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

诗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雅众文化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朱光潜
出品人:雅众文化
页数:352
译者:
出版时间:2018-8
价格:6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1357320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朱光潜
  • 华语
  • p
  • ***雅众***
  • 诗歌
  • 理论
  • 文学
  • 批评
  • 赏析
  • 古典
  • 现代
  • 诗歌创作
  • 文学研究
  • 诗歌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 学贯中西成一家之言 诗学奠基为后学垂范

* 20世纪中国学术经典 美学大师朱光潜代表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的代表作。在本书中,先生用西方诗论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对诗歌的起源,诗歌在情趣、意象上的表现,情感思想与语言文字的关系,诗与散文、音乐和画的关系,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中国诗走上了“律”的道路及现代中国诗歌的发展趋向作了深入的探索。

先生自1931年留学欧洲时便开始写作本书,1943年始正式出版,历时十余年,完成了这部中国现代诗学的奠基之作,影响至今。

【名人推荐】

在我过去的写作中,自认为用功较多,比较有点独到见解的,还是这本《诗论》。

——朱光潜

我想,学术风格与人品、人格以至人生态度,学术的客观性与个体的主观性,大概的确有些关系。朱先生勤勤恳恳,数十年如一日地写了特别是翻译了那么多的东西,造福……于中国现代美学……这是我非常敬佩而想努力学习的。

——李泽厚

朱光潜先生著作等身,译文浩繁,西方文艺批评史上、美学哲理史上的几乎所有重大问题,所有名家经典,他无不涉及。只要进入这个领域的每一个地区,都能看到这个思想者——一个小老头的身影坐在那里,握着拳,支着下颌在进行思考。

——柳鸣九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

安徽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著有《谈美》《西方美学史》等,译有《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歌德谈话录》等。

目录信息

抗战版序……1
增订版序……5
第一章 诗的起源
一. 历史与考古学的证据不尽可凭……7
二. 心理学的解释:“表现”情感与“再现”印象……11
三. 诗歌与音乐、舞蹈同源……13
四. 诗歌所保留的诗、乐、舞同源的痕迹……16
五. 原始诗歌的作者……18
第二章 诗与谐隐
一. 诗与谐……28 目

二. 诗与隐……35
三. 诗与纯粹的文字游戏……45
第三章 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
一. 诗与直觉……53
二. 意象与情趣的契合……55
三. 关于诗的境界的几种分别……58
四. 诗的主观与客观……64
五. 情趣与意象契合的分量……68
附. 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75
第四章 论表现——情感思想与语言文字的关系
一.“表现”一词意义的暧昧……90
二. 情感思想和语言的连贯性……92
三. 我们的表现说和克罗齐表现说的差别……96
四. 普通的误解起于文字……99
五.“诗意”“寻思”与修改……102
六. 古文与白话……104
第五章 诗与散文
一. 音律与风格上的差异……107
二. 实质上的差异……110
三. 否认诗与散文的分别……112
四. 诗为有音律的纯文学……114
五. 形式沿袭传统与情思语言一致说不冲突……120
六. 诗的音律本身的价值……121
第六章 诗与乐——节奏
一. 节奏的性质……127
二. 节奏的谐与拗……129
三. 节奏与情绪的关系……131
四. 语言的节奏与音乐的节奏……134
五. 诗的歌诵问题……136
第七章 诗与画——评莱辛的诗画异质说
一. 诗画同质说与诗乐同质说……141
二. 莱辛的诗画异质说……143
三. 画如何叙述,诗如何描写……146
四. 莱辛学说的批评……150
第八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上):论声
一. 声的分析……157
二. 音的各种分别与诗的节奏……159
三. 中国的四声是什么……162
四. 四声与中国诗的节奏……167
五. 四声与调质……169
第九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中):论顿
一. 顿的区分……177
二. 顿与英诗“步”、法诗“顿”的比较……181
三. 顿与句法……183
四. 白话诗的顿……185
第十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下):论韵
一. 韵的性质与起源……189
二. 无韵诗及废韵的运动……191
三. 韵在中文诗里何以特别重要……193
四. 韵与诗句构造……195
五. 旧诗用韵法的毛病……196
第十一章 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上):
赋对于诗的影响
一. 自然进化的轨迹……199
二. 律诗的特色在音义对仗……203
三. 赋对于诗的三点影响……210
四. 律诗的排偶对散文发展的影响……215
第十二章 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下):
声律的研究何以特盛于齐梁以后?
一. 律诗的音韵受到梵音反切的影响……217
二. 齐梁时代诗求在文辞本身见出音乐……220
附. 替诗的音律辩护——读胡适的《白话文学史》后的意
见……226
第十三章 陶渊明
一. 他的身世、交游、阅读和思想……255
二. 他的情感生活……261
三. 他的人格与风格……267
附录一 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273
附录二 诗的实质与形式(对话)……283
附录三 诗与散文(对话)……311
后记 ……339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昨天看文章写道,读书之后,还要吹牛, 效果会更好。 那么,我来谈谈诗歌? 许倬云先生的文章中说:中国的诗歌是建筑于自然之上的。中国是个传统农业国家,而文人一般出身于小地主阶级,于是,对节气、对自然的变化尤为敏感。 自《诗经》而降,中国诗歌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相互感应...  

评分

再读第十三章,顺手摘几句朱先生的妙语: 1.诗是人格的焕发。 2.大诗人先在生活中把自己的人格涵养成一首完美的诗。 3.陶渊明的人格最平淡也最深厚。 4.一个人的性格成就,和他所常往来的朋友亲戚们很有关系。 5.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评分

朱光潜先生的诗学革命 ——读朱光潜《诗论》 朱光潜先生以著名美学家的身份为我们耳熟能详,他翻译的西方美学名著更令我们受益匪浅。最近重读他的早期著作《诗论》,依然极具现实光芒。《诗论》草创于作者1930年代初留学时期,返国后即以这本书受知于胡适和陈叔通,先后教授...  

评分

昨天看文章写道,读书之后,还要吹牛, 效果会更好。 那么,我来谈谈诗歌? 许倬云先生的文章中说:中国的诗歌是建筑于自然之上的。中国是个传统农业国家,而文人一般出身于小地主阶级,于是,对节气、对自然的变化尤为敏感。 自《诗经》而降,中国诗歌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相互感应...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朱老先生的文字,并不敢轻易动,而且成书年代较早,行文风格和遣词用字与现在多有不同。所以,所做工作主要有将一些不再沿用的译名改为现在译法和改正错讹字词等等。但有一处自认改得很有必要,就是在“诗与隐”一节,原文是“诗人启涅伍尔夫(Cunewulf)就是一个著名的隐语家”,此前版本如三联、上海古籍版都如此,但遍查并无Cunewulf其人,后来我想应是Cynewulf之误,也就是公元九世纪古英语诗人基涅武甫,擅用隐喻和隐语,郭沫若还曾从他的诗歌里获得灵感写了《凤凰涅槃》,来象征中国在“五四”中的新生。这处不知是朱先生笔误还是民国版本就有的印刷错误,但我觉得自己应该没有改错。

评分

风雅诗意,纵贯东西,真不愧大家之作。

评分

朱老先生的文字,并不敢轻易动,而且成书年代较早,行文风格和遣词用字与现在多有不同。所以,所做工作主要有将一些不再沿用的译名改为现在译法和改正错讹字词等等。但有一处自认改得很有必要,就是在“诗与隐”一节,原文是“诗人启涅伍尔夫(Cunewulf)就是一个著名的隐语家”,此前版本如三联、上海古籍版都如此,但遍查并无Cunewulf其人,后来我想应是Cynewulf之误,也就是公元九世纪古英语诗人基涅武甫,擅用隐喻和隐语,郭沫若还曾从他的诗歌里获得灵感写了《凤凰涅槃》,来象征中国在“五四”中的新生。这处不知是朱先生笔误还是民国版本就有的印刷错误,但我觉得自己应该没有改错。

评分

朱老先生的文字,并不敢轻易动,而且成书年代较早,行文风格和遣词用字与现在多有不同。所以,所做工作主要有将一些不再沿用的译名改为现在译法和改正错讹字词等等。但有一处自认改得很有必要,就是在“诗与隐”一节,原文是“诗人启涅伍尔夫(Cunewulf)就是一个著名的隐语家”,此前版本如三联、上海古籍版都如此,但遍查并无Cunewulf其人,后来我想应是Cynewulf之误,也就是公元九世纪古英语诗人基涅武甫,擅用隐喻和隐语,郭沫若还曾从他的诗歌里获得灵感写了《凤凰涅槃》,来象征中国在“五四”中的新生。这处不知是朱先生笔误还是民国版本就有的印刷错误,但我觉得自己应该没有改错。

评分

朱老先生的文字,并不敢轻易动,而且成书年代较早,行文风格和遣词用字与现在多有不同。所以,所做工作主要有将一些不再沿用的译名改为现在译法和改正错讹字词等等。但有一处自认改得很有必要,就是在“诗与隐”一节,原文是“诗人启涅伍尔夫(Cunewulf)就是一个著名的隐语家”,此前版本如三联、上海古籍版都如此,但遍查并无Cunewulf其人,后来我想应是Cynewulf之误,也就是公元九世纪古英语诗人基涅武甫,擅用隐喻和隐语,郭沫若还曾从他的诗歌里获得灵感写了《凤凰涅槃》,来象征中国在“五四”中的新生。这处不知是朱先生笔误还是民国版本就有的印刷错误,但我觉得自己应该没有改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