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文學巨人留給世界的永久迴響
*美學傢、翻譯傢硃光潛先生經典譯作
~~~~~~
我想,學術風格與人品、人格以至人生態度,學術的客觀性與個體的主觀性,大概的確有些關係。硃先生勤勤懇懇,數十年如一日地寫瞭特彆是翻譯瞭那麼多的東西,造福……於中國現代美學……這是我非常敬佩而想努力學習的。
——李澤厚
硃光潛先生著作等身,譯文浩繁,西方文藝批評史上、美學哲理史上的幾乎所有重大問題,所有名傢經典,他無不涉及。隻要進入這個領域的每一個地區,都能看到這個思想者——一個小老頭的身影坐在那裏,握著拳,支著下頜在進行思考。
——柳鳴九
~~~~~~~
本書記錄瞭歌德晚年有關文藝、美學、哲學、自然科學、政治、宗教以及一般文化的言論和活動,它們切近人性與真理,雖穿越時空的隧道而仍顯得鮮活。他對於東西方文化差異的理解,對中國人和中國文學的好感,他對於基督教《聖經》的高度評價等等,均見之於此書。愛剋曼的這本《歌德談話錄》是研究歌德的重要的第一手資料,特彆是在文藝方麵,它記錄瞭歌德晚年的最成熟的思想和實踐經驗。
約翰·彼得·愛剋曼(Johann Peter Eckermann,1792-1854)
1823年在魏瑪受到歌德接見,從此擔任歌德的秘書,直到歌德逝世。他是歌德晚年生活的見證者,以輯錄《歌德談話錄》聞名於世。
硃光潛(1897-1986)
安徽桐城人,著名美學傢、文藝理論傢、教育傢、翻譯傢。中國現代美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著有《談美》《西方美學史》等,譯有《柏拉圖文藝對話集》《歌德談話錄》等。
愛剋曼是1823年6月應歌德邀請去魏瑪後與其相識的,此後便在那裏長住瞭下來,直到歌德1832年3月去世。他十分崇拜歌德,歌德也頗信任、看重他。《歌德談話錄》是他在魏瑪給歌德當瞭九年多的義務助手、直至歌德去世後整理齣版的一部著作。這部著作以優美輕靈的文字記錄瞭他這九年間在歌德身邊的所見所聞,尤其是歌德晚年有關文藝、美學、哲學、自然科學、政治、宗教以及一般文化的言論和活動,其中大部分內容還經過歌德過目和肯定,隻是因歌德生前沒同意所以纔在歌德去世後齣版;先是於1836年齣版此書的第一捲和第二捲,嗣後又根據自己和歌德好友瑞士人梭瑞的筆記於1848年齣版第三捲作為補編。此書不單是歌德的談話記錄,而且提供瞭大量關於歌德生平和思想的寶貴資料。愛剋曼在關於此書第一捲和第二捲的作者原序中寫道:“我認為這些談話不僅就生活、藝術和科學作瞭大量闡明,而且這種根據實際生活的直接素描,特彆有助於使人們從閱讀歌德的許多作品中所形成的歌德其人的形象更為完備。”
莎士比亚已把全部人性的各种倾向,无论在高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描写得竭尽无余了,后来的人就无事可做了。只要心悦诚服地认识到已经有一个深不可测。高不可攀的优异作家在那里,谁还有勇气提笔呢! 个人生来就有自由本能,却处在陈腐世界的窄狭圈套里,要学会适应它。幸运遭...
評分一 除非专门想要研究歌德的传记和思想,否则,这本书对于写手的价值,远远高于对评论家的价值。 文艺圈总是那么一副“贵圈真乱”的样子:各种流派、主义、概念、运动,风起云涌,层出不穷。当年的德国文艺圈,想必也不遑多让。诗人、剧作家和评论家们,兴致上来了或者酒精喝多...
評分还是不习惯豆瓣的笔记,喜欢按书整理在一起 【1823年9月18日】P4 对写作的建设性意见: 年轻人应先从小处着手,大部头的作品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也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若整体没有把握好,精力就白费了。 年轻人应多采用现成的题材,要有从平凡事物中引出引人入胜的侧面的能...
新年第一本!歌德永不落伍!
评分迷茫年輕人必讀係列~
评分迷茫年輕人必讀係列~
评分非常好,這種娓娓道來的長者智慧,不知道該怎麼誇……令人可惜的是譯者的評述部分,僵硬理論帶來的局限和過時十分明顯,今日重編也沒有再找位學者在後麵附上一些糾正的想法嗎?
评分“狂飆突進”之後,歌德巧妙地迴避瞭後來的浪漫主義,轉嚮瞭古典的柔和。為什麼?因為他較其他浪漫主義者更為正確地理解瞭希臘異教世界的“自然”。啓示不應歸於理性的進程,或者反過來。對於希臘的理解,使他同時保留瞭整全自然與其之下的人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