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当代著名电影评论家、影评人黄爱玲的经典代表作,内容包含了作者2002年以来创作的近百篇重要的电影评论文章。
黄爱玲的电影文字独具一格,篇幅短小,优雅动人,注重个人感受,不摆理论架子,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作者具有真正的将电影和人生融为一体的感知力。电影在书中不是文本分析对象,而是一个个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生命体。正如戴锦华所言:“爱玲的影评文字一如其人,素朴而典雅,平实而醇厚,娓娓道来,余味悠长。在观影谈影间,她投注了自己生命的晖光与温热。”
作者尤爱法国新浪潮电影、香港本土电影,并对日本经典电影和大陆第五代导演作品有极为精深的研究,是所有电影爱好者必读、必备的观影手册。
婉约、感性、妩媚的文字,细腻敏慧、人情练达的观察,高尚幽雅的品味。黄爱玲的影评,真的很可能是香港有史以来罕见优美的评论。这里面蕴涵着的是个宁静、平和和充满人性悲悯的至善世界。得以进入这个世界,只能说是一种幸福。
——舒琪
黄爱玲,资深影评人。1976—1985年游学法国,攻读电影,曾担任香港艺术中心电影部负责人、香港国际电影节节目策划、香港电影资料馆研究主任。在电影资料馆工作期间,黄爱玲结合大量丰富的资料,历年编著了香港电影研究专著十多部,并参与影片修复计划。其编著的《诗人导演——费穆》一书被公认为最具分量的费穆研究专书。
想写这个题目很久了,就像追问一个正在冷战的恋人:“我们之间算什么!”喜欢电影那么多年,我也想问问自己,电影对我而言算什么。 好像生活里,总有那么一种说法,认为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当成自己的职业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现在才觉得残忍。突然之间,只可远观的美人进入到了...
评分第一次接触电影随笔类型的读本。我一直觉得看电影的感受是非常主观的,不同背景与经历的观众自然体验不同,潜意识中有些“轻视”很多所谓的影评。带着偏见以及想要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我翻开了这本《梦余说梦》,再次印证了“真香定律”。 《梦余说梦》就像一本作者的观影日记,...
评分“我庆幸,红气球始终都没有离弃过我” 在三体人占领地球之前,做梦大概是人类自由的最后底线了。一个人可能被命运无情地折磨羞辱,可能被穿红背心的狗熊踩在地上摩擦取乐,可能无论怎么努力也实现不了小小的理想,可是只要还有做梦的自由,就多少还不至于惨得一点人的尊严都不...
评分一时的热和不热,对一个艺术家没有什么大的意义;电影禁忌不是理由,才华可以在限制中培植美丽花朵。” “是的,一切都可以假发展之名被推土机压碎,再建成威风凛凛的高楼华厦,可是我们再花个一亿两亿,也复制不了一个时代的氛围。” 「《红高粱》是一个中国人向往已久的神话...
黄爱玲以她的文字,至少让我确证“影评”并非低人一等的文类。她将自己的才华禀赋、人格魅力和对电影及其所代表的生活方式的热爱,各各融汇其中,将做梦甚或梦想的大部分年华都给予电影,吸纳、消化、批判,而后淬炼出你面前的这些释梦话语。
评分【藏书阁打卡】看到后记才发现黄爱玲老师已然离世,她的影评细腻而极具敏锐的感知力。书名是根据《聂绀弩旧体诗全编》中的“驴背寻驴寻到死,梦中说梦说成灰”而得的。一个自幼喜爱电影的人,在光影中寻找平静,在虚幻中魂游世界,“生活太苦涩,出来看场电影吧。”这是她对朋友的安慰。对于书中提到五十年代的香港电影了解较少。很多片源现在也找不到了。长城/凤凰、电懋和邵式三个阵营在国语电影的地位,“易文之于电懋,张彻之于邵氏”,这段不熟悉的电影历史希望以后能有机会了解。(不知如果电懋的老板和高层们没有空难,今天的香港电影会不会有所不同)
评分书店读完,情怀五星。编选篇目较之《戏缘》更繁杂琐碎,有几篇是特别好。倒是读雷竞璇的前言,不时透出指导黄的意思,读到最后甚至有些八股,与《据我所知》里的印象差距不小...若论学术出版物与文章,实在看不出雷有高出黄多少,也许是自己对黄文韵情趣的偏爱吧,也不知这么些年发生了什么,却还是隐隐应证着此前对雷文小肚之感。
评分只要我们放下身段,多关心身边的人与物,大家都可以活得更好。
评分黄爱玲以她的文字,至少让我确证“影评”并非低人一等的文类。她将自己的才华禀赋、人格魅力和对电影及其所代表的生活方式的热爱,各各融汇其中,将做梦甚或梦想的大部分年华都给予电影,吸纳、消化、批判,而后淬炼出你面前的这些释梦话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