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干校研究

五七干校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绍春
出品人:
页数:486
译者:
出版时间:2018-8
价格:10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010193366
丛书系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图书标签:
  • 历史
  • 文革
  • 政治
  • 共和国史
  • 共和国
  • 陆沉史
  • 文学
  • 待归类
  • 五七干校
  • 知青
  • 历史
  • 社会
  • 文化
  • 回忆录
  • 中国当代史
  • 上山下乡
  • 红色记忆
  • 口述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五七干校历史是“文化大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当代教育史和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五七干校研究在上述领域研究中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然而,目前对它的研究还很薄弱,取得的成果也较少,还没有出版一部研究专著。基于此,加强五七干校的研究将有助于拓宽和深化“文化大革命”史研究,有助于加强和丰富中国当代教育史和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史的研究,同时对于深化毛泽东晚年思想研究也会大有裨益。另外,尽管到目前为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一直以来对五七干校中的知识青年鲜有研究。事实上,全国相当多的五七干校都有为数不少的知识青年,他们在组织管理、生活学习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加强五七干校的研究,无疑会进一步深化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研究。

作者简介

张绍春 1969年生,湖南吉首人。1992年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2005年湖南省委党校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2008年湖南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毕业。现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史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中华民国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坚持十几年研究“五七干校”。近年来出版专著3部,在《光明日报》《当代中国史研究》《伦理学研究》《生产力研究》《大学教育研究》《民族教育研究》《教育评论》等报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

目录信息

绪论
第一章 五七干校产生与兴办的原因和背景
第一节国际环境:苏联出现特权阶层与西方实施和平演变
第二节历史铺垫:1957—1965年中国开展了干部下放运动
第三节理论基础:“五·七”指示成为全国的纲领性文件
第四节现实需要:广大“靠边站”干部迫切需要重新安置
第五节政策驱动:毛泽东“广大干部下放劳动”指示发布
第二章 五七干校的产生与兴办
第一节黑龙江省柳河五七干校创建与成名
第二节大陆各地争先恐后地大办五七干校
第三节中央机关和军队竞相大办五七干校
第四节兴办五七干校的配套措施相继出台
第五节五七干校接二连三地开展政治运动
第六节第一次中央机关五七干校会议前后
第三章 五七干校的调整与巩固
第一节五七干校的涣散与教育对象的大调整
第二节批林整风的开展与教学方面的大调整
第三节五七干校领导体制与财务管理的调整
第四节中共十大前后五七干校地位逐渐巩固
第五节在轮训在职干部中陷入三大运动迷误
第六节江青集团加强对五七干校的控制利用
第四章 五七干校的衰落与停办
第一节在批判“四人帮”中五七干校地位被撼动
第二节在破除“两个凡是”中五七干校走向停办
第五章 五七干校的办学模式
第一节推行“三条途径,一个目的”
第二节将大批判作为动力贯穿始终
第三节实行准军事化的管理与作风建设
第六章 五七干校的社会影响
第一节政治上的负面影响
第二节经济上的负面影响
第三节文化上的负面影响
第四节某些客观上的正效应结语附录五七干校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按需。

评分

按需。

评分

实证主义力作,基层一手材料丰富。

评分

处处令人作呕,丝毫没有学术价值。

评分

按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