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万年的人类史,也是一部物种驯化史。
★ 2017年《经济学人》《星期日邮报》年度好书。
★ 被誉为与《人类简史》《枪炮、病菌与钢铁》比肩的人类史著作。
★ 被亚当·卢瑟福(《我们人类的基因》作者)评价为:“在叙述我们人类自己的故事当中,本书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史诗巨著。”
★ 《人类简史》从大历史高度贯通、浓缩人类数万年发展史,《驯化》以局部辐射整体,打通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基因研究等多个领域。
★ 选取包括人类在内的十个物种,讲述了各物种间相互纠缠彼此影响的史诗故事,揭示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是怎样发展而来,未来又将走向何处。
★ 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平衡,有趣、迷人,史诗般的写作。
——————————————
4万年前,人类尚以狩猎采集为生。某个格外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原来搜寻动物残骸为食的狼群,受饥饿驱使,靠近了人类的营地。到了夏天,狼群开始参与到狩猎行动中。猎人们发现,狼群提高了捕猎的成功率,人们挨饿的时候减少了。于是人类与狼群,渐渐形成了联盟。过了几代人的时间,那些友好的狼已经开始对人摇尾巴了。它们已经变成了狗。
数万年的人类进化史,也是一部物种驯化史。人类不断驯化新的物种为己所用,而同时,这些物种也在“驯化”人类,它们的印记留存在整个人类社会,沉淀在我们的基因中,最终共同塑造了当下的世界,并将继续影响着我们的未来。
艾丽丝·罗伯茨(Alice Roberts),医生、学者、作家、主持人,布里斯托大学解剖学讲师,伯明翰大学客座教授,是难得一见的在人类学、考古学、文明史、人体解剖与基因科学等领域都精通的全能型专家。
为BBC制作关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节目《神奇的人类旅程》,关于人体基因密码的《长命百岁》。此前已出版5部作品,都获得了高度赞赏。《驯化》一书横跨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结合前沿基因科学,重述数万年人类进化史,出版后立即被英国媒体列为《人类简史》《枪炮、病菌与玫瑰》同一高度的“关于我们人类的著作”,并被《经济学人》选为年度图书。
《驯化》书评——考古为历史画像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此书,那么我会这样总结:以十个物种为典型,考究人类与其盟友——驯化物种共生共荣的痕迹。 本书以新石器时代为背景,以考古学为切入视角,通过综合大量研究方法、手段及数据,捕捉历史真实淘洗后留下的痕迹细节,为读者深...
评分但凡写到人类进化史,反复重申并且被多本书籍重申的一点是“人类与环境是互相磨合,互相驯化的” 农耕文明人类驯化了小麦,但也可以说是小麦驯化了人类,从此以后靠着狩猎采集吃饱穿暖,饮食架构丰富,没事还搞点宗教祭祀活动的套马杆的汉子们被拴在了土地上。这乍看起来简直是...
评分狐狸说:“我对你来说,无非是只狐狸,和其他成千上万只狐狸没有什么不同。但如果你驯化了我,我们将彼此需要。你对我来说是独一无二的,我对你来说也是独一无二的。”——《小王子》 这个世界,曾经不属于人类。 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的征服者在交替衍生,从简单的海洋生物到...
评分一 哲学家以赛亚·伯林把学者分成了两种类型,刺猬型和狐狸型,前者说的是那种心无旁骛的学者,就某一个领域深耕细作,学识却也只局限于这个领域。后者则指那种渊博的学者,天南海北,什么都能略知一二。 可别以为人家只是“略知一二”就觉得没什么了不起,那个程度也让我们这...
评分《驯化》书评——考古为历史画像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此书,那么我会这样总结:以十个物种为典型,考究人类与其盟友——驯化物种共生共荣的痕迹。 本书以新石器时代为背景,以考古学为切入视角,通过综合大量研究方法、手段及数据,捕捉历史真实淘洗后留下的痕迹细节,为读者深...
其实写作节奏一般,动不动甩硬骨头,有的问题解释得不是很清楚(可能是翻译问题)。但是对于基因的insight很有趣,延伸谈到的小知识点很多。
评分同类的书看了几本觉得有点重复
评分苹果那篇老是想起《频婆果考》
评分浅显通俗,言之有物
评分不知是翻译的原因,还是作者本身是个话痨…文字可以更精简和直白一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