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萧红 马伯乐 小说 葛浩文 中国
发表于2025-02-24
马伯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萧红在创作完第二部第九章时便去世了,使本书成为一部未完之作。葛浩文续写了第十章到第十三章,约3万字。英文稿完成后,葛浩文先生的夫人、翻译家林丽君将此作由英文译成汉语,这一跨越世纪的书写终于圆满完成。
★★★作者: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1911年6月2日生于黑龙江呼兰县,原名张道莹,笔名萧红,悄吟。1933年开始文学创作,与萧军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4年到上海,次年中篇小说《生死场》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种出版,这部作品使萧红在上世纪30年代文坛上崭露头角。1936年,萧红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抗日战争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与萧军离异,与端木蕻良结合。1940年春与端木同抵香港,之后发表小说《马伯乐》《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续写作者: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1939年生人,印第安纳大学博士,圣母大学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客座教授,著名汉学家,翻译家。葛浩文早年以《萧红评传》闻名,后以翻译中国文学为读者称道。经他译成英文的中国作家有数十位之众,按译文出版先后:朱自清、黄春明、谢霜天、陈若曦、萧红、李昂、白先勇、东方白、萧军、袁琼琼、杨绛、林斤澜、王蒙、端木蕻良、汪曾祺、高晓声、王安忆、刘宾雁、萧飒、艾蓓、闻一多、阿成、莫言、刘恒、苏童、王朔、李锐、刘心武、王祯和、潘人木、格非、虹影、朱天文、巴金、施叔青、朱天心、贾平凹、刘震云、姜戎、老鬼、毕飞宇、老舍、阿来,等等。葛浩文还是研究者,尤其在现当代中国文学方面,数十年如一日,成绩斐然,说他是中国文学的海外传人也不过分。
★★★译者:林丽君,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比较文学博士。在迁居美国科罗拉多州之前执教于圣母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翻译出版了近30部短篇小说,并与葛浩文教授合作翻译出版了多部获奖作品。
萧红的文字,已经达到了极致,任何人都知道,续写可能连合格线都达不到,所以国内也不会有人续。葛浩文是萧红研究者之一,视萧红为知音,他已经八十多岁了,写这些,也完全是一种致敬吧。他可以只放在自己的床头自娱自乐,既然拿出来供大众评判,也可以理解为,多一个文本吧。
评分没有月亮,夜是黑的。 电灯一开,屋子就亮了。 秋天了,叶子是要落的。 风停了,树叶就不落了。 太阳出来,天就晴了。 天晴了,马路一会儿就干了。 马路一干,就像没有下过雨一样。 太太是看不起我的。 我有了钱,太太就看得起我。 这是马伯乐的思想格式,病态的、车轱辘式的、阿Q式的。怯弱、自私、多疑、平庸、满腹牢骚,又自以为是。遇事只是去想从来不做,总会找到不去做的理由,遇责任总会找到推脱的借口。读着读着,让人又好气又好笑,气他的自私无用无能,笑他的鬼心思、自我催眠。萧红用讽刺来挥剑,有点她恩师鲁迅的感觉,描述小人物之愚弱淋漓尽致。
评分葛浩文续写的部分翻译过来之后和原作形成鲜明对比...文风不同,故事也很生硬,基本没把握到萧红那种自如的讽刺感。 萧红原作读起来很快,文笔很好,有时略啰嗦,虽然不是以情节推进为主,但趣味不减。笔调总让我联想到废名的《莫须有先生》。 PS:感觉笔调有时候似乎“油滑”了一些。补作的部分虽然嵌入了知名的历史人物,但是也由此脱离了“历史感”。这些人物虽然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与那个时代的接近,但是却有点类似“阿甘正传”,后设视角下挑选出的知名者、知名事件,似乎有悖于这个毫无时代觉悟的寂寂无名者的生活。
评分其实留白本身就是一种很妙的结局了。但不管怎么样,我反正觉得葛浩文这种对萧红的爱还挺动人的,哪怕这种爱未必时时高明。
评分萧红笔下的马伯乐,颇有鲁迅笔下阿Q的人物感,只是葛浩文的续写,是有些狗尾续貂了。私揣测,萧红对后面故事的方向,应不是这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马伯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