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医道篇
         第一节:医道亦从一贯得来
         第二节:医道以气运为主
         第二章:学理篇
         第一节:学医真诠
         第二节:汤头歌不可泥
         第三节:驳汪讱庵加减古方
         第三章:脉理篇
         第一节:脉理就是中正星,须要上下细斟
         第二节:脉学
         第三节:今日脉案与古稍异
         第四节:今日脉症有不甚相合者,是今日气运与古稍有变迁,不可不知
         第五节:古今气运不同,脉理亦异,不从此处斩关夺隘,无以见手法
         第六节:金匮石室小脉案
         第七节:脉法续余歌
         第四章:脉法诊治篇
         第一节:治病以剂脉之平,脉平无病
         第二节:程国彭胃神根三字诀诗
         第三节:脉能洞见隐情须要细诊
         第四节:富贵贫贱人用药相同,实不相同
         第五节:无脉之人多不死,要与神色相参
         第六节:久病必须诊脉
         第七节:左手无脉,由相火败坏
         第八节:肺脉如草节,其人多痰,亦是危症
         第九节:治病先看气色,吉凶亦可预知
         第十节:诀死生,外面亦当家
         第十一节:上焦虚火全在细加揣摩
         第十二节:下焦虚火与上焦虚火相同,概不得以真火治
         第十三节:虚火实火宜从寸头上下分
         第十四节:脉在上下中焦虚甚,脉当以中焦为主,上下带治方好
         第十五节:风火诸症脉论
         第十六节:脉不上窜不下流如此治
         第十七节:脉上窜下流如此治
         第十八节:各种崇脉
         第十九节:各种难治之脉
         第十九节:各种死脉
         第二十节:脉理虽足凭,间有不可凭者,不可不知
         第五章:治法篇:
         第一节:治病皆有主药
         第二节:治病要有把握有提纲
         第三节:治病有先霸后王之不同
         第四节:病宜用金丹不老弱贵贱
         第五节:治杂病老风药行药相铺而行
         第六节:杂贷汤歌
         第七节:夏秋之间用药不得不杂
         第八节:吐法不可废
         第九节:病有风火湿寒之毒,便须从此下手
         第十节:病在血分,多从小肠而出,不必另寻出路,下法以此为正。
         第十一节:治病不必定用此药
         第十二节:正治不得,必用反治
         第十二节:内治不得须外治
         第十三节:治虚症以扶正气为主
         第十四节:治病以胃为主,不论粗细人
         第十五节:胃虚不可下
         第十六节:补脾歌
         第十七节:万病皆以脾胃为主
         第十八节:补益必得仙人炼神,还虚之意方好
         第十九节:补益不可泥
         第二十节:补益有阴阳之分,不得泥住治一边
         第二十一节:虚弱人能受阳药,犹易治
         第二十二节:补药亦多,聊举一二以为例
         第二十三节:治病有即泻为补者,方能治此虚滞之症
         第二十四节:久病必须扫尽外症,方可治其根本
         第二十五节:人有彻骨症,纵用好药,一两付不能了
         第二十六节:病有所以然须从此处去治
         第二十七节:丹溪治病以调气为先
         第二十八节:治病以调气为主,即调血亦调血中之气也,故以调气名之
         第二十九节:顺气,调气,下气有三法,惟以下气为最难
         第三十节:年老有积,亦当攻伐
         第三十一节:年老补泻并用,亦是治法
         第三十二节:老人疼痛多是气虚生痰
         第三十三节:治病先治肝
         第三十四节:杂病多在阴分,亦从阴分寻出路,大病久开门见山亦然
         第三十五节:治病须要兼风药
         第三十六节:治病风药断不可少
         第三十七节:如今病以治风为主
         第三十八节:治咽喉诸症,宜分虚实
         第三十九节:治今喉症以除风为主
         第四十节:症杂药杂,有先后递用者
         第四十一节:白露前后病同治不同
         第四十二节:夏秋吐泻交加,虽甚危殆,补药亦慎
         第四十三:病寻出路,宜顺势而导之
         第四十四节:病在上取诸下,病在下取诸上,皆是要着
         第四十五节:治病须要顺时令
         第四十六节:治病要临时得窍,不论好歹药
         第四十七节:治病有标本之殊
         第四十八节:治沉寒必须重加透澈药始得
         第四十九节:养病歌
         第五十节:调气总歌
         第六章,病证治法篇
         第一节:今结胸症与古不同
         第二节:痰症多从外面而得
         第三节:病从饮食男女得者甚多
         第四节:虚痨阴热之症,非加补脾之药性不愈,欲加补脾之药,不泻元府之阴热,断不能加也,此中斩关夺隘,正是人鬼分界处,全在眼明手快,相其机宜而乘之耳
         第五节:痨病有色痨气痨之分,不可一例而观
         第六节:虚痨阴热用大黄,原是创格,有小心不敢用者,只用山甲亦可
         第七节:呃逆之症,尽由命根亏损,不能引虚火归元所致
         第八节:恶露小大治呃逆之症
         第九节:滑泻之症,非加三生饮不可
         第十节:学生病以六味地黄汤为主药
         第十一节:虚弱人能受阳药,犹易治
         第十二节:治遗泄之症老幼不同
         第十三节:遗泄之症最难治
         第十四节:血症不离地黄汤
         第十五节:治血病上下不同
         第十六节:吐血因遗精而得者甚多
         第十七节:吐血之症,只宜清补而已,一见热药便吐
         第十八节:肝经虚弱,反生横决之病,非补不行
         第十九节:肝木虚横,只宜补脾,脾土一旺,肝自收敛,不敢与土为敌矣。虽不补肝,而补肝之理自寓焉
         第二十节:肝经治之不得,亦从脾土下手
         第二十一节:头上清凉发散,必兼流行始妙
         第二十二节:头上诸症,亦有阴毒结就
         第二十三节:牙疼有假火
         第二十三节:咽喉两面边有硬根,多是阴毒结就成
         第二十四节:少年人喉疼多是寒症
         第二十五节:风火上壅,咳嗽不已,在本人皆为寒,岂知因湿生热,因热生风,往往如此,不可不知
         第二十六节:隆冬骤得寒嗽,皆是风毒为崇,治以马前丸为最
         第二十七节:心中虚满与实症不同,只宜空中着眼,方见手法,又有隔一隔二治法,不可不知
         第二十八节:腑病治脏,脏病治腑,原自相通
         第二十九节:脏腑之病不同,治法亦异
         第三十节:中秋人有疼痛哕泻,皆是伏暑未尽,看似寒症,不可当以寒论
         第三十一节:治疟以平肝为主
         第三十二节:疟疾不易治,要有把握,以伤寒瘟疫杂症括尽治疟之理,是我家创治法
         第三十三节:治痢积以湿热论
         第三十四节:治痢以平肝为主
         第三十五节:湿热已久,内里必有绿水,藏在元府之里,宜细治之
         第三十六节:湿肿非兼巴霜不可,宜相虚实量加之
         第三十七节:小腹微肿有边是有水气宜泻
         第三十八节:大寒结滞不宜用行药
         第三十九节:阴黄阳黄治法有辩
         第四十节:治腿以破小肠为主
         第四十一节:腿疼即弱症,亦须先行后补
         第四十二节:治腿疼痛离不了金丹
         第四十三节:疝症皆起于湿寒
         第四十四节:阴寒就是大毒物
         第四十五节:痛痒本于湿寒,非用热药毒药亦不能了
         第四十六节:湿热创治法
         第四十七节:湿寒杂疾,亦用雷火,再进丸药
         第四十八节:治酒病有先热后寒之分
         第四十九节:治邪症以导痰为主
         第五十节:邪症宜散风清火
         第五十一节:治女乳男肾,均宜温补,切戒清凉
         第五十二节:治久漏久痔诸症
         第七章:伤寒治法篇
         第一节:驳汪讱庵讥陶节庵伤寒书
         第二节:伤寒杂病六字诀
         第三节:寒症亦不少
         第四节:伤寒初起治法有受寒中寒之分
         第五节:伤寒以解表为主,未至胃府结实断不可下
         第六节:伤寒有二
         第七节:伤风有二
         第八节:伤寒伤风有分辨,无大分辨,总以表汗为主,其异只在白芍耳
         第九节:伤寒伤风有相兼而见者
         第十节:寒症有伤寒,受寒,中寒之分,治亦不同
         第十一节:风症有伤风,受风,中风之分,治亦不同
         第十二节:虚热不尽,风寒犹存,宜发散兼收敛
         第十二节:伤寒误泻,必须再发散
         第十三节:干烧之症必须内外兼理
         第十四节:人身寒热,有一摸手即得者
         第十五节:痰涎作崇,寒热往来,非用导吐法不行
         第十六节:沉寒伤寒甚是难治
         第十七节:伤寒瘟疫治法到底不同
         第十八节:治瘟疫舌胎最当家
         第十九节:风火湿寒交杂,多是风木为崇
         第八章:妇科治法篇
         第一节:妇人之病多于男子
         第二节:治病男女皆同,只有胎前产后之分
         第三节:妇人之病皆由左尺凝滞
         第四节:痰滞胸膈,便不生育
         第五节:经脉之病皆从肝经起,而调经之法不专门在此也
         第六节:胎病交加,只要治病不安胎,病去胎自安耳
         第七节:治孕妇前后不同
         第八节:孕妇脉结下部为凭
         第九节:孕妇禁忌有宜遵者,有不宜遵者
         第十节:治孕妇不必多忌讳
         第十一节:产前风症甚多
         第十二节:产前风治法
         第十三节:催生用发散是创格
         第十四节:隆冬产生大宜发散
         第十五节:产后见饭烦恼,宜热补
         第十六节:产妇气色宜惨淡
         第十七节:产后风治法
         第十八节:产后风症宜用厉剂以胜之
         第十九节:产后风症亦出汗,与寻常伤寒伤风无二理,不必以方中用白芍为疑
         第二十节:产后指南歌括
         第二十一节:虚中不足虚中有余证见
         第二十二节:三急三冲证见
         第二十三节:产后小腹疼,六脉强硬,沉取则无,此虚中寒也,宜补气养血温中
         第二十四节:节产后溏泄宜补气涩肠
         第二十五节:产后去血过多,内外大热,外症色白,宜补血生水以制火
         第二十六节:产后口吐清水,腹内疼痛,宜补气温中兼调气
         第二十七节:脱花煎治胞衣来迟
         第二十八节:血虚者益其气
         第二十九节:产后诸症只以治产后为主
         第三十节:产后脉与寻常不同
         第三十一节:月间疾宜从月内治,满了月便宜用丸药莫用汤,俟他壮实一药而愈
         第三十二节:治湿寒作热杂疾
         第三十三节:妇人带症难治
         第三十四节:少妇寡妇经滞宜细治
         第三十五节:崩漏脱血,宜大用党参黄芪以治之
         第三十六节:少妇心脉结聚,右肾肿硬
         第三十七节:女子上焦有病,宜从经脉中治
         第三十八节:女人无肾无脉治法
         第三十九节:产前风症脉上颠
         第四十节:妇人喉症因阴虚而得者不少
         附录案例
         一:治产后搐风一则
         第九章:儿科诊治篇
         第一节:诊小儿脉与大人同
         第二节:治婴童诊脉下药歌
         第三节:小儿风症最多
         第四节:小儿风症有不可治者
         第五节:小儿风症以牛黄散为主药
         第六节:小儿月内风皆不治
         第七节:治小儿羊羔风并大人痰厥
         第八节:童子肝肾受寒
         第九节:小儿肝经受寒多泻绿水
         第十节:小儿剥肠泻大宜通利
         第十一节:小儿湿寒作热,以尿罐上霜为上药
         第十二节:小儿寒热哕泻与大人同治
         第十三节:小儿痞块难治
         第十四节:小儿痞积,宜用吃馍药,补破并行,虽用药不显药,无不愈者,即是大人虚痨杂疾,以此治之,无有不可
         第十五节:小儿痞块膏药方,寒热各有所宜,大人用此贴病,亦必以此为例
         第十六节:小儿喉症,风寒最多,大人亦然,非真红珊瑚或紫可白或淡红,皆是风湿寒邪作热,不可认为实火,以致不救
         第十七节:小儿马牙,一月之内,最有关系
         第十章:眼科诊治篇
         第一节:眼科不知脉理断乎不可
         第二节:眼科摘取数方
         第三节:眼科五诀
         第四节:眼药加减真法
         第五节:老年羸弱之眼,亦有用补者
         第六节:眼疾初起,多是风火,大黄宜慎用
         第七节:治眼须要论五行
         第八节:庄农人家治眼要诀
         第九节:眼中瘀肉色紫,多是寒症
         第十节:坏眼之症,多是阴毒结变就
         第十一章:外科诊治篇
         第一节:外科不知纯阴之症甚多
         第二节:治疮先辨阴阳为主
         第三节:治疮用药真诠
         第四节:疮症坚硬,宜用热补透外,方可收功
         第五节:治肿硬疙瘩
         第六节:治肿硬外毒
         第七节:治前后照
         第八节:神灯照治头上诸疮
         第九节:治疮无头
         第十节:砭法
         第十一节:治浑身疮烂流水,日久不愈
         第十二节:疔疮初起治法
         第十三节:红丝疔治法
         第十四节:手指脚指疔治法
         第十五节:治蛇头疔一则
         第十六节:治疔毒黑紫
         第十七节:治肢体伤折法
         第十八节:治跌打损伤以大便为凭
         第十二章:针灸诊治篇
         第一节:艾火灸法
         第二节:邪崇中人,男女有分
         第三节:治邪以针为先
         第四节:制火针法
         第十三章:方药诊治篇
         第一节:诊脉下药诗
         第二节:古今用药不同
         第三节:霸药亦不可少
         第四节:毒药制好能治大病
         第五节:毒症非用毒药不行
         第六节:关格之症宜加二将军以行之
         第七节:大药引子甚是得力
         第八节:过燥过濡之药久用便有变化
         第九节:丸药真诠
         第十节:丸药用补,必带和可方
         第十一节:时下小方亦可取
         第十二节:金石之药能凉血除风,风火诸症宜用
         第十三节:金石之药治虚痨杂疾百药不效者,甚是奇验
         第十四节:巴豆赞
         第十五节:大黄说
         第十六节:血症眼症多用大黄而愈者,不可不知
         第十七节:山甲可封和平将军
         第十八节:马前子赞
         第十九节:斑蝥引子赞
         第二十节:蓖麻治淋甚好
         第二十一节:风毒坚硬,用蜈蚣足不能治,全蝎亦可
         第二十二节:人身之药,胜似草头万倍
         第二十三节:尿臊罐子治臀中恶毒
         第二十四节:细辛宜大用
         第二十五节:硫黄能治湿寒百病
         第十二六节:翻用大柴胡,实与大柴胡相表里
         第二十七节:麻黄桂枝汤不可泥
         第二十八节:乌附膏药方
         第二十九节:治湿寒方
         第三十节:伏虎丹
         第三十节:加味芎归汤善催生,兼治产后诸症
         第三十一节:加味四物汤
         第三十二节:加味四君子汤
         第三十三节:噙化丸
         第三十四节:马前服壮丸
         第三十五节:牛黄散方
         第三十六节:紫金丹方
         第三十八节:红糖治病最多
         第三十九节:山楂治老幼之滞甚好
         第四十节:补中益气汤
         第四十一节:护心丹
         第四十二节:卫生汤歌
         第四十三节:疔疮恶毒膏药
         第四十四节:柳花散
         第四十五节:治疥疮
         第四十六节:治干疥
         第四十七节:治女人阴痒法
         第四十八节:一厘散
         第四十九节:七厘散
         第五十节:生肌散
         第五十一节:烧灵药方
         第五十二节:琥珀散
         第五十三节:熏法
         第五十四节:制药酒法
         第五十五节:蜡匮金丹以治虚弱人,亦有神效
         第五十六节:烂泥丸
         第五十七节:四消丸
         第五十八节:党参黄芪白术三药定
         第五十九节:山中之药能壮筋骨,服壮之人宜用
         第六十节:水中之物能眠阳,虚痨之人宜用
         第六十一节:海龙能补阴回阳
         第六十二节:平地有二物,亦能眠阳
         第六十三节:金丹亦能解表
         第六十四节:头上诸症,以牛黄为主药
         第六十五节:治疝气方
         第六十六节:胆颤心寒症治方
         第六十七节:治湿寒方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