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中国最后一个纯真年代。这本书是对这一纯真年代的终极回忆。
作者老六是生于1968年的“六八式”——所谓“生于六十年代,在八十年代经历青春,在九十年代讨生活、在本世纪负责任”的一代。这本书就是他的一部八十年代微观个人史,由十二章记忆碎片构成——关于麻将、关于校园、关于打架、关于毛片、关于评书、关于电影、关于足球、关于买碟、关于电脑……
其实,何止“六八式”,任何一代人的青春,激情和痛苦都是一样的,他们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感念之情也是一样的——一个人的青春在什么时代度过,那就是他最好的年代,所以,翻开本书的人,不是被记忆虐待得同声一叹,便是温暖到会心一笑:
我们一直以为活的是未来,其实拥有的只有回忆。
多少人害怕变老,多少人正在变老,多少人已经老了。当一切都已经地覆天翻,精神麻木的现代悲剧大幕拉开之时,多说一句都是多余:
闪开,让我们开始集体回忆。
做为“老六”的张立宪是北京的一大文化中心,对于文化人和文学女青年来说他就是中国人感性的转世灵童。无论是作为饭局召唤人,兰花指的传承者,还是醉后颓然坐下的歌者,有张立宪同志组织饭局,那么革命就不再是请客吃饭,而是一种口服文化的过程,空气中都充塞着文学的大分子...
评分读完了老六的《记忆碎片2.0——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关于电影,读书,毛片,打架,麻将,泡妞and so on的记忆碎片…… 忽然也想动笔写几个字,却没有任何的头绪,是的,在这个化工科的理工学校里念了四年书,越发被同化成一个无趣呆滞的纯种理工男了。 关于写信的记忆碎...
评分这本书是我这学期看得最频繁的书,深夜失眠的时候,宿舍的姑娘们都安宁地睡着,均匀又轻微的呼吸的声音,月光照进七楼的窗台,我为那个不属于我的年代而欢悦、而忧伤。 每个人在生命的路途中,终究只能过活一种选择。于是大多数人,都会觊觎别人路上的风景,甚至枉然自己的足...
评分“八十年代开花,九十年代结果,什么事都在七十年代酝酿。”李零的话被印在《七十年代》的书腰上,让不经历的人多少有些向往。按照年代来划分,虽不确切,然也不远。当我们习惯于说几几届的时候,我们的人生已经受到教育体制的影响。八十年代出生,九十年代成长,在二十一世纪...
评分这里的“想”是指一种希望,一种理想。我也多么想喊出“闪开,让我歌唱21世纪”这样的话语,可结果确是,“滚开,我的大学”。 当老六说,最幸福的是在八十年代的中国读大学的时候,我哇一声哭了。当时,我在那间租来的小房间内,靠在劣质的弹簧床上悲号,怎么都停不了。 同学...
这是我同门大师兄。。。。。。读着总感觉无限伤感 可能是我也老了吧
评分投机取巧地沾了“集体回忆”的光,实际上大部分八零人只要肯花时间都能写出这么一本书。
评分世无英雄,捧哏儿当道
评分每个年代皆是值得被记住。
评分也就玩儿一下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