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万年的人类史,也是一部物种驯化史。
★ 2017年《经济学人》《星期日邮报》年度好书。
★ 被誉为与《人类简史》《枪炮、病菌与钢铁》比肩的人类史著作。
★ 被亚当·卢瑟福(《我们人类的基因》作者)评价为:“在叙述我们人类自己的故事当中,本书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史诗巨著。”
★ 《人类简史》从大历史高度贯通、浓缩人类数万年发展史,《驯化》以局部辐射整体,打通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基因研究等多个领域。
★ 选取包括人类在内的十个物种,讲述了各物种间相互纠缠彼此影响的史诗故事,揭示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是怎样发展而来,未来又将走向何处。
★ 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平衡,有趣、迷人,史诗般的写作。
——————————————
4万年前,人类尚以狩猎采集为生。某个格外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原来搜寻动物残骸为食的狼群,受饥饿驱使,靠近了人类的营地。到了夏天,狼群开始参与到狩猎行动中。猎人们发现,狼群提高了捕猎的成功率,人们挨饿的时候减少了。于是人类与狼群,渐渐形成了联盟。过了几代人的时间,那些友好的狼已经开始对人摇尾巴了。它们已经变成了狗。
数万年的人类进化史,也是一部物种驯化史。人类不断驯化新的物种为己所用,而同时,这些物种也在“驯化”人类,它们的印记留存在整个人类社会,沉淀在我们的基因中,最终共同塑造了当下的世界,并将继续影响着我们的未来。
艾丽丝·罗伯茨(Alice Roberts),医生、学者、作家、主持人,布里斯托大学解剖学讲师,伯明翰大学客座教授,是难得一见的在人类学、考古学、文明史、人体解剖与基因科学等领域都精通的全能型专家。
为BBC制作关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节目《神奇的人类旅程》,关于人体基因密码的《长命百岁》。此前已出版5部作品,都获得了高度赞赏。《驯化》一书横跨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结合前沿基因科学,重述数万年人类进化史,出版后立即被英国媒体列为《人类简史》《枪炮、病菌与玫瑰》同一高度的“关于我们人类的著作”,并被《经济学人》选为年度图书。
狐狸说:“我对你来说,无非是只狐狸,和其他成千上万只狐狸没有什么不同。但如果你驯化了我,我们将彼此需要。你对我来说是独一无二的,我对你来说也是独一无二的。”——《小王子》 这个世界,曾经不属于人类。 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的征服者在交替衍生,从简单的海洋生物到...
评分 评分一 哲学家以赛亚·伯林把学者分成了两种类型,刺猬型和狐狸型,前者说的是那种心无旁骛的学者,就某一个领域深耕细作,学识却也只局限于这个领域。后者则指那种渊博的学者,天南海北,什么都能略知一二。 可别以为人家只是“略知一二”就觉得没什么了不起,那个程度也让我们这...
评分在地球诞生以来的漫长历史中,这个星球上的征服者可谓换了一茬又一茬,从形态简单的生物,到恐龙,到哺乳动物,再到我们人类。而提到人类,其与此前地球上的“领导生物”的一大不同就是,我们逐渐有能力深刻的直接改变地球的景观,更具备了一种改变其他物种走向的能力:驯化。 ...
评分一口吐沫能蕴藏多少秘密 近来,基因检测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也逐渐热了起来。花几百块钱,寄一口吐沫回检测机构,你就能获得一份包括祖源分析、遗传疾病、药物代谢、运动基因,甚至皮肤特性在内的“超大容量”分析报告。目前“基因检测”作为一项商业服务褒贬不一,但这个充满科...
对这个评分还是有点意外,怎么也能上8吧。后来看了为数不多几条评论,估计是某些篇章专业型太强略显枯燥。所以这就是你们这些读者的问题了,写通俗了读着爽你们嫌太水,写专业了不好读你们又嫌读不下去。本来觉得翻译略有点瑕疵想打四星,这么看来只能打五星了。
评分1.5万年前,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天,有一只小狼靠近了人类营地;8000年前,在欧洲西北部海岸的某地,一粒小麦种子掉在了肥沃的土地上;距今约8000年至4000之间,在安第斯山脉附近,人类首次栽培了一株野生土豆……人类以为万物都为我所用,其实自己也被万物驯化。科学家告诉你转基因也只是一种驯化手段。
评分不知是翻译的原因,还是作者本身是个话痨…文字可以更精简和直白一点…
评分非常科学非常令人信服了,相比各种考古材料科学考据和一些现在科普书动不动就说颠覆三观的冷知识,我觉得,更好的,是把人视为和狼、小麦、苹果同一层面物种的进化观。
评分专业性很强,知识所限读起来有一些难度,干货满满,人类和物种究竟是谁驯化了谁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