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叙述多裂隙,所幸的是我们或许能够在隙缝中窥见一些建构‘史实’的动机。
编辑推荐
历史的真相可否还原?宏大叙事对于过往的呈现也会有疏漏?细致入微的察阅会否揭开不为人所知的许多方面?一个时代、民族、国家要以怎样的心态来回应过去?是否在正视过去的同时,也将找到审视当下及未来的方向?作者说:“一个伟大的国家必须有色彩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渗入本能的爱国思想,不然不足以应对形形色色“分”的挑战。我们还需要有新的想象和语言来与自己的过去对话。”
内容简介
辛亥革命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四川保路运动。以往,学界对保路运动的研究过于依赖反对铁路国有的宣传材料,而忽略了成都绅商争夺地方财权的动机。本书试图揭示运动的部分真相,并指出地方分离主义势力与清廷必要的集权行为形成冲突,最终导致局面失控。自此之后,地方势力坐大;而所谓的共和,掩盖不了国家已接近分裂的事实。辛亥革命研究应该引入新的视角,尤其应该重视列强如何利用内乱加强对中国的控制。本书还对晚清社会的腐败现象有所关注。
陆建德 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1983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1990年获剑桥博士学位。多年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2010年调该院文学研究所,任所长兼《文学评论》主编。著作包括《破碎思想体系的残编——英美文学与思想史论稿》《思想背后的利益——政治文化评论》《高悬的画布——不带理论的旅行》和《海潮大声起木铎:陆建德谈晚清人物》等。近年从事中国近代史和鲁迅研究,现为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讲席教授。
每一个行将就木的帝国,都有着相似的命运。然而时局中的政治人物虽然可以感受大厦将倾的无力感和历史洪流下的无可奈何,却难以预言哪一桩事件成为了葬送帝国的导火索。对于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晚清来说,它最终的命运完美地契合了知识分子们津津乐道的托克维尔悖论:“一个政...
评分看到“戊戌”两个字你们首先会想到什么?想到戊戌变法,那次倡导学习西方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轰轰烈烈的走过一百零三天之后,悄悄落下帷幕;想到那次运动之后的“戊戌六君子”,在死亡面前他们也没有丝毫惧怕,从容走出来,慷慨就义。《戊戌谈往录》要为我们讲述的却并不是这一...
评分今年是己亥年,去年是戊戌年。在中国人的历史记忆里,有几个干支纪年尤为熟悉,甲申、甲午、庚子是如此,戊戌也是如此。初拿到这本《戊戌谈往录》(北京出版社 / 2019-5-1),还以为是谈论戊戌变法的书,读完才知道取的是作者在去年也就是戊戌年将自己几篇史学杂文予以结集的意...
评分人生中最好的阶段,永远是下一个阶段,所以需要常常反省自己。 最近读到一些书籍,其中《戊戌谈往录》提及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作者有一些不同视角,给我带来了新启发。 今年适逢“五四”百年,不同的时代,人们对“五四”总有不同的解读和诠释。 思想永远是行动的先导,不管是...
评分历史课本告诉我们,清末轰轰烈烈的四川保路运动,是四川民众不惧流血牺牲、英勇反抗清政府向外国列强出卖路权的正义斗争,最终引发了辛亥革命,甚至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这类陈述中往往充满了正义感和革命性,给人一种推动历史车轮昂扬进步的自豪感。 然而,历史的复杂性远远高...
文章合集,其中几篇关于保路运动的文章,以及关于辛亥革命的文章,可以关联起来看。 对保路运动做了另一种解读,主要从财政权的角度,分析清末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和博弈。这个角度不那么“伟光正”,却聚焦在实质的利益争夺上,可以结合以往的观点看。 《厨子于八》《校长之忧》几篇也很不错。
评分收入本书的文章跨度十几年,新角度谈四川保路运动;同文馆待遇优渥但学生混日子散漫多市井气撒泼无赖,如故意干烧火锅以致30多个烧穿,吃饭扔碗碎一地,都是发泄,这些学生都是文官;赛金花与瓦德西的艳闻不是事实,两人不认识;留日学生也是各省抱团缺乏国家意识,教育强而国家观念弱则加速支离破碎;保路会的宣传高于国际水平,煽动厉害,而盛宣怀们虽然想了很多办法依然不敌;各种官军势力聚财私分,巧立名目混乱之极,犒军的名目最容易贪墨巨款;弱政府管不住税源,革命者多为草莽英雄,实质还是传统造反话语体系;日本明治时期中央强力控制收入来源,制度更新有效,国家统治力大增;晚清十年实行新政却没有强大的中枢,国家银行相当于票号不会信贷,各部各省经费自筹好比千万小国;一艘大船上有八个帆,八个老大只管自己的那个帆全然不听船长的调
评分如茅海建所说:“学术发展到今天,我们手中已经不乏结论,相反的是,我们的思考却为各种各样相互抵牾的结论所累。其中一个大的原因,即为各自所握的史实皆不可考。因此……最重要的工作似为史实重建”。对于四川保路运动,陆建德在《戊戌谈往录》中指出地方分离主义势力与清廷必要的集权行为如何冲突,最终导致局面失控。京师同文馆的厨子的暴富,揭示晚清社会自上而下的腐败由来之久与改革积重难返的原因;吴汝纶的东游记,则提点晚清时期中国教育界试图向邻邦学习民族凝聚力作出的种种努力,亦论证了陆先生自己的观点:近代史的研究必须关注外部势力的干预。
评分站在朝廷的角度你说的都对,可是你要反省一下你姓赵吗?配吗?有认识姓赵的?所谓三省吾身。形势之形成难道是几个士绅就能造成的?民与清廷的离心已非一日,所谓只为苍生说人话也,不在蜀人写边你还有一个来教训蜀人?如果世界都是理性的知识分子,人人启蒙,那么,这将是地狱,
评分中国式的保守主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