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恩•麦克尤恩(1948—),本科毕业于布莱顿的苏塞克斯大学,于东英吉利大学取得硕士学位。从一九七四年开始,麦克尤恩在伦敦定居,次年发表的第一部中短篇集就得到了毛姆文学奖。此后他的创作生涯便与各类奖项的入围名单互相交织,其中《阿姆斯特丹》获布克奖,《时间中的孩子》获惠特布莱德奖,《赎罪》获全美书评人协会奖。近年来,随着麦克尤恩在主流文学圈获得越来越高的评价,在图书市场上创造越来越可观的销售纪录,他已经被公认为英国的“国民作家”,他的名字已经成为当今英语文坛上“奇迹”的同义词。
★英国国民作家麦克尤恩公认代表作
★敦刻尔克战火中似幻似真的爱情经典。“我等着你回来。”
★一念之间的恶意,改变了三个人的命运:“每个人都是有罪的,每个人又都是无罪的。”
-----------------------------------------------------------------------------------------------------
1935年,英国南部庄园。其时,二战迫在眉睫,楼上楼下屋里屋外的秩序在被迫洗牌前,依旧井然。13岁的二小姐布里奥妮是个早熟而狂热的文学青年,她眼中的世界是现实的变形,她心里隐藏的秘密难以言说。在庄园的聚会中,布里奥尼撞见她美丽的姐姐塞西莉娅与管家的儿子罗比约会,场面缠绵悱恻。在世人眼里,这一对跨越阶级的情感注定不得善终,而在布里奥妮眼里,罗比原本一直牵动着她的少女情愫,如今他的形象在瞬间坍塌。与此同时,庄园里暗流涌动,一场可疑的强奸案把布里奥妮推上前台。在种种复杂情绪的作用下,布里奥妮指认罗比是罪犯,将其送进监狱,但坚信罗比无罪的塞西莉娅不惜与家人断绝关系,执着地等他归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出狱后的罗比和塞西莉娅都卷入其中,布里奥妮则成为红十字会医务人员,同时继续着写作生涯。爱情与真相,在时间的洪流中载浮载沉。长大的布里奥妮痛感今是而昨非,她试图在现实中,也在文字中追寻那对饱经沧桑、不改初衷的情侣。她想知道,爱情能否延续,时光能否追回,犯下的罪孽能否得到救赎……
作者:xi 在电影行将结束的时候,我看到了历经重重劫难的恋人,赛西莉亚和罗比在一间廉价的公寓里深情拥吻,窗户开着,窗帘随风飘动。而在窗下的路上,身着白色披风的布里奥妮慢慢地走远了。那时我想,故事终于结束了,多么乏味的影片啊。但是这个念头还没有在内心消散,镜头...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小说分成三个部分写成,充分展现伊恩麦克尤恩的叙事魔法!尤其小说末尾,真令人击节叫好!
评分2019^23 不再需要童年的布里奥妮撕毁了海报进入成人情感的角斗场,一生赎罪。麦克尤恩技术很OK,前半段是十九世纪小说,“宽大的胸怀和广博的视野”;后半段跳到现代,“人物和情节的时代也已过时”。但用这么长的篇幅,结尾再来个大转弯,就为了说明这是一个人人有罪的时代,略不OK。人生吊诡的地方在于本希望通过“阅读文学书籍来成为一名更好的医生”,最后却成了一个被欺压的小护士~~
评分读到一半就可以断定这会是部杰作,作者娴熟地在不同叙述风格间转换,结尾尤佳。只是翻译似乎有几处不通达,前后译名也不统一。
评分4.5。我深深觉得,让我小说中的有情人最终团团圆圆,生生不息,绝不是怯弱或逃避,而是最后的一大善行,是对遗忘和绝望的抗衡。上帝也好,小说家也罢,是没有赎罪可言的,即便他们是无神论者亦然。这永远是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这正是要害之所在。奋力尝试是一切的一切。
评分比“赎罪”的主题更打动我的是,无论是布里奥妮还是战争,都没有摧毁塞西莉娅和罗比之间的爱情。他们之间其实交流得很少,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也很短暂,可是塞西莉娅是那么信任罗比,甚至甘愿众叛亲离。相比之下布里奥妮对罗比所谓的爱是那么幼稚和不堪一击。前言里说是少女的朦胧情感在强烈的刺激下变质成酸涩的妒忌,我觉得有待商榷。一个是她其实早就不记得自己对罗比的表白了,再一个那封书信里的用词和感情也的确不是当时的她所能理解的。这种解释只是罗比从自己的角度试图构建布里奥妮的行事逻辑,也从侧面证明了成长中的布里奥妮确实如她妈妈和姐姐感受到的一样,已经“退缩到了完整封闭的内心世界中”。而她对操控世界的狂热也和《大海,大海》中的查尔斯如出一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