世中,竟有一位百二高齡的老人將他一生的經曆,用生動的語言,娓娓道來,思路之清晰,判斷之明確,絲毫不顯衰老之象,這真是人間一大奇跡。何況這不是普通的老人,而是世界知名的漢字改革傢周有光先生!
周有光,1906年生,經曆中國百年之變遷,是真正從“傳統”過渡到“現代”的知識人。在《周有光百歲口述》一書中,他從童年生活開始,憶及上海聖約翰大學與光華大學,結愛張允和,留學東洋,遊曆歐美,歸國,任教復旦大學,又奉調北京,參與起草《漢語拼音方案》,遭下放寜夏,至逐步恢復工作,成為《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的三編委之一的百歲人生。
很快就看完了,有点儿意思。 一些有意思的片段,摘录如下: 1、美国在两百年间发展起来不是偶然的,人家真正是每个细节都不简单。我们是闭了门,自己吹牛。 2、大雁纪律性好得不得了,领头大雁一声怪叫,大雁们下大便。我戴了大帽子,身上只有一点点大便,许多人身上都是大便...
評分依个人的口味来说,我比较喜欢看“闲白话”一类的书,口述类的书最好看,访谈类的次之,但不管是“述”还是“谈”,都是用口语进行的,随意、简洁、干净,不像理论书那样云遮雾罩的,讲来讲去总嫌隔了那么一层;除此之外,口述吸引我的另一个此方,则是它不设防、不做硬性规定...
評分周有光:语言与文字学家,汉字改革家,汉语拼音创制者;1906年1月出生于常州青果巷,与瞿秋白、赵元任家相毗邻;1923年由常州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主修经济学,副修语言学;1927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因“五卅惨案”,由圣约翰大学分出);1933年4月30日与张...
評分书中第三篇《常州中学》文末,周有光满怀深情地回忆起他的同学史松培: “我有一个同学叫史松培,溧阳人,那时候自修室一张桌子两人用,我跟他一个桌子,受他的影响,他从小就读许多古书,我很羡慕他。他很用功,清早五六点人家还没有起来,我们就起床,我跟他念了许多古书。...
評分读完《周有光百岁口述》,个人感觉好玩的,有用的文字,摘录如下: P14—— 那个房子里面都是麻雀窝,麻雀多得不得了。我们下了课,小学生很淘气的,架一个梯子爬上去,把麻雀蛋拿出来,吃了。麻雀就在那儿飞,一边飞,一边骂我们。 P20—— 五四运动的先锋...
敢說!仿佛應該禁或大幅的刪。
评分鼕夜,聽老人絮絮而談。看到兩點。
评分“瞭解自己的祖國最難,因為曆代帝王歪麯曆史,掩蓋真相。考古不易,考今更難。”p.156
评分還是那種感覺,他們是時代的側影……這是個可愛又可敬的老頭,講真話,看得人時常哈哈大笑。想起當時讀《閤肥四姐妹》的不快,大概是正在複習政治的緣故,纔沒能給齣公允的評價= =`````要引以為戒啊~!……以及,還是忍不住想說,允和真是可愛的美人~>.<~`````
评分跟《張傢舊事》對照著讀,有點意思;可惜本書後半部分的內容與《舊事》有重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