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伦马特戏剧集

迪伦马特戏剧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瑞士]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
出品人:
页数:839
译者:韩瑞祥
出版时间:2019-7
价格:6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02014754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戏剧
  • 迪伦马特
  • 瑞士
  • 外国文学
  • 德语文学
  •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德国文学
  • 迪伦马特
  • 戏剧
  • 文学
  • 现代戏剧
  • 瑞士文学
  • 荒诞剧
  • 剧本
  • 戏剧文学
  • 西方戏剧
  • 舞台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收入瑞士作家迪伦马特剧作十种,包括《罗慕洛斯大帝》《天使来到巴比伦》《老妇还乡》《物理学家》《流星》《赫拉克勒斯和高吉亚斯牛圈》《密西西比先生的婚姻》《同谋者》《法兰克五世》等,全面展现作者的创作风格。

作者简介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1921-1990),瑞士著名剧作家、小说家。1921年出生于瑞士伯尔尼州科诺尔芬根一个牧师家庭。先后就读于苏黎世大学和伯尔尼大学。毕业后曾在苏黎世《世界周报》任美术与戏剧编辑。1946年开始职业作家生涯。1956年创作的喜剧《老妇还乡》使他享誉世界文坛。曾获德国曼海姆城颁发的席勒奖、瑞士伯尔尼市颁发的文学奖、意大利广播剧大奖等。

目录信息

前言/韩瑞祥
《圣经》如是说/张晏译
罗慕路斯大帝/叶廷芳译
密西西比先生的婚姻/刘文杰译
天使来到巴比伦/叶廷芳译
老妇还乡/叶廷芳译
弗兰克五世/韩瑞祥译
物理学家/叶廷芳译
赫拉克勒斯和奥革阿斯的牛圈/马剑译
流星/韩瑞祥译
同伙/贾晨译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罗慕洛斯大帝 ,代表西方在苏联召来了戈尔巴乔夫,分解了苏联。这是文学家的预见性呢,还是西方思想对苏联的侵蚀形成了个罗慕洛斯式的苏联政治人物?看看罗慕洛斯,再看看戈尔巴乔夫所作所为,简直就是一步一趋,令人发 噱 。不过,罗慕洛斯是有自主意识的,戈尔巴乔夫则象个被...

评分

罗慕洛斯大帝 ,代表西方在苏联召来了戈尔巴乔夫,分解了苏联。这是文学家的预见性呢,还是西方思想对苏联的侵蚀形成了个罗慕洛斯式的苏联政治人物?看看罗慕洛斯,再看看戈尔巴乔夫所作所为,简直就是一步一趋,令人发 噱 。不过,罗慕洛斯是有自主意识的,戈尔巴乔夫则象个被...

评分

罗慕洛斯大帝 ,代表西方在苏联召来了戈尔巴乔夫,分解了苏联。这是文学家的预见性呢,还是西方思想对苏联的侵蚀形成了个罗慕洛斯式的苏联政治人物?看看罗慕洛斯,再看看戈尔巴乔夫所作所为,简直就是一步一趋,令人发 噱 。不过,罗慕洛斯是有自主意识的,戈尔巴乔夫则象个被...

评分

罗慕洛斯大帝 ,代表西方在苏联召来了戈尔巴乔夫,分解了苏联。这是文学家的预见性呢,还是西方思想对苏联的侵蚀形成了个罗慕洛斯式的苏联政治人物?看看罗慕洛斯,再看看戈尔巴乔夫所作所为,简直就是一步一趋,令人发 噱 。不过,罗慕洛斯是有自主意识的,戈尔巴乔夫则象个被...

评分

罗慕洛斯大帝 ,代表西方在苏联召来了戈尔巴乔夫,分解了苏联。这是文学家的预见性呢,还是西方思想对苏联的侵蚀形成了个罗慕洛斯式的苏联政治人物?看看罗慕洛斯,再看看戈尔巴乔夫所作所为,简直就是一步一趋,令人发 噱 。不过,罗慕洛斯是有自主意识的,戈尔巴乔夫则象个被...

用户评价

评分

新译五部剧作中,最可留意的是《密西西比先生的婚姻》。在德语国家本土,此剧重要性不亚于名作《老妇还乡》,现在终于引进,可喜可贺。迪伦马特的作品篇幅并不浩繁,是一位值得出全集的德语文学大师。比起拉美文学、日本文学泥沙俱下,中欧文学的精品在华文世界的译介步伐还是太迟缓了。

评分

遥想大学时导的《物理学家》 依然是我最爱的迪伦马特的喜剧

评分

旧译剧目几种的合集,增添了部分以前没有的。

评分

迪伦马特并非使用隐喻来构成讽刺,而是最大限度地将人投入某种情境去做实验(即贝克特所言“场面的直喻”),并且最后的结果对每个主动行动的人而言都不可控。很难忘记第一次遇到《罗慕路斯大帝》时的心情,那时我坚信自己看到的(非历史的)罗慕路斯的平静和抗争,就像坚信第一次读《雷雨》时读到的周朴园的沉静。迪伦马特在虚构的幅度上没有荒诞派走得那么远,当我们抛去某些戏剧或哲学观念的执着、只是怀着对生活最基本的态度去看迪伦马特时,才会有最好的效果。利希腾贝格的评论是最好的注解:把真实的各种微小偏离现象看作真实本身,乃是整个微分学的基础,这一巨大的技巧也是我们的诙谐思想的基础,如果我们用一种哲学的严谨性来看待各种偏离现象,那么我们这种诙谐思想的整体常常就会站不住脚。

评分

迪伦马特并非使用隐喻来构成讽刺,而是最大限度地将人投入某种情境去做实验(即贝克特所言“场面的直喻”),并且最后的结果对每个主动行动的人而言都不可控。很难忘记第一次遇到《罗慕路斯大帝》时的心情,那时我坚信自己看到的(非历史的)罗慕路斯的平静和抗争,就像坚信第一次读《雷雨》时读到的周朴园的沉静。迪伦马特在虚构的幅度上没有荒诞派走得那么远,当我们抛去某些戏剧或哲学观念的执着、只是怀着对生活最基本的态度去看迪伦马特时,才会有最好的效果。利希腾贝格的评论是最好的注解:把真实的各种微小偏离现象看作真实本身,乃是整个微分学的基础,这一巨大的技巧也是我们的诙谐思想的基础,如果我们用一种哲学的严谨性来看待各种偏离现象,那么我们这种诙谐思想的整体常常就会站不住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