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和他的世纪

老舍和他的世纪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孙洁
出品人:
页数:385
译者:
出版时间:2019-1
价格:58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16963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老舍
  • 现代文学
  • 文学研究
  • 孙洁
  • 中国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中国文学
  • 老舍研究
  • 老舍
  • 文学
  • 北京
  • 20世纪
  • 小说
  • 社会现实
  • 语言艺术
  • 民国时期
  • 散文
  • 人物传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老舍的生命历程和文学历程的起伏,与20世纪中国历史的起伏、中国文学史的起伏、老舍自己文学理念的摇摆紧密相连。

这是一部梳理老舍一生思想发展脉络的书,既为他如何从生到死、从昂扬到迷惘直至陨落提供了答案,也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走向以及其中蕴含的问题,提出一些具有实证意义的意见。

作者简介

孙洁,复旦大学中文系副研究员、文学博士,专业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2006年起任中国老舍研究会副会长。著有学术专著《世纪彷徨:老舍论》、随笔集《行走在消逝中》等。

目录信息


抬头见喜:山东时期论
第一章 幽默背后
第二章 以悲郁为内核
第三章 绝望中的礼貌
第四章 形成及定位
国家至上:抗战时期论
第五章 抗战改变了一切
第六章 “制作通俗文艺的苦痛”
第七章 作为纽结点的1941年
第八章 论争和思考
第九章 抗战时期平议
西望长安:新中国时期论
第十章 狂喜中的改造
第十一章 迷途中的坚执
第十二章 西望长安不见"佳"
第十三章 “百花年代”和《茶馆》的写作
第十四章 “小阳春”和《正红旗下》的写作
第十五章 在运动的夹缝中
第十六章 走向宿命:再论老舍之死
附录:
老舍沉思
人民的老舍
那所破房与两株枣树
《四世同堂》的前世今生
陈鸣树:《世纪彷徨:老舍论》序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能够将一位作家的思想流变与创作实践进行梳理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同时还在分析其背后原因的立场上兼顾了二十世纪文学的发展状况,这样的驾驭能力与严谨思维让我敬佩。 作者在研究的立场与度上把握得也很好,既不会纯粹记录使人觉得冰冷,也不会过度情绪化以致有失偏颇,不失为...

评分

能够将一位作家的思想流变与创作实践进行梳理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同时还在分析其背后原因的立场上兼顾了二十世纪文学的发展状况,这样的驾驭能力与严谨思维让我敬佩。 作者在研究的立场与度上把握得也很好,既不会纯粹记录使人觉得冰冷,也不会过度情绪化以致有失偏颇,不失为...

评分

能够将一位作家的思想流变与创作实践进行梳理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同时还在分析其背后原因的立场上兼顾了二十世纪文学的发展状况,这样的驾驭能力与严谨思维让我敬佩。 作者在研究的立场与度上把握得也很好,既不会纯粹记录使人觉得冰冷,也不会过度情绪化以致有失偏颇,不失为...

评分

老舍说过:“文艺决不是我的浮桥,而是我的生命。”(《自谴》)我一直试图从这句话切入破解他的一些人生抉择尤其是最终抉择的导因。为什么把文学事业视作全部生命的老舍在某些外力的推动下非常自然地会离弃文学,如抗战之初、建国之甫、“大跃进”之际再一,再二,又再三有操...  

评分

这一段写得太可爱了: “最后要说的是,虽然本书中大部分内容是十几年前写得,难免有各种各样的幼稚之处,但本人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自己写的,每一条书证都是自己查来的。在此,必须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这些年来剽窃过本人劳动成果的所有作者提出严正的谴责和抗议。谁抄...  

用户评价

评分

补标

评分

中国现当代文学绕不开老舍,研读老舍绕不开本书

评分

一本清新扼要的作家论。这种写法的好处是清清楚楚,问题是容易造成“六经注我”。人的思想,尤其作家的思想,尤其作为民国满族作家老舍的思想,似乎也没那么简单。他有太多的隐忍无奈和羁绊。不过,好在孙老师这本书写得还算举重若轻。这次再版的新书名个人觉得倒不如《世纪彷徨:老舍论》的原名。新版序言中说“在此,必须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这些年来剽窃过本人劳动成果的所有作者提出严正的谴责和抗议。谁抄过谁自己心里清楚,我也会保留自己关于本书的一切原创保护权,勿谓言之不预”——这话倒是率真。很好奇究竟是“谁抄过”,李逵的下山消灭了李鬼——鉴于原书“只印了很少的 册数”“基本上没有进入市场”,这本书的“再版”或许本身就包含着“打击盗版”的用意。

评分

五星求A

评分

想了好久给几星,最后还是决定两星吧。记得第一次上孙洁老师的课是在严锋老师的课上,那天严锋老师有事,孙老师代课,讲得是《正红旗下》。印象中觉得孙老师很温和,很认真、内容很丰富,讲到某些部分的时候很动情,留下了挺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也是这样,非常丰富的材料、论据、以及相当扎实的考证,字里行间能感觉到孙老师丰沛的情感与对老舍生命的体认。 但是…问题就在于,作为一本学术专著而言,应该更客观冷静一点。当然我知道,我在这里说客观的时候,事实上是表达了我的主观,但我仍然言说。 其次,孙老师在论证的时候如果能够有更加统一的、一以贯之的逻辑会更好,而不是简单地列出几个小点,而后把所有自己了解的论据、史实、相关“名人名言”都一股脑地塞进去,过于冗杂了。以及……永远以孙老师认真的治学态度自勉。(^_^)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