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世國學者的華夷論與自他認識

日本近世國學者的華夷論與自他認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作者:高偉
出品人:
頁數:324
译者:
出版時間:2018-10
價格:69.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2013430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思想史
  • 日本史
  • 日本
  • 十八世紀
  • 高偉
  •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 情感
  • 東亞史
  • 日本近世、國學者、華夷論、自他認識、思想史、東亞關係、文化認同、學術研究、近代史、認識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華夷思想是前近代東亞世界進行自我認識和他者認識的主要思維模式。本書以日本近世國學者的自他認識與傳統華夷思想的關係為研究對象,通過考察賀茂真淵、本居宣長、平田篤胤、大國隆正的自他認識來探討國學者華夷論的特點。

第一章對華夷思想進行瞭整體考察,分析瞭明清交替前後日本華夷論的變遷軌跡,解明瞭日本在自他認識上萌發新價值理念的過程;第二章以本居宣長為對象,對日本國學者詮釋自我特殊價值的過程進行瞭考察,闡析瞭其建構的關於“天下之中”的新主張;第三章以平田篤胤為對象,考察瞭本居宣長“原典主義”的敘事思路如何被逐漸突破,梳理瞭國學思想史上龐雜的華夷論的産生過程;第四章通過分析大國隆正的學說思想,闡明瞭幕末維新時期日本國學麵對“西力東漸”的時代危機所進行的思想迴應和“日本中心論”的再確認過程;第五章以“大和心”在日本近世和近代的意義演變為綫索,考察瞭國學者自他認識與近代日本優越性敘述的關係。

本書認為:第一,日本國學者在其華夷論中所主張的日本價值,是一種基於本國“固有事物”和“特殊事物”的文化建構,它的形而下趨嚮決定瞭其缺乏普遍共有的可能;第二,日本國學者的華夷論強調他者對自者的服從與朝貢,而忽視瞭傳統華夷思想中作為華夏必須擔當的天下責任,其自他認識乃是對傳統華夷思想對立性一麵的效仿;第三,日本近世國學者的自他認識與日本近代的民族主義敘述之間,存在著話語(discourse)、敘述(narrative)的“生産”與“消費”關係;第四,日本國學者的華夷論作為日本華夷觀念的一種,它與近代日本“文明論”下的自我優越性敘述在思路上基本類似。

著者簡介

高偉,1985年生,文學博士。先後就讀於中山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日本學研究中心,201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日語係日本文化方嚮。期間曾赴明治大學、立命館大學做客員研究員,研究領域為日本近世思想史。

圖書目錄

緒 論
一 課題的確立及其意義
二 研究概略與評論
三 研究方法與內容結構
第一章 華夷思想與明清交替前後日本的自他認識
第一節 古代中國華夷思想概觀
一 中華世界秩序原理
二 中國古代的華夷論
三 華夷思想的幾種錶現
第二節 明清交替前後日本華夷論的變遷
一 日本儒學者的華夷論
二 日本華夷論變化的內部情境
三 跨境中的華夷思想交流
第三節 日本在自他認識上新價值理念的産生
一 《國歌八論》爭論中“和漢”價值的競比
二 後期賀茂真淵對日本價值的彰顯
第二章 本居宣長的自他認識
——日本價值的純化與中心論的初步建構
第一節 本居宣長初期的思想軌跡
一 少年時期本居宣長的關注
二 京都遊學期間本居宣長的思想取嚮
第二節 日本“知物哀”價值的形成與高漲
一 和歌“本體”論的引申
二 “哀”“物哀”“知物哀”
三 “知物哀”的文學意義
四 “知物哀”心性的膨脹
第三節 “古道論”中日本特殊價值理念的凸顯
一 排斥抽象的古道
二 主張古道的“現實性”
三 古道的“唯一性”與“普遍性”
第四節 對外關係史的整理與“華夷秩序”的展望
一 “無正式邦交”時期日本的“獨立”
二 對與隋唐宋相交關係的認識
三 對明日關係的認識
第三章 平田篤胤的自他認識——他者思想的再生與國學者華夷論的巔峰
第一節 北方危機下的自他認識與平田篤胤的《韆島白浪》
一 俄船襲擊蝦夷地事件之前日本的北方認識
二 俄船襲擊蝦夷地事件後的日本北方認識
三 平田篤胤《韆島白浪》中的“夷情”觀
第二節 “幽顯說”與平田篤胤的日本特殊論
一 “幽”與“顯”
二 “幽界”護佑與日本的“天命”觀
第三節 “日本中心”敘事與平田篤胤的修史
一 基於天體論的優越性張揚與“原典”敘事法的式微
二 古傳勘誤與平田篤胤的“修史”
第四節 對中國神話與“日本即華夏”的考論
一 神仙譜係的重構
二 對地理方位的新考
三 以日本為文明之源論
第四章 大國隆正的自他認識
——西力東漸中的思想迴應與“日本中心論”的再確認
第一節 大國隆正自他認識的早期思路
一 對主要他者的思想迴應
二 日本優越性敘述上“言靈”思路的繼續
第二節 幕末“開攘論”的譜係與大國隆的早期攘夷論
一 “開攘論”的基本譜係
二 大國隆正的初期攘夷思想
第三節 不斷“武消文長”的中期攘夷論
一 《日美和親條約》簽訂後的《馭戎問答》
二 “安政五國條約”簽訂後的攘夷主張
第四節 東西公法對決中的“大攘夷”
一 幕末明治初年的“萬國公法”認識
二 大國隆正的“公法”認識
三 神意、氣運與人之“見識”
第五章 國學者自他認識與近代日本的優越性敘述
第一節 近世國學中的“大和心”
一 中古文獻中的“大和心”
二 本居宣長的“大和心”論
三 平田篤胤的“大和心”論
四 大國隆正的“大和心”論
第二節 近代語境中的“大和心”
一 明治時期的“大和心”論
二 大正時期的“大和心”論
三 昭和對外侵略戰爭時期的“大和心”論
四 二戰後的“大和心”論
結 論
一 國學者自他認識與傳統華夷思想的關係
二 國學者的自他認識與日本民族主義敘述的關係
三 日本華夷思想對近代以後日本自他認識的影響
主要參考文獻
索 引
後 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文獻功夫很到位,許多論證也很精彩,佩服佩服。關於大國隆正,大和心的梳理,感覺還可以齣幾篇高質量論文。。真期望作者還能將近代日本的華夷秩序進一步展開。。不足的話,個人感覺有些曆史敘述有所欠缺,純粹愚見。

评分

本書在既有研究基礎上以日本近世國學者的自我認識、他者認識與傳統華夷思想的關係為研究對象,通過探究江戶時代著名國學者賀茂真淵、本居宣長、平田篤胤及幕末時期大國隆正的思想學說,以期厘清日本近世國學者自他認識與日本近代自我優越性敘述之間的關係,換句話說,全書的討論其實是關於後者的知識、思想考古。作者將宏觀研究與微觀考察相結閤,爬梳史料,考辯史實,布局閤理,論述周詳,可謂一部關於近世日本國學者研究的重要作品。

评分

文獻功夫很到位,許多論證也很精彩,佩服佩服。關於大國隆正,大和心的梳理,感覺還可以齣幾篇高質量論文。。真期望作者還能將近代日本的華夷秩序進一步展開。。不足的話,個人感覺有些曆史敘述有所欠缺,純粹愚見。

评分

本書在既有研究基礎上以日本近世國學者的自我認識、他者認識與傳統華夷思想的關係為研究對象,通過探究江戶時代著名國學者賀茂真淵、本居宣長、平田篤胤及幕末時期大國隆正的思想學說,以期厘清日本近世國學者自他認識與日本近代自我優越性敘述之間的關係,換句話說,全書的討論其實是關於後者的知識、思想考古。作者將宏觀研究與微觀考察相結閤,爬梳史料,考辯史實,布局閤理,論述周詳,可謂一部關於近世日本國學者研究的重要作品。

评分

文獻功夫很到位,許多論證也很精彩,佩服佩服。關於大國隆正,大和心的梳理,感覺還可以齣幾篇高質量論文。。真期望作者還能將近代日本的華夷秩序進一步展開。。不足的話,個人感覺有些曆史敘述有所欠缺,純粹愚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