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民俗 艺术 民间艺术 传统文化 民俗学 黄河 年画 正能量
发表于2025-02-07
黄河十四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他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民间美术系,他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他是徐悲鸿的学生、徐冰的老师,他是80年代考察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的第一人——杨先让。
4年,他14次带领队伍走进黄河流域,足迹遍布8省区,汇集近千张图片,整理出20多万字的文本,一心搜集失落的民艺,只为追寻 中华文明的根。
《黄河十四走》,一部让黄永玉叹为观止的书!
黄永玉、陈丹青、吕胜中、林海音撰文推荐!
台湾汉声首次原版授权,简体版《黄河十四走》经典重现!
——————————
【名家推荐】
《黄河十四走》点明了研究民间艺术的一个方向,一个方法,是一个铁打的、无限远大的可能性。
这一走,就好像当年梁思成、林徽因为了传统建筑的那一走,罗振玉甲骨文的那一走,叶恭绰龙门的那一走……理出文化行当一条新的脉络,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无可估量。
——黄永玉
《黄河十四走》是90年代,也是此前半个世纪中国最为周正而用心的民间艺术图文集,其内容和体裁,介于田野调查、文本分类、历史综述、美学阐发之间。每一页图文背后,都可见先让老师的雄心。
——陈丹青
《黄河十四走》是迄今为止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田野调查最辉煌的,也是今后难再出现的独一无二的成果。
——吕胜中
——————————
【内容简介】
民间艺术是一个庞大的造型世界,实实在在与广大平民共存了数千年,并自始至终沿着自己的规律去进行创造,发展成一深厚而丰富的艺术体系。正是这些典籍不载、正史不论的民间艺术,在很大范围内支撑着一个民族的元气和凝聚力。
自1986年至1989年,杨先让作为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的组建者之一,率领考察队14次深入黄河流域,考察当地的民间艺术种类、艺术风格、民间艺人、节庆习俗等,足迹遍及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8省(区)。在走访中,考察队积累了近千张图片资料,并整理出二十多万字的文本,汇集成《黄河十四走》一书。书中不仅详述了诸如安塞腰鼓、汉画像石、木版年画、剪纸、农民画、石刻、泥(面)塑等民间技艺,还分析了其艺术风格、反映的民俗风貌、折射的文化内涵等,并记录下当时优秀的民间艺人(如刘兰英剪纸、苏兰花剪纸、潘京乐皮影等),为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留下了珍贵的图文资料。
《黄河十四走》以真切的文字和鲜活生动的图片,记录下80年代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让古老的民艺得以传唱至今……
杨先让,1930年生于山东牟平养马岛,1939年随家人迁居朝鲜,1944年回国求学,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和创作员,文化部研究室研究员,文化部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主任、教授。
曾获美国休斯敦大学亚洲艺术部文化奖、全美华人教育基金会终身艺术成就奖、中国文联第 11 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等国内外大奖,作品被大英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机构和个人收藏。曾出版著作《杨先让文集》《徐悲鸿》《中国乡土艺术》《与木刻刀结缘50年:我的木刻版画创作历程》《海外漫纪》《艺苑随笔》等。
杨阳,1957年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美术学会会员。
在中文图书普遍只算及格的情况下这套我给满分。看到旧版书评里有讲装帧排版对比起内容,旧版没看过,这版的我是很接受。开头杨老师讲黄永玉说他“老在别人地里忙”,又讲自己“近六十岁的人,在绘画艺术上正是做最后拼搏的阶段”,说实话光是这两点就应当点赞。你圈很多在自己地里忙的人到了六十岁差不多都自我感觉极其良好,别人地里算个鸟,更别说觉得还要再拼搏一下了(要拼的就是抬自己作品的市场价格)。在民艺大批消亡的现在,不要说中国艺术史了,人类学社会学都应该给杨老师记一笔。还有当年应该是有不少影像资料的,甚至据说还有一部《大河行》纪录片,不知道现在还能看到么
评分精彩!震撼以致哭泣!幸哉!在那个时代能那么走一遭,记录下那么多民俗的本身意义。现在很多的民俗活动的表现形式和意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时代而变固然难言好坏,但是,我们终究还是要知道这个变化的起点是什么样,过程又是怎样。杨先生的十四走,幸哉善哉,功莫大哉!
评分过年放假要是能延长至正月十五,多少能振兴些民间艺术。
评分排版差强人意
评分排版差强人意
谁能比他更亲近民间艺术?民艺在历史交错重迭的光影间摸索出路,上世纪80年代,中央美院教授杨先让率队“黄河十四走”,给夜深风寒时的民间艺术家以慰藉。那一走是发掘,是抢救,是呐喊,从“土坷垃”里拾掇起灿烂的中华文明。10月24日,杨先让再“走黄河”,首站来到潍坊。“杨洛书木版...
评分很详实地记录了在黄河流域的风土人情,都是第一手的资料,精美的图片加上漂亮的文字。现在书中很多叙述的传统艺术已经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这就更加要感谢杨先生当年的十四走。绝对值得珍藏!就是价格有些高了,俺92块钱入的。
评分谁能比他更亲近民间艺术?民艺在历史交错重迭的光影间摸索出路,上世纪80年代,中央美院教授杨先让率队“黄河十四走”,给夜深风寒时的民间艺术家以慰藉。那一走是发掘,是抢救,是呐喊,从“土坷垃”里拾掇起灿烂的中华文明。10月24日,杨先让再“走黄河”,首站来到潍坊。“杨洛书木版...
评分很详实地记录了在黄河流域的风土人情,都是第一手的资料,精美的图片加上漂亮的文字。现在书中很多叙述的传统艺术已经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这就更加要感谢杨先生当年的十四走。绝对值得珍藏!就是价格有些高了,俺92块钱入的。
评分4年,14次走进黄河流域,经过8大省区, 收集近千张图片,留下20多万字的文本—— 这一连串数字背后, 是杨先让和他的队伍搜集失落的民间艺术的足迹, 黄永玉曾用被“震傻了”来形容这一壮举, 而这支队伍从始至终只有一个目的: 追寻中华文明的根。 2017年,87岁高龄的杨先让先...
黄河十四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