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阁寺

金阁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青岛出版社
作者:[日] 三島由紀夫
出品人:
页数:336
译者:林少华
出版时间:2018-5-1
价格:¥ 20
装帧:文库本
isbn号码:978755525613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三岛由纪夫
  • 日本
  • 日本文学
  • 毁灭
  • 林少华
  • 文学
  • 小说
  • 文学
  • 历史
  • 日本
  • 战争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金阁寺》是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

故事取材于一九五〇年七月实际发生的纵火事件。生来为口吃苦恼的青年沟口从贫穷的乡下来到金阁寺出家之后,终日沉迷于金阁之美,幻想在战火中与金阁寺同归于尽的壮美场面。然而战争的结束使这一愿望永远化为泡影,绝望之余,他毅然将金阁付诸一炬。集中体现了三岛的所谓“毁灭之美”。

作者简介

三岛由纪夫

(1925-1970)本名平冈公威,东京大学法学部毕业。艺术上崇尚唯美主义,作品力求辞藻华丽,工于古典笔法。主要作品有《爱的饥渴》《禁色》《假面具的自白》《金阁寺》《丰饶之海》,剧本《鹿鸣馆》,戏剧集《近代能乐集》等。1970年剖腹自杀。

生存之美与“毁灭之美”(代译序)

通观日本近现代作家,不难看出两个特点。一是不大关心社会和政治,并自视为清高之举,导致“私小说”盛行;二是不少人硬是不想活着而情愿自杀,其中包括一代才子芥川龙之介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而自杀本身也大多出于难以摆上桌面的一己之因,因而往往使世人为之掬一把同情之泪或发出一片不胜惋惜的唏嘘。但凡事总有例外。

说起这种例外,大凡年纪稍长之人,大概还会记得上个世纪60年代最后一年(佐藤执政时期)在东瀛京城上演的一场血淋淋的闹剧——一个头缠写有“七生报国”字样的白布、身着仿佛拿破仑时代遗物的戎装的汉子,领着三个同样装束的男士,堂而皇之地冲入自卫队东部方面总监部,把个总监大人绑得结结实实,又打伤几名试图搭救长官的士兵,在阳台上面对院子里集合起来的自卫队员发表了一通充满军国主义火药味的讲演之后,大喊“天皇万岁”而切腹自杀。场面之凄绝十分了得。

此君便是一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的战后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尽管人们对其生前势如天风海涛的文学才华无不刮目相看,但对其此般死法则大多认为是一种倒行逆施的畸形表演,是时代错误,是对民主主义的反动,是作家品质的极度退化造成的歇斯底里。在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人甚至视谈论三岛事件为一种禁忌。彼邦尚且如此,我国更不必说。不妨认为,提起三岛由纪夫,不少国人印象中只是个狂热鼓吹复活军国主义的反动分子,而并不清楚他同时也是曾一度睥睨日本文坛的著名作家。其《丰饶之海》四部曲(《春雪》 《奔马》 《晓寺》 《天人五衰》)往日似曾作为批判军国主义的反面教材翻译过并内部发行过,而尚未正式将其作为作家介绍给一般读者。经过二十年的翻云覆雨,历史毕竟进入了冷静审视的岁月。今天,我们可以不必一味受制于批判意识,亦不必迷惑于其头上一度有过的耀眼光环,而尽可理性地面对其作品本身。从字里行间窥视作家内在的心态,跟踪其艺术历程的轨迹,体悟其中沉淀的日本传统美学的风韵与情致。

这里谈他的两篇小说。《潮骚》为中篇,《金阁寺》算是长篇。其实三岛是个多产作家,15岁开始写诗,16岁发表小说,至45岁自杀,倒也勤奋得可以,作品接踵而出,全集达35卷之多。

三岛受日本古典文学和近代浪漫派影响较深,崇尚艺术至上主义和唯美主义,把个“美”字喜欢得如醉如痴。如果说《金阁寺》集中体现了其所钟爱的“毁灭之美”,《潮骚》则讴歌的是生存之美。同样是美,却分属相距辽远的两极。一边跃动着炼狱之火,一边流溢着“伊甸园”之光;一边是精雕细刻的人工极致,一边是阳光海滩的原始芳香;一边憧憬着金阁寺在熊熊大火中焚毁的瞬间辉煌,一边在少女健美丰盈的胴体上寄托着玫瑰色的梦乡。

不是么,《潮骚》中,到处是亮丽的阳光和青翠的松林,到处是生命胀鼓鼓的活力和青春热辣辣的气息。星光下的海滩上,小伙子同心爱的姑娘不期而遇,那令人想起“海湾盈盈起伏的湛蓝色波纹”的少女胸脯使得小伙子陷入幸福的迷乱。雨中哨所里,打盹醒来的小伙子忽然见到少女那珠圆玉润的裸体,那胸前犹如一对淘气的小动物般的乳房。当两人拥抱在一起时,感觉到的却仍是一派玉洁冰清的氛围,颇有偷吃禁果前的亚当与夏娃的意味。这里,排除一切思想,鄙夷一切学问。女大学生急欲得到年轻渔夫的爱恋而终究无法如愿,能说会道的安夫注定要在情场竞争中一败涂地。作者所讴歌的生存之美,是强健的体魄,淳朴的性格,坚定的意志,虔诚的信仰。这里没有忸怩作态的风骚,没有故弄玄虚的斯文,没有怨天尤人的感伤,没有晨风夕月的抒情。一切显得淋漓酣畅,浑然天就,野趣盎然。

作品发表于1954年,获首届新潮文学奖。发表当初便引起截然不同的反响。有人认为是“近乎十全十美的杰作”,有人则指出是对古希腊神话的“简单模仿”,是“中学生读物”。

目录信息

第一章 / 001
第二章 / 036
第三章 / 066
第四章 / 102
第五章 / 137
第六章 / 172
第七章 / 199
第八章 / 248
第九章 / 282
第十章 / 307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沟口对金阁纵火,就是艺术家对美复仇。 1. 少年沟口因为“美”这种颇有些虚无主义的问题就可以决心和金阁一起殉情,不论怎么想,他也不是个单纯清爽的寺院小沙弥,无论怎么想他都太怪异了。三岛为这小说做了最精细的调查,把事件的外表还原到了完美的程度,包括鹿苑寺相关的种...  

评分

常常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人一生中,到底要遭遇多少与人的生存本身不相容的东西?既然不能相容?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抛却他?却只能忍受他呢?这些东西,比如美,爱,比如思想,看似都是最无用的,却往往要主宰我们的意识,使我们的免疫力下降,导致我们生病,并一点点蚕食我们...  

评分

"金阁啊!倘使你是人世间无与伦比的美,那么请告诉我,你为什么这样美,为什么必须美?"         ----三岛由纪夫《金阁寺》 无端的,我总是在脑海...  

评分

沟口对金阁纵火,就是艺术家对美复仇。 1. 少年沟口因为“美”这种颇有些虚无主义的问题就可以决心和金阁一起殉情,不论怎么想,他也不是个单纯清爽的寺院小沙弥,无论怎么想他都太怪异了。三岛为这小说做了最精细的调查,把事件的外表还原到了完美的程度,包括鹿苑寺相关的种...  

评分

小说里带上点美学有关的内容,就会变得让人纠结,比一般的带点哲学意味的小说更需要去深刻理解,因为美学本身就是让人纠结的东西。 读完《金阁寺》之后,我发现自己对主人公的名字完全没有印象,不过这点并不重要。 为什么金阁寺必须美?因为主人公是结巴,作为人有残缺,所以...  

用户评价

评分

还是那种感觉,很多心理描述语言蛮生动,我能感同身受并且欣赏的都是散落在文章里闪光的碎片,整体上的动机我完全不能懂,也不想懂。/我生命里的几位“鹤川”,就算永远留在了过去我也要一直记住他们。/ 林少华还是让我比较放心的译者/下次去日本还是得去看金阁寺,无论是必然的失望还是意外的感动我都接受。(但我真的是...不想再看下一本严重自杀倾向的日本人写的书了... )

评分

写得实在是太美了,这本书长得也挺美。无论是存在于幻想中的金阁之美还是现实中的金阁,都是残疾少年沟口一直以来生所遇到的阻碍和黑暗的极致之美的化身,金阁看似能永远伫立,实际上一把妩媚而鲜明的大火穿透它,化为灰烬则反而更加脆弱。而沟口的生,也就自此真正开始。“遇佛杀佛,遇祖杀祖,遇罗汉杀罗汉,遇父母杀父母,遇亲眷杀亲眷,始得解脱。不拘于物,透脱自在。”了结了阻挡他生的金阁的沟口,驱散的正是生活里那些无法撼动的黑暗,其心之坚毅,是不被奢求理解的人,而其残疾和扭曲的人生,正是造就他美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和对生活的黑暗看破的内心。柏木和鹤川绝对是非常棒的两个角色,柏木的歪曲哲学有时候竟如同点破现实一般,类似文中所说“美丽的景色上微微的裂痕”。我太喜欢书里所有描写雨的段落,读了一次又一次,感觉下到心里去了

评分

写得实在是太美了,这本书长得也挺美。无论是存在于幻想中的金阁之美还是现实中的金阁,都是残疾少年沟口一直以来生所遇到的阻碍和黑暗的极致之美的化身,金阁看似能永远伫立,实际上一把妩媚而鲜明的大火穿透它,化为灰烬则反而更加脆弱。而沟口的生,也就自此真正开始。“遇佛杀佛,遇祖杀祖,遇罗汉杀罗汉,遇父母杀父母,遇亲眷杀亲眷,始得解脱。不拘于物,透脱自在。”了结了阻挡他生的金阁的沟口,驱散的正是生活里那些无法撼动的黑暗,其心之坚毅,是不被奢求理解的人,而其残疾和扭曲的人生,正是造就他美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和对生活的黑暗看破的内心。柏木和鹤川绝对是非常棒的两个角色,柏木的歪曲哲学有时候竟如同点破现实一般,类似文中所说“美丽的景色上微微的裂痕”。我太喜欢书里所有描写雨的段落,读了一次又一次,感觉下到心里去了

评分

当年读《太阳与铁》感受到的震撼让我不敢再读三岛,在书店看到这本觉得封面太美忍不住买了,没注意是林少华译的,竟然读出了太宰治的文风......又觉得几年过去了我的美学开始趋向于三岛了......

评分

三岛的叙事视角太独特,刷新了我对小说的认知。对景物和心理的描写绝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