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马洛礼
(1416?—1471)
中世纪骑士
出生于优渥的英格兰士绅家庭
25岁受封骑士,29岁当选沃里克郡国会议员
之后几度陷入金雀花王朝的政治博弈以及玫瑰战争
经历多次牢狱颠沛后,专心撰写《亚瑟王之死》
1470年3月,在伦敦监狱完成 手稿,隔年3月身故
.........................
陈才宇
浙江磐安人,译者、古英语及中古英语教授
译著有《贝奥武甫》《金色笔记》《失乐园》等
《亚瑟王之死》是法、英两国形形色色的亚瑟王及其圆桌骑士故事的汇集。英国第一位印刷家威廉·凯克斯顿印刷了这部堪称集罗曼史之大成的书,这事本身就意义重大。由于印刷术的出现和《亚瑟王之死》的刊行,像野草一样在民间蔓生着的中古英语方言才有了相对固定的拼写符号。有的语言学家便干脆 将印刷《亚瑟王之死》的1485年确定为中古荚语标志性的终结期。这样看来,《亚瑟王之死》就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划时代”的著作了。
流传至今的亚瑟王传说,石中剑、圣杯传奇、梅林、桂妮薇儿、摩根勒菲等等,大多是出自托马斯·马洛礼的《亚瑟王之死》。
行文是标准romance风格,可以看出写作手法很单调,但是充分表现出了那个年代romance的感觉。亚瑟王的故事算是家喻户晓了吧,不过看看还是不错的。 托马斯马罗礼本人也很有看点呢,笑。
评分这本书并非按照原著顺序翻录,而是编者根据自己的想法,将原作分为了四部分来进行讲述,我能理解编者的良苦用心,但并不认同编者的这一行为。 书本所讲述的内容因为编者的改动而显得不连贯,有时候甚至让人摸不着头脑,需要读者来回翻阅。此外部分内容又因为重复描写而显得累赘...
评分行文是标准romance风格,可以看出写作手法很单调,但是充分表现出了那个年代romance的感觉。亚瑟王的故事算是家喻户晓了吧,不过看看还是不错的。 托马斯马罗礼本人也很有看点呢,笑。
那段时间对好莱坞电影的着迷,总觉得所有的类似故事背景都来自与亚瑟王相关的故事。这可是最权威的一套呢
评分英国的水浒传,还是不能完全理解骑士精神,最初是因为听了贺炜的解说才想看这本书,借了一个很旧的翻译本,行文带着六十年代半文不白的风格,读起来有些吃力,4颗星
评分其实语言毫无修饰,现在看来每一部分都可以扩充成好几本书,而以本书为发源也确实形成了重述亚瑟王的流派。第一次总结了亚瑟王及其骑士们的传奇,在这个意义上极力推荐。
评分其实英国的各种传说还是挺多的~= =就是亚瑟王这个故事已经被搅了一遍又一遍了 求新意
评分算是很符合考究心情的一部书了,相较于那段破碎的历史,这个传奇的王和他同样传奇的悲剧一生丰富的无数的野史小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