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是屠格涅夫最伟大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们以其生动的艺术形象和高度简洁的语言,在俄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确立了无可替代的地位,被观为“俄罗斯文学中最浓缩、最紧凑的长篇小说”。
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一位卓越的、才华横溢的艺术大师,被誉为“小说家中的小说家”。其长篇小说既有对生活的细致而精确的“写实”,又弥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永远像一封没有拆开的电报一样令人兴味盎然”,他的现实主义也因此被称为“诗意的现实主义”。
屠格涅夫的小说是在我国影响最大的世界文学名著之一,20世纪初被译介到中国,深受读者欢迎。刘半农、郭沫若、巴金等文学大师都曾翻译过屠格涅大的作品,他们的创作出深受其影响。
伊·谢·屠格涅夫是伟大的俄国作家,从1834年发表处女作诗剧《斯捷诺》到临终前发表《散文诗》止,在半个世纪里,以诗歌、剧本、小说、特写、书信、评论等文学体裁写下了数十卷著作,描绘了俄罗斯整整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构成了19世纪40至70年代俄国封建农奴制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期一部独特的文学艺术编年史,为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主要作品有:《猎人笔记》、《贵族之家》、《罗亭》、《前夜》、《父与子》等。
看完这书好久了,和《洛丽塔》算是姊妹篇吧,只是角色性别互换而已。说是谁对谁错也难说,只是违背了伦理道德。一般违背伦理道德的也不会长久,马和驴交配出了骡,这可累惨了小骡子,不能传宗接代,倒是想知道可怜的小骡子们有没有X生活呢?
评分高级虚无主义者的特质: 1、他们是情绪耐受体,很难受到激情的影响,哪怕是愤怒; 2、轻视言语,重视行动,因为言语之虚无(概念、理念神马的都是言语的延伸),是虚无主义的中心,而没有言语的支撑,行动是易碎的——高阶虚无主义看中的就是这种可有可无中的有; 3、他们之所...
评分高级虚无主义者的特质: 1、他们是情绪耐受体,很难受到激情的影响,哪怕是愤怒; 2、轻视言语,重视行动,因为言语之虚无(概念、理念神马的都是言语的延伸),是虚无主义的中心,而没有言语的支撑,行动是易碎的——高阶虚无主义看中的就是这种可有可无中的有; 3、他们之所...
评分看完这书好久了,和《洛丽塔》算是姊妹篇吧,只是角色性别互换而已。说是谁对谁错也难说,只是违背了伦理道德。一般违背伦理道德的也不会长久,马和驴交配出了骡,这可累惨了小骡子,不能传宗接代,倒是想知道可怜的小骡子们有没有X生活呢?
评分2016.12.13-12.16 96. 《父与子》——屠格涅夫 著 从读完大学的儿子带着他的朋友回自己家时,父亲一代与儿子一代间的对立就开始了。这是虽旧却努力向新的地主贵族一代与学习了新科学新理论、对一切充满怀疑的新生一代,这也是老好人的一代与自以为是满怀自信的一代...
3.6-3.7。
评分因为屠格涅夫笔下的巴扎罗夫被称为文学史上第一个“虚无主义者”,而我恰恰被一百多年后加缪笔下另一个虚无主义者—《局外人》所吸引。这两个人物体现了两个时代对人性的不同理解:他们都是藐视世俗规则的年轻人,他们和革命者所不同的是没有能力和勇气来改变这个束缚凡人的世俗道德牢笼。但是巴扎罗夫有机会放下自己骄傲脆弱的自尊心,克服心理和阶级差异的障碍追求爱情,但他最终放弃了,这样的懦弱并不是真正的虚无主义。
评分看的是延边版。
评分留了好多眼泪给巴扎罗夫的父母????????????????????
评分两代人两种社会历史势力,至少鲜明的五六个群体,俄罗斯现实主义。不屈从任何权威,不把任何准则奉作信仰的开明、激进的平民知识分子,较进步的、保守的自由主义贵族,无处不在的冲突感反映着时代革命的前夜。年青一代的知识分子确实有着父辈没有的东西,不仅仅是青春,还有少些贵族习气,更多的是反抗父辈“碌碌无为而未知自身渺小,碌碌无为却未使他们难受”的旧法教育,拥有锐利的批判眼光,却太过孤傲高冷,但作为旧制度中的鲶鱼效应,承担了进步青年的历史使命,我对巴扎罗夫还有幻想,所以感觉作者态度中饱含恶意。全书自由主义者和革命主义的决裂,当然最终需要人民的选择。ps:年轻的热烈的、有罪的、抗争的心,但结局只是墓上的鲜花和年迈的父母张望,以巴扎罗夫告诫自己,历史是由阿尔卡季继承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