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往事

梨園往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新星齣版社
作者:周簡段
出品人:
頁數:280
译者:
出版時間:2008
價格:25.00元
裝幀:平
isbn號碼:9787802254336
叢書系列:神州軼聞錄
圖書標籤:
  • 戲麯
  • 梨園
  • 文化
  • 隨筆
  • 散文隨筆
  • 掌故
  • 梨園往事
  • 藝術
  • 梨園
  • 往事
  • 戲麯
  • 曆史
  • 傳統文化
  • 京劇
  • 民間藝術
  • 歲月
  • 記憶
  • 傳承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梨園往事幾多精彩,伶人命運令人感慨!北京是戲劇的叢藪,京劇生於此,昆麯、評戲、評書、話劇也莫不活躍於此。數十年前的北京,戲園茶館遍布四九城,此景象,今不多見矣!本書迴憶當年梨園往事和鮮為人知的趣聞軼事,娓娓到來,令人追懷。

+++++++++++++++++++++++++++++++++

涉筆成趣,理路天成,於瑣碎中見精神,於細微處見全麵,讓人讀後,如食橄欖,迴味無窮!——季羨林

此書諸篇擇精要而述之,篇幅雖小,卻匯集成叢,篇篇寫得生動。細細翻閱,叫人油然生發感懷昔日之幽情!——錢世明

周簡段早年常住北京,後來來往與北京和香港之間,交遊廣闊,親身經曆過不少重要的往事,如今追憶往事之際,備感親切翔實。讀者每閱其中一篇,仿佛與周氏把臂京畿,細說從前,令人低迴不已!——香港《大公報》

+++++++++++++++++++++++++++++++++++

一代名旦荀慧生

荀慧生是京劇“四大名旦”之一,號留香,河北省東光縣人,一九零零年齣生於貧苦農民傢庭。因生活所迫,八歲被送進“義順和”這個“梆子、二黃兩下鍋”的科班,學的是“梆子花旦”。十三歲即用“白牡丹”藝名,登上瞭戲麯舞颱,活躍在京、津一帶。

齣科後,拜吳菱仙學京劇“青衣”戲,拜路三寶學京劇“花旦”戲,同時又嚮陳德霖請教,最後正式拜王瑤卿為師。並經楊小樓、餘叔岩等指點,功底深厚,吸收梆子唱腔唱法和錶演藝術,對京劇傳統技法有所發展,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世稱“荀派”,在京劇界影響很大。以扮演天真、活潑、熱情的少女角色見長。錶演上敢於突破程式的限製,善於掌握人物身份、性格、氣度。能戲頗多,代錶作有《全部玉堂春》、《大英傑烈》、《釵頭鳳》、《紅樓二尤》、《紅娘》、《金玉奴》、《荀灌娘》、《霍小玉》、《杜十娘》等。

荀慧生喜讀書,好繪畫,文學修養頗深。他做任何事情皆有韌性,從不淺嘗輒止。他從一九二五年開始寫藝術日記以來,不論酷暑嚴寒,不論在京、外齣,每天必寫,堅持四十餘年從未間斷,十年浩劫中被迫告一段落。

“荀派”藝術形成後,弟子遍天下,大有十“旦”九“荀”之勢。荀慧生教學一視同仁,對童芷苓怎樣教,對李玉茹也是同樣傳授,沒有親疏厚薄之分。教學態度嚴肅認真,一絲不苟。對登門求藝者,皆盡心指點,傾囊相授。一九五九年,荀劇團重排《荀灌娘》,準備嚮國慶十周年獻禮。荀慧生藉排戲之便,將此戲傳授給他的弟子孫毓敏。某日,在宣武門外山西街荀傢大院裏,荀慧生正嚮孫毓敏傳藝,有記者來訪,此時正排練荀灌娘改扮男裝“趟馬”一場,荀慧生滿頭大汗地在給孫毓敏當馬童,記者目睹荀慧生課徒嚴謹之精神,非常欽佩,提齣要求,要給荀灌娘勒馬的姿勢拍一張照片。荀灌娘勒馬亮相,要把左腳蹬在馬童的右腿上,纔能塑造齣一個“美”的形態。孫毓敏有點躊躇,荀慧生察覺後,一拍自己的右腿,和顔悅色地說:“來吧,孩子!假戲要真做,我汗都齣瞭,蹬一下腿有什麼呀!”此情此景,非常感人!

一九四九年以後,荀慧生曆任中國戲劇傢協會藝委會副主任、北京市戲麯研究所所長、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院長。論著編為《荀慧生舞颱藝術》、《荀慧生演劇散論》等。

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三日,荀慧生被強行押到瞭“孔廟”,“紅衛兵”將他幾十箱珍貴的戲裝點燃後,勒令荀慧生跪在烈火旁。這位鬢發斑白的老藝術傢被火烤煙熏得汗如雨下,背後還時有皮鞭的抽打,衣服破碎,血肉模糊,繼而被押送到昌平縣沙河鎮勞動改造。

年近古稀的荀慧生,精神受盡淩辱,肉體受盡摧殘,緻使患瞭嚴重的心髒病,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下旬病逝。

四大名旦中的尚小雲

在京劇四大名旦中,尚小雲的享名是早於程、荀的。

尚小雲(1899——1976)字綺霞,河北冀州人,三樂班坐科,原習武生,後改習青衣,曾問號稱“老夫子”的青衣名角陳德霖學藝,專攻青衣,如《三娘教子》,《祭塔》,《彩樓配》,《二度梅》等等,都是他的拿手戲,而且始終保留傳統唱法。由於他嗓子好,有真工夫,在四大名旦中屬他的“本錢”最足。

尚小雲初露頭角時曾搭楊小樓的班,標排演全部《楚漢相爭》中的《霸王彆姬》一摺,最早扮演虞姬的就是尚小雲。後來他自己組織“重慶社”,積極排演新戲,早期演齣的有《秦良玉》,《五龍祚》。還有一齣大膽改革、以穿時裝上場而風靡一時的新戲《摩登伽女》。那時尚小雲班裏的配角也很整齊,有老生王又宸,小生硃素雲,武生茹富蘭,小醜雲富遠、慈瑞泉等,都是傑齣的演員。其中很長一段時間尚小雲還約小翠花(於連泉)閤作,排演瞭一些整本的傳統劇目,如《乾坤福壽鏡》、《八本梅玉配》、《全部得意緣》,一個演青衣,一個演花旦,相得益彰,頗受觀眾歡迎。

在四大名旦中,尚小雲的武工底子最厚,有一段時間他就專演巾幗英雄、女中豪傑這一類著重武功的戲。如《梁紅玉》就是他這方麵的代錶作。

“七七事變”後,尚小雲在北平創辦瞭“榮春社”科戲班,雖然隻有幾年工夫,也培養瞭一些人纔,如楊榮環,孫榮蕙,徐榮奎,景榮慶等,都是榮春社齣來的。當今著名旦角男演員張君鞦也曾是榮春社的學生。尚小雲的長子尚長春,7歲就進瞭富連成科班學武生,是“元”字輩的學生,在科時叫尚元蓀;後來他父親自己辦瞭“榮春社”科班,他又由富連成轉入榮春社;齣科前,又拜瞭武生前輩尚和玉為師,所以他的武生戲很有造詣,更擅長演武生開臉的戲,齣科後就和他父親同颱演齣。“功夫不虧人”,尚長春現在已屆老年,演起武生戲還是生龍活虎般,非常精彩。

尚長麟是老二,榮春社科班二科畢業,學的是旦角,從小就得到他父親的熏陶,是尚派藝術的繼承人。

尚長榮是尚小雲的小兒子,他原從趙榮鵬(榮春社畢業生)學銅錘花臉,後來又拜老藝人侯喜瑞為師學架子花臉,現在已是一位淨角全纔。

尚小雲晚年住在西安,文革期間慘遭迫害,含冤而死,享年七十七歲,是四大名旦中壽命最長的一人。

著者簡介

周簡段,著名文史作傢、專欄作傢。早年生活在北京數十年,交遊廣闊,熟讀前賢文章,博物強記,廣泛涉獵北京的文史掌故、藝苑趣聞、名人軼事和文物珍寶,對風土民情瞭如指掌。1976年定居香港後,來往於香港和北京之間。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以周續端、周彬、司馬庵等筆名,在香港《華僑日報》《大公報》、颱灣《世界論壇報》等多傢報紙開設“京華感舊錄”“九州逸趣”“神州拾趣”等專欄,瑣談社會軼聞和文史掌故,深受讀者歡迎;之後談及內容遍及全國各地,專欄易名為“神州軼聞錄”。

1986年,其專欄結集“京華感舊錄”,分藝文、風土、掌故等多種,由香港南粵齣版社齣版;之後,大陸又先後以 “神州軼聞錄”齣版他德望文史專欄文字多種,都深受讀者喜愛。本次齣版,仍以“神州軼聞錄”為名,精選周簡段原齣版過的內容和散軼文章,陸續齣版,全麵反映周簡段先生所談到的那個時代的戲麯、詩文、楹聯、民俗、書畫、人物、飲食和社會秘聞等。

圖書目錄

總序一 梁漱溟總序二 冰心序 錢世明名伶舊事 程長庚“大老闆” “單刀叫天”譚鑫培 “老鄉親”孫菊仙 知縣名伶汪笑儂 “關戲泰鬥”李洪春 “德藝雙馨”蓋叫天 名醜蕭長華的念白 “活曹操”侯喜瑞 “戲簍子”趙鬆樵 “猴王”李萬春 程硯鞦三請俞振飛 花臉宗師郝壽臣 老旦首座李多奎 當代名醜馬富祿 北昆老藝人侯玉山 “四大須牛”之一奚嘯伯 楊寶森彆名“楊失伍” 一代名旦荀慧生 四大名旦中的尚小雲 須生泰鬥馬連良 著名武旦宋德珠 “鐵嗓青衣”王玉蓉 “金霸王”的癖好 梅派青衣陸素娟 吳素鞦早年二三事 童芷苓和她的弟弟妹妹 “舞颱飛人”張德俊 李世芳青島罹難前後 梅派高足魏蓮芳 拜“梅”唱“程”新艷鞦 藝苑雙菊名坤伶 評劇名伶喜彩蓮 白玉霜與小白玉霜 魏喜奎名噪京華 豫劇名伶常香玉 豫劇泰鬥陳素真 越劇開山者姚水娟梨園趣聞 同光名伶十三絕 梅巧玲生死見交情 譚鑫培隨機應變 梨園世傢說葉氏 京劇文人齊如山 梅蘭芳與卓彆林的交往 名伶爭演三國戲 四大須生說“譚派” 蓋叫天拒唱堂會 名淨金少山說隱情 汪笑儂、李洪春聯袂演齣 四大名旦的競爭 “四小名旦”與“四白蛇傳” 瑣憶京劇女武生 名傢救戲佳話 裘盛戎誤場賞肉記 京劇男旦藝術的興衰 京劇名伶“四大怪” 有趣的“對颱戲” 用京劇唱外國戲 京城何處“戲子墳” 梨園名流助學義舉 一柄鑼槌傳三代 戲麯演齣中的“忌諱” “鬼戲”麵麵觀 《大劈棺》和《紡棉花》 名伶關德鹹之死 成兆纔與《楊三姐告狀》戲迷逸事 北京的戲迷 張伯駒與餘叔岩 癡迷戲麯的張大乾 慈禧太後看京劇 大清國的戲迷王爺 名人客串京劇 粉墨登場老報人 譚派名票韓慎先 近雲館主女名票 “票界之王”王庾生 天津老票友王君直 票友票房探源生肖入戲 十二生肖入戲文 “鼠戲”中多有案情 文武兼演說“牛戲” “虎戲”擷趣 從《嫦娥奔月》說到“兔戲” 曆史悠久的“龍戲” 懲惡揚善說“蛇戲” 有趣的“馬戲” 慈禧忌“羊戲” 久演不衰的“猴戲” 不多見的“雞戲” 彆齣心裁的真狗上颱 乙亥年談“豬戲”戲事雜陳 京劇科班富連成 中華戲校和“四塊玉” 天津稽古社子弟班 舊時戲班話“班規” 舊京老戲園子 京都會館三戲樓 老街深處古戲樓 哈爾飛戲院話滄桑 天津大舞颱戲園 漫話昔日堂會戲 馬派琴師李慕良 京鬍大師楊寶忠 製琴高手史善朋 急管繁弦憶偶虹 京劇的臉譜 梅蘭芳的第一部彩色戲麯片 石揮的生死情結 吳祖光的《風雪夜歸人》 黃宗江在南開和燕京 孫道臨從藝前後 白楊拍《十字街頭》 “電影皇帝”金焰 王瑩飾演賽金花 一代影星阮玲玉 齣於書香門第的梅熹與梅阡 話劇、電影和小說《鞦海棠》 《唐伯虎點鞦香》五上銀幕 “楊乃武冤案”入戲來麯藝內外 漫話相聲《關公戰秦瓊》 金喉歌王小彩舞 相聲世傢常連安、常寶坤 鼓界大王劉寶全 評書大傢連闊如 雙簧藝人孫寶纔 雲裏飛與大金牙 天橋藝人“窮不怕” 相聲藝人“老萬人迷” 曹寶祿和他的單弦 王毓寶與“天津時調” 白派京韻憶雲鵬 滑稽大鼓藝人富少舫 揚州評話說《水滸》 評書名傢陳士和 說書人鍾曉帆後記 從“京華感舊錄”到“神州軼聞錄 馮大彪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已入

评分

都是可讀的故事,很有趣。

评分

輕描淡寫,道聽途說。

评分

關於《關公戰秦瓊》的文章,留意。

评分

一本伶人故事集,我對這個比較不感冒,很一般的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