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1906年生,經曆中國百年之變遷,是真正從“傳統”過渡到“現代”的知識人。在《周有光百歲口述》一書中,他從童年生活開始,憶及上海聖約翰大學與光華大學,結愛張允和,留學東洋,遊曆歐美,歸國,任教復旦大學,又奉調北京,參與起草《漢語拼音方案》,遭下放寜夏,至逐步恢復工作,成為《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的三編委之一的百歲人生。
周有光,1906年生,經曆中國百年之變遷,是真正從“傳統”成功過渡到“現代”的知識人。
本書上篇為周有光的百歲口述,從常州青果巷開始,憶及上海聖約翰大學與光華大學,結愛張允和,留學東洋,避戰四川,遊曆歐美,後歸國,任教復旦大學,又奉調北京,參與起草《漢語拼音方案》,遭下放寜夏,至逐步恢復工作,擔任《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的三編委之一,直到如今著述不息。下篇則試圖從張允和生前留下的字裏行間,找到一些對她的夫君百歲追憶的腳注。此外近百幅影像,再現瞭當年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張充和之“閤肥四姊妹”,這一個個傢庭的生活和情感,摺射中國社會的縮影。
20世紀是中國人受苦受難的世紀,內憂外患紛至遝來,幾乎沒有一天停止過。在這樣一個人人朝不保夕的漫長亂世中,竟有一位百二高齡的老人將他一生的經曆,用生動的語言,娓娓道來,思路之清晰,判斷之明確,絲毫不顯衰老之象,這真是人間一大奇跡。何況這不是普通的老人,而是世界知名的漢字改革傢周有光先生!
读这样一位百岁老人的自述,是了解这一百年来高级知识分子的生存情况的很好的途径,也了解到周老对中国拼音汉字学的贡献,看到他跟张允和女士的爱情之路,让人感动,尤其张女士自己写的日记,他对毛的评价,对邓的评价,学到的只是如何看报,为什么需要打古文的基础。
評分书中第三篇《常州中学》文末,周有光满怀深情地回忆起他的同学史松培: “我有一个同学叫史松培,溧阳人,那时候自修室一张桌子两人用,我跟他一个桌子,受他的影响,他从小就读许多古书,我很羡慕他。他很用功,清早五六点人家还没有起来,我们就起床,我跟他念了许多古书。...
評分分篇非常清晰,语言简洁易读。了解了这代人的真实经历,对社会更迭的真实看法。政治的表象背后,原来如此。我们受荼毒太深。本书的遗憾在于,因为材料的不够丰富,后面有点重复,啰嗦。其实,书薄一点又何妨?话不在多,有心则灵。
評分帮朋友买的书,自己先尝鲜。读罢立刻找到金安平的《合肥四姐妹》。 张氏姐妹四人,大家闺秀,元和、允和、兆和、充和,每个名字都长着两条腿,意思是长大要走出家门,也真是各自有各自的流离。每个人都经历属于自己的启蒙、婚事、战争、后战争年代,很多情节交织在历史的无奈纠...
評分原来,人生就是一朵浪花 文/杰夫 1906年,周有光先生在江苏常州青果巷呱呱坠地。 2008年,有光先生出版了百岁口述。让我们看到了他,以及和允和先生之间的那段近百年的人生传奇。 有光先生开篇从江苏常州青果巷出发,至上海圣约翰大学,再至重庆,继至海外,而后再回上海复...
深夜得書,一口氣讀完,大好! PS:張允和真美啊~
评分一晚上就讀完瞭,娓娓道來中有鋒芒、有見識
评分周有光命真的很大;抗戰時經常躲空襲迴來一看傢裏都炸沒瞭,所以對物質沒有什麼掛念,然後文革時被抄傢也覺得無所謂瞭;他老人傢的長壽之道是:生活規律,不亂吃東西
评分今早上班途中巧遇一老婆婆,聽見她聊起好友已過百歲,長壽秘訣莫過於心態好。老婆婆的這為好友曾被譽為漢語拼音創始人之一。周有光說過:“人生很難按照你的計劃進行,因為曆史的浪潮把你的計劃幾乎都打破瞭。”~聽瞭頗有同感,頓然看淡最近自己生活的“不得其解”~
评分走過百歲的老人如何迴憶歲月。那些觸目驚心的曆史也被輕描淡寫,從容道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