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1906年生,经历中国百年之变迁,是真正从“传统”成功过渡到“现代”的知识人。
本书上篇为周有光的百岁口述,从常州青果巷开始,忆及上海圣约翰大学与光华大学,结爱张允和,留学东洋,避战四川,游历欧美,后归国,任教复旦大学,又奉调北京,参与起草《汉语拼音方案》,遭下放宁夏,至逐步恢复工作,担任《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的三编委之一,直到如今著述不息。下篇则试图从张允和生前留下的字里行间,找到一些对她的夫君百岁追忆的脚注。此外近百幅影像,再现了当年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之“合肥四姊妹”,这一个个家庭的生活和情感,折射中国社会的缩影。
20世纪是中国人受苦受难的世纪,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几乎没有一天停止过。在这样一个人人朝不保夕的漫长乱世中,竟有一位百二高龄的老人将他一生的经历,用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思路之清晰,判断之明确,丝毫不显衰老之象,这真是人间一大奇迹。何况这不是普通的老人,而是世界知名的汉字改革家周有光先生!
周有光,1906年生,经历中国百年之变迁,是真正从“传统”过渡到“现代”的知识人。在《周有光百岁口述》一书中,他从童年生活开始,忆及上海圣约翰大学与光华大学,结爱张允和,留学东洋,游历欧美,归国,任教复旦大学,又奉调北京,参与起草《汉语拼音方案》,遭下放宁夏,至逐步恢复工作,成为《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的三编委之一的百岁人生。
总希望从老者的叙述里寻找一些关于生命的评论。遭遇不顺时总是不知道该摆出怎样的姿态,好让自己不被烦恼打倒。 随着对时间的焦虑,开始被评论为“脆弱”。 生命不断延展的同时,快乐和烦恼总是像DNA的双螺旋相互缠绕。 老人百年的记忆里,艰难的过往读来仿佛只是影片...
评分虽说是周有光的口述史,但文中每每体味到他与张允和的你侬我侬,让我艳羡不已。好羡慕他们的“举案齐眉”,我若能有其十之一二,平生足矣! 书中重复的地方很多,要是凝缩成一篇美文就好了。看到了张允和的照片,大家闺秀、雍容大方、举止得体——美! 记下几段文: P56 “...
评分分篇非常清晰,语言简洁易读。了解了这代人的真实经历,对社会更迭的真实看法。政治的表象背后,原来如此。我们受荼毒太深。本书的遗憾在于,因为材料的不够丰富,后面有点重复,啰嗦。其实,书薄一点又何妨?话不在多,有心则灵。
评分帮朋友买的书,自己先尝鲜。读罢立刻找到金安平的《合肥四姐妹》。 张氏姐妹四人,大家闺秀,元和、允和、兆和、充和,每个名字都长着两条腿,意思是长大要走出家门,也真是各自有各自的流离。每个人都经历属于自己的启蒙、婚事、战争、后战争年代,很多情节交织在历史的无奈纠...
评分原来,人生就是一朵浪花 文/杰夫 1906年,周有光先生在江苏常州青果巷呱呱坠地。 2008年,有光先生出版了百岁口述。让我们看到了他,以及和允和先生之间的那段近百年的人生传奇。 有光先生开篇从江苏常州青果巷出发,至上海圣约翰大学,再至重庆,继至海外,而后再回上海复...
一晚上就读完了,娓娓道来中有锋芒、有见识
评分“了解自己的祖国最难,因为历代帝王歪曲历史,掩盖真相。考古不易,考今更难。”p.156
评分里面有好多八卦照片
评分“了解自己的祖国最难,因为历代帝王歪曲历史,掩盖真相。考古不易,考今更难。”p.156
评分内容稍有重复,但其人其事还是很喜欢的。“老朽”但“不糊涂”的人,实际上太难得了。还有,每看这类传记,总止不住地后悔:怎么相较之下二十好几了自己像是全没学过什么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