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民俗 艺术 民间艺术 传统文化 民俗学 黄河 年画 正能量
发表于2024-11-22
黄河十四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他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民间美术系,他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他是徐悲鸿的学生、徐冰的老师,他是80年代考察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的第一人——杨先让。
4年,他14次带领队伍走进黄河流域,足迹遍布8省区,汇集近千张图片,整理出20多万字的文本,一心搜集失落的民艺,只为追寻 中华文明的根。
《黄河十四走》,一部让黄永玉叹为观止的书!
黄永玉、陈丹青、吕胜中、林海音撰文推荐!
台湾汉声首次原版授权,简体版《黄河十四走》经典重现!
——————————
【名家推荐】
《黄河十四走》点明了研究民间艺术的一个方向,一个方法,是一个铁打的、无限远大的可能性。
这一走,就好像当年梁思成、林徽因为了传统建筑的那一走,罗振玉甲骨文的那一走,叶恭绰龙门的那一走……理出文化行当一条新的脉络,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无可估量。
——黄永玉
《黄河十四走》是90年代,也是此前半个世纪中国最为周正而用心的民间艺术图文集,其内容和体裁,介于田野调查、文本分类、历史综述、美学阐发之间。每一页图文背后,都可见先让老师的雄心。
——陈丹青
《黄河十四走》是迄今为止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田野调查最辉煌的,也是今后难再出现的独一无二的成果。
——吕胜中
——————————
【内容简介】
民间艺术是一个庞大的造型世界,实实在在与广大平民共存了数千年,并自始至终沿着自己的规律去进行创造,发展成一深厚而丰富的艺术体系。正是这些典籍不载、正史不论的民间艺术,在很大范围内支撑着一个民族的元气和凝聚力。
自1986年至1989年,杨先让作为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的组建者之一,率领考察队14次深入黄河流域,考察当地的民间艺术种类、艺术风格、民间艺人、节庆习俗等,足迹遍及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8省(区)。在走访中,考察队积累了近千张图片资料,并整理出二十多万字的文本,汇集成《黄河十四走》一书。书中不仅详述了诸如安塞腰鼓、汉画像石、木版年画、剪纸、农民画、石刻、泥(面)塑等民间技艺,还分析了其艺术风格、反映的民俗风貌、折射的文化内涵等,并记录下当时优秀的民间艺人(如刘兰英剪纸、苏兰花剪纸、潘京乐皮影等),为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留下了珍贵的图文资料。
《黄河十四走》以真切的文字和鲜活生动的图片,记录下80年代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让古老的民艺得以传唱至今……
杨先让,1930年生于山东牟平养马岛,1939年随家人迁居朝鲜,1944年回国求学,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和创作员,文化部研究室研究员,文化部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主任、教授。
曾获美国休斯敦大学亚洲艺术部文化奖、全美华人教育基金会终身艺术成就奖、中国文联第 11 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等国内外大奖,作品被大英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机构和个人收藏。曾出版著作《杨先让文集》《徐悲鸿》《中国乡土艺术》《与木刻刀结缘50年:我的木刻版画创作历程》《海外漫纪》《艺苑随笔》等。
杨阳,1957年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美术学会会员。
真的不知道短评里那帮骂排版的人,哪里来的如此坚定的自我感觉良好? 不明白为啥竖排版???那是因为你们心心念的,几乎要奉为皋圭的台湾版就是那样的,只是字体从繁体转为简体了,就骂得这么狠,这么惨了。 我看了下在线的简体版内页,与我所看到过的汉声杂志,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从年年出一筒的汉声过大年印刷品,到几乎销声匿迹,本本都是精品的专门介绍中国民间手工艺的汉声杂志,这种被骂的很惨的排版,一直贯彻始终,甚至是汉声有别于任何其他介绍民间工艺书籍的最大特点。 骂排版的那几位,麻烦口出狂言之前,多看几本书,多了解了解相关的情况,再下结论,否则不小心把脸打歪了,后果很难看,吃相也很难看。
评分精彩!震撼以致哭泣!幸哉!在那个时代能那么走一遭,记录下那么多民俗的本身意义。现在很多的民俗活动的表现形式和意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时代而变固然难言好坏,但是,我们终究还是要知道这个变化的起点是什么样,过程又是怎样。杨先生的十四走,幸哉善哉,功莫大哉!
评分精彩!震撼以致哭泣!幸哉!在那个时代能那么走一遭,记录下那么多民俗的本身意义。现在很多的民俗活动的表现形式和意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时代而变固然难言好坏,但是,我们终究还是要知道这个变化的起点是什么样,过程又是怎样。杨先生的十四走,幸哉善哉,功莫大哉!
评分第一遍速读。非常非常值得一看。不仅记录了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也留下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黄河流域一带民间风俗和人民生活的一些记载。不得不说黄河流域的民艺风格和长江、岭南地区大相径庭,粗糙而极具视觉冲击力,恍然能将人带入另外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有一些民间工艺品充满了神秘和诡异。竖排字有点难读,但不影响整体内容。
评分中央美术学院杨先让老师领衔的团队,在上世纪80年代对黄河流域的民间美术、民俗工艺和历史文化传统做的十四次详细深入的田野考察的实录合集。由于是在经济建设大潮尚未全面展开的时代背景下做的考察,很多调查素材极具原生态效应。不少美术、工艺和文化传统,在三十年后的今天,要么已经接近消亡,要么已经在商业化的背景下变得面目全非。正基于此,这套三卷本大书,才更具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广西师大出版社从台湾汉声直接引进出版的这套简体中文版,编排用心,设计素雅而精美,配有大量珍贵的资料图片,本书的制作本身,也体现了十足的工匠精神。这套大书的价值,可谓怎么形容也不过分。
自“五四”以来,中国的美术教育从欧洲引进了西方造型体系,并对文人画体系有所创新和探索,但民间美术领域的研究却一直是空白。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历次政治运动,特别是十年“文革”中破“四旧”,加上老艺人相继离去,让视觉艺术的民间美术在中国几乎濒临灭绝。 1987年夏至19...
评分4年,14次走进黄河流域,经过8大省区, 收集近千张图片,留下20多万字的文本—— 这一连串数字背后, 是杨先让和他的队伍搜集失落的民间艺术的足迹, 黄永玉曾用被“震傻了”来形容这一壮举, 而这支队伍从始至终只有一个目的: 追寻中华文明的根。 2017年,87岁高龄的杨先让先...
评分自“五四”以来,中国的美术教育从欧洲引进了西方造型体系,并对文人画体系有所创新和探索,但民间美术领域的研究却一直是空白。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历次政治运动,特别是十年“文革”中破“四旧”,加上老艺人相继离去,让视觉艺术的民间美术在中国几乎濒临灭绝。 1987年夏至19...
评分自“五四”以来,中国的美术教育从欧洲引进了西方造型体系,并对文人画体系有所创新和探索,但民间美术领域的研究却一直是空白。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历次政治运动,特别是十年“文革”中破“四旧”,加上老艺人相继离去,让视觉艺术的民间美术在中国几乎濒临灭绝。 1987年夏至19...
评分黄河十四走》是继台湾《汉声杂志》年前叫好的《戏讴年画》后的另一个功得无量、承先启后的制作。作者杨先让教授是秉承欧阳予倩、江丰等老一辈艺术工作者,中央美术学院的系主任。在这套书中,作者记录了他在四年间,在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八省,一...
黄河十四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