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文革 历史 文革研究 海外中国研究 文化大革命 中国研究 林伟然 中国
发表于2024-12-26
一场夭折的中国文化启蒙运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本书为林伟然先生的博士论文,完成于1996年,由其遗孀李玉华女士译成中文。原英文标题为:An Abortive Chinese Enlightenment: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Class Theory。
作为大陆文革的亲历者,作者经过多年研究,认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不成功的意识形态的革命,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为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打下了基础,同时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很大的思想混乱。中国人今天大都否定这场革命,实际上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政治需要:一种认为文化大革命没有进行到底,另一种则反对这场运动所公开宣称的目的。
作者认为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中国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60年代兴起的“新阶级斗争”理论对文革中动员群众起来造反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运动夭折的灾难性后果,形成今天中国社会问题的死结:一方面社会依赖于国家机器来进行改革,另一方面国家机器需要社会的力量来进行重新改造,而文革半途而废的结果,既不可能产生前者,又失去了后者。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介绍:思想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中国的特别角色
第二章 背景介绍:文化大革命以前的阶级斗争理论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早期阶级斗争理论的思想意识形态再定位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晚期对阶级斗争理论重新解释的尝试
第五章 为民主的阶级斗争:文化大革命后的阶级理论
第六章 结论和思考:文化大革命作为一场流产的中国启蒙运动
译后记
林伟然(1949?-1997)1982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学院(现改名为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1988年赴美,1992年起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历史系师从林毓生教授攻读博士学位。1997年死于癌症。
终于读完了自己“读了”很久的书,译者水平有限,人名翻错了不少,比如李鸿永,翻得不伦不类,让人不知所言。这本书最好的是第一章,问题意识很好,如对社会冲突论的批评,提出意识形态的重要性这点也很好,并且意识到了阶级斗争理论所带来的多重效果,这非常好。可惜论证不充分,材料是官方公开出版材料,而且没有做辨别,不过,作为先驱,还是抱着同情之理解,毕竟96年的时候宋永毅还是刚刚开始做文革研究的资料搜集工作,不过,我还是很希望能看到林伟然分析自己提供给迈斯纳的材料。毕竟,那个时候,历史学并没有进入文革研究的领域,直到今天,我们还是不得不遗憾的说:我们并没有比林伟然高到哪里去~
评分1。材料的问题;2。时间上的论证问题,为什么谈“启蒙”全用的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乃至那些出了国的人搞起来的东西呢,需知民运人士的代表性究竟有多大。
评分逻辑混乱
评分有新意而未有大突破,局中人的偏见影响客观性
评分根据分析了解,wge这场运动有私心部分,起因是之前的三年饥荒。觉得它是改革,甚至还要说成是启蒙运动,也是强而言之。这样说,怎么样才是彻底启蒙?要怎么进行彻底?愚信是启蒙?粉碎四什么人?
这本书是造反派迟来的一个理论反思,不免有些理想化和粉饰,但对于建设性地理解中国革命的逻辑,却极有启发。鼎立推荐。
评分唐德刚先生曾提到,美国的博士学位需要过五关斩六将,故博士论文的质量很高;有些人终其一生做研究,其后的成绩却再也无法超过博士论文的水平。 纯属机缘巧合,近日得到一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论文中文译本,名为《一场夭折的中国文化启蒙运动——阶级斗争理论和文化大...
评分唐德刚先生曾提到,美国的博士学位需要过五关斩六将,故博士论文的质量很高;有些人终其一生做研究,其后的成绩却再也无法超过博士论文的水平。 纯属机缘巧合,近日得到一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论文中文译本,名为《一场夭折的中国文化启蒙运动——阶级斗争理论和文化大...
评分转帖者曰:莎士比亚说过有两样东西可以超越死亡1、你所留下的后代;2、你所留下的著作。 我和伟然可以说是在同一个村子里长大的。最后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是在1968年,之后各奔东西,在他后来的上山下乡、回城、招工、考大学和留洋的日子里我再也没有见过他,也不曾有过任何一点...
评分这本书是造反派迟来的一个理论反思,不免有些理想化和粉饰,但对于建设性地理解中国革命的逻辑,却极有启发。鼎立推荐。
一场夭折的中国文化启蒙运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