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江流域史

漢江流域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古籍齣版社
作者:(韓) 崔夢龍
出品人:
頁數:197
译者:成璟瑭
出版時間:2018-11-1
價格:68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32590063
叢書系列:東北亞與歐亞草原考古學譯叢
圖書標籤:
  • 韓國史
  • 韓國
  • 考古
  • 朝鮮半島
  • 東北亞
  • 考古史
  • 曆史
  • 百濟
  • 漢江
  • 流域
  • 曆史
  • 韓國
  • 朝鮮半島
  • 文化
  • 地理
  • 社會
  • 經濟
  • 政治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韓國的漢江流域是朝鮮半島文化發生和發展的重要區域。自舊石器時代開始,東亞大陸(主要是中國)的文化通過半島北端,其後也有可能直接通過海路影響到漢江流域。本書迴顧瞭漢江流域的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初期鐵器時代、百濟時代的考古發現與研究史,嚮我們展示瞭這一區域文化的發生和演變,對於東北亞考古、文化比較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著者簡介

崔夢龍,首爾大學校考古人類學科畢業,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科取得博士學位,首爾大學校考古美術史學科教授(現已退休)。

李鮮馥,首爾大學校考古人類學科畢業,美國亞利桑那大學人類學科取得博士學位,首爾大學校考古美術史學科副教授(現為教授)。

安承模,首爾大學校考古人類學科畢業,英國倫敦大學考古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國立中央博物館學藝官(曾為網光大學校考古美術史學科教授,現已退休)。

樸淳發,首爾大學校考古美術史學科畢業,同校研究生院取得博士課程結業(現已取得博士學位),忠南大學校考古美術史學科講師(現為教授)。

成璟瑭,吉林大學考古學係博物館學專業本科畢業,韓國國立全南大學校人類學科取得文學碩士、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吉林大學考古學院教授。

楊建華,吉林大學考古學係本科畢業,同校取得碩士、博士學位,現為吉林大學考古學院教授。

圖書目錄

目錄
《東北亞與歐亞草原考古學譯叢》總序 1
前言 1
第一章 漢江流域的舊石器時代 1
第一節 緒論 1
第二節 遺址和遺物 2
一、 金窟 2
二、 鳴梧裏 3
三、 垂楊介 3
四、 堤原 4
五、 破廬湖退水地區 5
六、 其他遺址 5
第三節 展望 6
第二章 漢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 8
第一節 自然環境 8
第二節 新石器文化的發展及地域性 9
第三節 漢江流域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12
一、 京畿灣一帶 12
二、 漢江中下遊地區 25
三、 北漢江流域 35
四、 南漢江流域 40
第四節 房址和墓葬 45
一、 房址 45
二、 墓葬 49
第五節 生業、工具和技術 50
一、 生業模式 50
二、 陶器 53
三、 石器 57
四、 交換 60
第六節 編年 61
一、 研究史 61
二、 前期 65
三、 中期 66
四、 後期 68
第七節 結語 70
第三章 漢江流域的青銅—初期鐵器文化 82
第一節 朝鮮半島青銅器文化的演變——以青銅器的分期與陶器文化為中心 82
一、 遼東地區及鴨綠江流域 83
二、 大同江流域及黃海道地區 100
三、 圖們江流域及鹹鏡南北道地區 117
第二節 漢江流域青銅器、初期鐵器時代文化的發展演變 123
一、 先銅劍期 125
二、 琵琶形銅劍期 130
三、 細形銅劍期 137
四、 初期鐵器時代 143
第四章 漢城時代的百濟 162
第一節 漢城時代的百濟 162
第二節 遺址 167
一、 墓葬 167
二、 窯址 179
三、 城址 181
第三節 結語 190
後記 195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居然都是上世紀末的資料。

评分

居然都是上世紀末的資料。

评分

雖然譯者在譯後記中介紹瞭選擇本書的原因,但總體而言還是不甚理想,一是本書的舊石器時代內容太少,而且該章節的作者自陳基礎資料存在不少可疑和粗疏的論斷;二是對朝鮮方麵的資料參考很少,可能部分是基於政治原因,不知30年後的今天會不會好一些;三是畢竟成書太早,當時韓國考古學尚處起步階段,舊石器和百濟時期的考古工作嚴重不足,新石器和青銅時期的內容雖然相對豐富,但也處於初步整理歸納的階段,對具體考古現象的闡釋比較少。總體而言,畢竟是國內首部係統介紹韓國考古學的專著,也沒法苛求太多,但對於不從事東北地區和日韓考古的讀者(從事這一領域的讀者,肯定已經見到瞭更多更新的相關材料。。一個悖論)而言,參考價值委實有限。

评分

原來是漢江流域考古史啊……也就百濟部分能提起點興趣。 另,本書成書略早(80年代的作品瞭)

评分

雖然譯者在譯後記中介紹瞭選擇本書的原因,但總體而言還是不甚理想,一是本書的舊石器時代內容太少,而且該章節的作者自陳基礎資料存在不少可疑和粗疏的論斷;二是對朝鮮方麵的資料參考很少,可能部分是基於政治原因,不知30年後的今天會不會好一些;三是畢竟成書太早,當時韓國考古學尚處起步階段,舊石器和百濟時期的考古工作嚴重不足,新石器和青銅時期的內容雖然相對豐富,但也處於初步整理歸納的階段,對具體考古現象的闡釋比較少。總體而言,畢竟是國內首部係統介紹韓國考古學的專著,也沒法苛求太多,但對於不從事東北地區和日韓考古的讀者(從事這一領域的讀者,肯定已經見到瞭更多更新的相關材料。。一個悖論)而言,參考價值委實有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