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福保为著名佛教居士,以弘扬佛法、流通佛经为志,并修证有成。丁福保有感于佛教经典文字艰涩,于初学者不易了解,虽然历来缁素大德多有注疏解说,而古人注疏多重于判教科文,谈玄说妙,这都不是初机学佛的人所能领会的。因此,他选择了一些卷数较少的经典,依照汉儒训诂的方式,逐字逐句地解释;这种解释,没有繁琐的科文,也没有谈玄说妙的玄理,详略适中,一切以初学者所需为原则而名之曰“笺注”,使初读佛经的人容易入门。 著名学者和居士陈兵教授说现有的各种《坛经》注释中,“丁福保先生的《六祖坛经笺注》是内容最为丰富、征引最为广泛、解说相当全面、理解较为可靠的一种”。
丁福保,(1874~1952)字仲祜,号畴隐。近代藏书家、书目专家,著名佛教居士。丁福保学通经史,兼通算学、医学、日文,中年后归心佛教,用十年之功编成《佛学大辞典》,是中国第一部新式的大型佛学辞典。风行学界七十年,至今仍是重要的佛学工具书。
《坛经》,尚荣译著,中华书局,2013年4月第1版。三大宗教中,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经典简单集中,现实中也有权威中心在;佛教经典枝叶蔓延,卷帙浩繁,现实中也是各派杂陈。从传播角度讲,前二者优于后者。数量多的直接后果就是质量参差,佛理本就玄虚,到了禅宗后更玄,说来说...
评分《坛经》,尚荣译著,中华书局,2013年4月第1版。三大宗教中,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经典简单集中,现实中也有权威中心在;佛教经典枝叶蔓延,卷帙浩繁,现实中也是各派杂陈。从传播角度讲,前二者优于后者。数量多的直接后果就是质量参差,佛理本就玄虚,到了禅宗后更玄,说来说...
评分《坛经》,尚荣译著,中华书局,2013年4月第1版。三大宗教中,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经典简单集中,现实中也有权威中心在;佛教经典枝叶蔓延,卷帙浩繁,现实中也是各派杂陈。从传播角度讲,前二者优于后者。数量多的直接后果就是质量参差,佛理本就玄虚,到了禅宗后更玄,说来说...
评分 评分《坛经》,尚荣译著,中华书局,2013年4月第1版。三大宗教中,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经典简单集中,现实中也有权威中心在;佛教经典枝叶蔓延,卷帙浩繁,现实中也是各派杂陈。从传播角度讲,前二者优于后者。数量多的直接后果就是质量参差,佛理本就玄虚,到了禅宗后更玄,说来说...
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没意智
评分1、在第13节慧能宣称定慧体一不二,定是慧体,而慧是定用。这一节的佛教教义无疑是认为凡人皆有佛性,只要人能做到内求于心,不为外惑,便能达到顿悟。就定是本性的运作和修习而言,定和慧是一回事。因此,慧能力主定在于慧,慧寓于定。他断言两者并非其中之一导致另一个,只要心口均善,内外一种,则定与慧便合而为一。2、第14节慧能着重对修习,即执着于达到本心进行了批判。本心要求摆脱执着,专注于无差别的境界,从而领会万物归一,即万物本性无有差别,修习本性上升到这一境界便是一行三昧,即悟解到法界一相的虚静境界。但这种境界并非像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排除心中杂念、面壁坐禅。这样做只是摆脱自心的感觉,而这和只要心摆脱万物获得自由便畅通无碍之道实相殊异。3、不为心中之念所扰是为无念,无念方可悟到本性、菩提。
评分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明心見性,多为上乘根器,曠劫熏習累生修行之人接引法門。知易行難,道阻且躋,漸修漸行,阿彌陀佛。
评分肉体凡胎的人如何在烦扰世事中“致中和”达致清明呢?多读《坛经》,不研佛法,而是学佛,自会体悟到“为人”、“做人”的法门。 佛不是学来的。
评分搭配王德峰教授的视频课程(B站有)看完的,书中一些注释不太好懂,还需慢慢消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