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中国最后一个纯真年代。这本书是对这一纯真年代的终极回忆。
作者老六是生于1968年的“六八式”——所谓“生于六十年代,在八十年代经历青春,在九十年代讨生活、在本世纪负责任”的一代。这本书就是他的一部八十年代微观个人史,由十二章记忆碎片构成——关于麻将、关于校园、关于打架、关于毛片、关于评书、关于电影、关于足球、关于买碟、关于电脑……
其实,何止“六八式”,任何一代人的青春,激情和痛苦都是一样的,他们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感念之情也是一样的——一个人的青春在什么时代度过,那就是他最好的年代,所以,翻开本书的人,不是被记忆虐待得同声一叹,便是温暖到会心一笑:
我们一直以为活的是未来,其实拥有的只有回忆。
多少人害怕变老,多少人正在变老,多少人已经老了。当一切都已经地覆天翻,精神麻木的现代悲剧大幕拉开之时,多说一句都是多余:
闪开,让我们开始集体回忆。
张立宪,人称“老六”。新闻出版从业者,居北京,现主编《读库》丛书。自2002年起,以“见招拆招”为网名,发表“记忆碎片”系列文章,在网络世界流传至今。
“八十年代开花,九十年代结果,什么事都在七十年代酝酿。”李零的话被印在《七十年代》的书腰上,让不经历的人多少有些向往。按照年代来划分,虽不确切,然也不远。当我们习惯于说几几届的时候,我们的人生已经受到教育体制的影响。八十年代出生,九十年代成长,在二十一世纪...
评分多年以前,博客还未流行,BBS大行其道。一度,一篇题为《关于毛片的记忆碎片》的奇文在各大论坛上广为流传。这位人称“见招拆招”的网友,把“毛片”这个很多人只看不说的话题,写得一波三折、摇曳多姿,简直就是一部毛片在中国的编年史和接受史。当时,很多人都对文章的作...
评分男人写吧不是罪,看完六哥的这部书第一个念头就是这样。一般都会有很多很多理由促使自己拿起笔来,但我想这样的文字背后更多地就是:我就想这么说出来,或者说我不想这么一直念念不忘下去。很多东西写出来就是一种剥离,无论本来寄生在体内或深或浅,一旦诉诸笔端好像就...
评分好的作品总是会和一票人产生共鸣,一口气读完的感觉,还行 逝去的青春总是让人留恋 多少平凡的日子的夜晚,你是我曾经的渴望的期盼
评分题记:你们这帮无聊的教师,写出了一堆毫无用处的屎书,不但但欺侮了我们这帮纯良少年的真挚感情,更毁灭了那几颗本应该在春风中摇曳的几颗小树的愿望。 昨天看老六的《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老六大学的时候,来了一个英语老师,特美国范儿,告诉大...
我喜欢说看毛片的那片段。太贴切了。至于同学聚会,算了。
评分挺娱乐的,好看!
评分投机取巧地沾了“集体回忆”的光,实际上大部分八零人只要肯花时间都能写出这么一本书。
评分是一本能让人笑着读完,超想去认识作者的书。
评分也就玩儿一下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