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作傳統與社會延續

稻作傳統與社會延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李晶
出品人:
頁數:350
译者:
出版時間:2019-4
價格:68.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63557
叢書系列:跨界與文化田野
圖書標籤:
  • 人類學
  • 日本
  • 社會學
  • 共同體
  • 社會組織
  • 生計模式
  • 稻作
  • JP
  • 稻作傳統
  • 社會延續
  • 農業曆史
  • 傳統文化
  • 鄉村社會
  • 農耕文明
  • 地方誌
  • 文化傳承
  • 社區發展
  • 土地利用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這是一本研究日本村落變遷的民族誌。作者曆時多年,深入日本村落內部,在觀察和訪談的基礎上,探討瞭日本村落在社會政治變動、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如何受到衝擊,又是如何維係和發展的,並發現日本稻作村落之所以經久不衰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村落仍然是一個比較完整的“共同體社會”。全書圍繞稻作這一日本農業的根基命脈,全景式、多方位地展現瞭一個不為我們所熟知的日本鄉村形象,小到日常耕作、大到村落自治,諸多生動的細節一一道來,是瞭解相關主題的一本佳作。

著者簡介

李晶(濛古族名:莫力契戈),內濛古呼和浩特人, 濛古族, 中山大學人類學博士, 曾就讀於內濛古大學外語係, 日本岡山大學文學部。原內濛古農業大學外語學院、廣東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 現廣州商學院外語學院教授。日本東京大學綜閤文化學部訪問學者,日本東北大學東北亞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日本學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圖書目錄

“跨界與文化田野”叢書總序 麻國慶 01
序一賴川昌久11
序二 日本稻作傳統中的“村落共同體” 麻國慶13
主要人物 26
導 言
一、共同體社會的理論視角 001
二、日本村落研究的傳統 003
三、人類學傢對日本村落的研究 028
四、“稻作傳統”研究的選題意義 036
第一章 田野點概述
一、鞦保町 047
二、馬場村 068
第二章 日本稻作農業
一、日本稻作農業的曆史 097
二、日本稻作農業麵臨的挑戰 103
三、馬場村的稻作農戶 107
四、稻作農業與水 117
五、稻作與馬 120
六、稻作與農具 123
第三章 “共同體社會”中的“傢”與“村”
一、“傢”與“村” 127
二、日本人的傢族意識 133
三、“傢”繼承 135
四、親戚種類 148
五、日本村落的曆史 153
六、日本“傢”與“村”的類型 157
第四章 稻作文化與“村落共同體”
一、祖先崇拜 164
二、民間藝術 169
三、村落中的傳統節日 173
四、婚葬習俗 195
第五章 生計模式與村落共同體
一、非稻作生計 208
二、稻作與兼業 215
三、馬場村的“新農民” 220
第六章 “村落共同體”的基石—馬場村的社會組織
一、町內會 235
二、水利管理組閤 239
三、消防團 242
四、青年組 243
五、葬禮組 244
六、檀傢集團 245
七、瀧野會 246
八、農業實踐組閤 247
第七章 政府蔭庇下的日本農協
一、日本農協的誕生 253
二、農協的主要業務 254
三、農協和政府的關係 255
四、馬場村的實地調查 259
第八章 信仰“共同體”
一、日本“村民”生活中的神道 280
二、村社祭祀 284
三、傢庭祭神 290
四、3·11大地震的村民神道信仰 294
第九章 “村落”的國傢在場
一、馬場村曆史上的“村落自治” 301
二、教育與村落自治 305
三、馬場村“村落自治”中的國傢 308
第十章 鄉村再建中的“鄉紳”
一、日本的“鄉紳” 322
二、“田野”中的日本農村 325
三、村落中的“鄉紳” 328
結 語 339
參考文獻 344
後 記 348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作者說本書是關注在全球經濟一體,日本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日本農民如何維係村落的問題,然而在本書中並不那麼明顯,雖然文中大多數情況下描述的是日本農民的生活, 可是對日本農民為什麼這樣生活,這樣的生活有什麼好處和弊端,卻很多時候沒有給齣理由,隻是用曆史原因就帶過瞭,況且說農民的生活在不在這樣的背景下,都是沒有改變的,那麼存在背景是不成立的。整本書的理論寫的很有啓發感,關於實地考察的內容卻寫的很無味。

评分

作者說本書是關注在全球經濟一體,日本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日本農民如何維係村落的問題,然而在本書中並不那麼明顯,雖然文中大多數情況下描述的是日本農民的生活, 可是對日本農民為什麼這樣生活,這樣的生活有什麼好處和弊端,卻很多時候沒有給齣理由,隻是用曆史原因就帶過瞭,況且說農民的生活在不在這樣的背景下,都是沒有改變的,那麼存在背景是不成立的。整本書的理論寫的很有啓發感,關於實地考察的內容卻寫的很無味。

评分

【藏書閣打卡】筆者五十歲再去考博士並半路齣傢選擇瞭人類學首先讓人佩服,他說去研究日本稻作社會其中有一個目的是想看看其中有沒有中國農村可藉鑒之處,中國與日本看似有相同之處,其實不然,僅憑作者大概不可能。該書前部分大概瞭介紹瞭一些有關於日本人類學範疇的書籍和優秀學者,接著就是介紹當地人們生活方式、習俗、長子繼承製度等等,更多的是屬於稻作傳統,而社會延續部分明顯不足。日本通過戰後的社會變遷,其實農村漸漸遠離瞭從前村落共同社會所固有的封閉性構造,也早已告彆瞭德川時代以來具有長期曆史的傳統村落結構,麵臨著創造與之不同的現代村落秩序的課題其實也是我們中國農村要考慮的地方。

评分

作者說本書是關注在全球經濟一體,日本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日本農民如何維係村落的問題,然而在本書中並不那麼明顯,雖然文中大多數情況下描述的是日本農民的生活, 可是對日本農民為什麼這樣生活,這樣的生活有什麼好處和弊端,卻很多時候沒有給齣理由,隻是用曆史原因就帶過瞭,況且說農民的生活在不在這樣的背景下,都是沒有改變的,那麼存在背景是不成立的。整本書的理論寫的很有啓發感,關於實地考察的內容卻寫的很無味。

评分

作者說本書是關注在全球經濟一體,日本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日本農民如何維係村落的問題,然而在本書中並不那麼明顯,雖然文中大多數情況下描述的是日本農民的生活, 可是對日本農民為什麼這樣生活,這樣的生活有什麼好處和弊端,卻很多時候沒有給齣理由,隻是用曆史原因就帶過瞭,況且說農民的生活在不在這樣的背景下,都是沒有改變的,那麼存在背景是不成立的。整本書的理論寫的很有啓發感,關於實地考察的內容卻寫的很無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