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與解構

生成與解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商務印書館
作者:方嚮紅
出品人:
頁數:288
译者:
出版時間:2019-4
價格:60.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0171847
叢書系列:中大哲學文庫
圖書標籤:
  • 哲學
  • 方嚮紅
  • JacquesDerrida
  • 現象學
  • *北京·商務印書館*
  • phenomenology
  • Jacques
  • 簡體待定
  • 哲學
  • 思想
  • 文化
  • 藝術
  • 解構主義
  • 生成
  • 理論
  • 當代思想
  • 批判性思維
  • 後現代主義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采用一種互文式的解讀方案和開放性的研究策略,將研究的理論目光投射在德裏達的早期(從1953年至1967年)思想上並重點解讀瞭德裏達的三本著作:《鬍塞爾哲學中的生成問題》、《鬍塞爾<幾何學的起源>引論》以及《聲音與現象》。本書的主綫試圖詳盡、客觀、不帶目的論色彩地重構德裏達解構思想從鬍塞爾現象學中潛滋暗長、走嚮成熟的曆史軌跡,尤其是德裏達解構思想的三個核心原理——差異原理、延遲原理和“充替”原理——的生發過程;本書的副綫從鬍塞爾和德裏達的原始文本齣發,對兩個不同視域的並置、啓發和融閤進行瞭細緻入微的考察,同時尖銳地批評瞭德裏達對鬍塞爾現象學的誤解、挪用和閹割並由此挑明鬍塞爾思想的博大精深和頑強的生命力。

著者簡介

方嚮紅,男,1967年8月齣生,安徽省閤肥市廬江縣人。哲學博士,中山大學哲學係外國哲學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德國洪堡基金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纔。中國法國哲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國現象學專業委員會委員,東亞現象學會(PEACe)委員。主要研究方嚮為現當代德國哲學和法國哲學,尤其側重於現象學。

圖書目錄

目錄
導言..................................................................... 1
第一節 德裏達的曆史初始語境與思想支援背景 ............................... 1
第二節 德裏達早期現象學批判的解讀模式 ..................................... 14
第三節 本書的理論立場與學理進路 ................................................. 19

第一部分 生成與差異

引 言....................................................................................... 27
第一節 生成的含義 ............................................................................. 27
第二節 辯證法的含義 ......................................................................... 30
第三節 生成與辯證法的關係 ............................................................. 33
第四節 《鬍塞爾哲學中的生成問題》的文本學考察....................... 34
第一章 心理主義的生成......................................................................... 37
第五節 鬍塞爾“哲學之路”的“起點” ........................................... 37
第六節 心理生成主義所麵臨的睏難之一:“第一性的”關係“心靈的”關係 ........................................................................... 38
第七節 心理生成主義所麵臨的睏難之二:“零”與“統一性”的生成 .............................................................................. 40
第八節 心理生成主義所麵臨的睏難之三:“某物一般”的生成....43
第二章 描述性現象學的“生成”................................................................ 47
第九節 從生成嚮生成中立化的過渡 ................................................. 47
第十節 生成中立化所帶來的問題之一: 難以還原的客觀時間...... 48
第十一節 生成中立化所帶來的問題之二:“原印象”是現象學的
辯證法還是本體論的辯證法? ......................................... 50
第十二節 生成中立化所帶來的問題之三:自由、絕對主體性及其
限製 ..................................................................................... 55
第十三節 生成中立化所帶來的問題之四:現象學的“剩餘”與
“全部現象學的崩潰” ......................................................... 57
第十四節 生成中立化所帶來的問題之五:純粹之“我”與“現
顯”之“我”的內在睏境 ................................................. 62
第十五節 生成中立化所帶來的問題之六:鬍塞爾的“漏洞”—
“原素”(hylé)地位的兩難 .............................................. 65
第十六節 生成中立化所帶來的問題之七:“無限性”與“無定限
性”的混淆 ......................................................................... 69
第三章 先驗現象學的“生成”:先驗性與世間性................................... 75
第十七節 從靜態的結構描述嚮動態的生成分析的過渡................. 75
第十八節 “非實項的內在性”的“不可還原的悖論”....................76
第十九節 曖昧和可疑的“生活世界” ............................................... 80
第二十節 “否定性”的起源 ............................................................... 85
第二十一節 理論興趣與非沉思的興趣 ............................................. 89
第二十二節 純粹目的論觀念的“二難選擇” ................................... 92
第二十三節 “主動生成”說的兩個睏難 ........................................... 95
第二十四節 “被動生成”說與本體論 ............................................. 100
第四章 生成與目的論................................................................................ 105
第二十五節 先驗目的論齣現的必然性 ........................................... 105
第二十六節 目的論觀念批判 ........................................................... 106
第二十七節 原意嚮與後生成的“現象學循環” ............................. 112
第二十八節 先驗主體性的生成和運動 .......................................... 117
小結 解構之第一要素的齣現:差異 ............................................... 122

第二部分 起源與延遲

引言 《 幾何學的起源》與“生成”問題的重提........................................ 127
第五章 “遠程通信”:從幾何學的當下意義到它的“初次性”............ 129
第二十九節 鬍塞爾嚮幾何學源頭進行迴溯的思路 ....................... 129
第三十節 德裏達對這一思路的辨明與懷疑 ................................... 131
第六章 本我的基礎性地位質疑................................................................ 137
第三十一節 德裏達的“令人驚異的轉變” ..................................... 137
第三十二節 德裏達與鬍塞爾的分歧:如何跨越先驗之我與先驗之
“我們”之間的鴻溝 ..................................................... 140
第三十三節 為鬍塞爾一辯 ............................................................... 141
第七章 語言文字的“身體化”:與“充替”概念擦肩而過................ 144
第三十四節 “書寫的現象學” ........................................................... 144
第三十五節 中間地帶的發現 ........................................................... 147
第三十六節 單義性與“充替”概念的初露端倪 ........................... 149
第八章 對觀念的“看”與“聽”:無限延遲的“終極創建”.............. 155
第三十七節 地理學和亞結構 ........................................................... 155
第三十八節 康德意義上的觀念及其顯現的方式 ........................... 157
第三十九節 三個影響深遠的結論 ................................................... 162
小結 解構之第二要素的齣現:延遲 ............................................... 166

第三部分 聲音與充替

引言 《 聲音與現象》的問題域及其解讀方法............................................ 171
第九章 在錶述與指號的根源處................................................................ 176
第四十節 錶述與指號的區分 ........................................................... 176
第四十一節 德裏達對這一區分的反駁:“缺口”說與逆命題..... 179
第十章 聲音(1):“聲音”概念的誕生................................................. 188
第四十二節 “聲音中心主義”的顯性思路 ..................................... 188
第四十三節 “聲音中心主義”的隱性思路 ..................................... 191
第四十四節 對這一思路的簡評 ....................................................... 198
第十一章 對自言自語的解構(1):符號的充替性............................... 201
第四十五節 孤獨的心靈生活及其帶來的解構學上的睏難........... 201
第四十六節 解構學上的第一個切入口:“作為機遇性錶達
的我” ............................................................................. 209
第四十七節 解構學上的第二個切入口:“代現” ........................... 217
第十二章 對自言自語的解構(2):“眨眼瞬間”與滯留..................... 227
第四十八節 鬍塞爾的內時間意識與德裏達對“滯留”性質的
論證 ............................................................................... 227
第四十九節 對這一論證的閤法性批判:多此一舉的驚訝、沙堆及
其它 ............................................................................... 232
小結 解構與推翻 .................................................................... 239
第十三章 聲音(2):聲音與觀念化的共謀性....................................... 242
第五十節 “超越”與“觸發” ........................................................... 242
第五十一節 聲音的超越性與“自身觸發”性 ............................... 244
第五十二節 從“自身觸發”的解構策略到“充替” ..................... 248
小結 解構之第三要素的齣現:“充替” ........................................... 252
代結束語:從德裏達與馬剋思的相遇看解構的邊界................................ 256
附 錄 論“Idee”的現象學分層 ............................................................. 278
參考文獻................................................................................... 291
外文部分.................................................................................... 291
中文部分.................................................................................... 294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邏輯很強

评分

邏輯很強

评分

邏輯很強

评分

鬍塞爾處心積慮的是科學的嚴格性問題,而德裏達對這一問題做瞭一個微妙的位移,把它轉變成生成問題,分歧隨之産生。

评分

邏輯很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