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当代著名电影评论家、影评人黄爱玲的经典代表作,内容包含了作者2002年以来创作的近百篇重要的电影评论文章。
黄爱玲的电影文字独具一格,篇幅短小,优雅动人,注重个人感受,不摆理论架子,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作者具有真正的将电影和人生融为一体的感知力。电影在书中不是文本分析对象,而是一个个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生命体。正如戴锦华所言:“爱玲的影评文字一如其人,素朴而典雅,平实而醇厚,娓娓道来,余味悠长。在观影谈影间,她投注了自己生命的晖光与温热。”
作者尤爱法国新浪潮电影、香港本土电影,并对日本经典电影和大陆第五代导演作品有极为精深的研究,是所有电影爱好者必读、必备的观影手册。
婉约、感性、妩媚的文字,细腻敏慧、人情练达的观察,高尚幽雅的品味。黄爱玲的影评,真的很可能是香港有史以来罕见优美的评论。这里面蕴涵着的是个宁静、平和和充满人性悲悯的至善世界。得以进入这个世界,只能说是一种幸福。
——舒琪
黄爱玲,资深影评人。1976—1985年游学法国,攻读电影,曾担任香港艺术中心电影部负责人、香港国际电影节节目策划、香港电影资料馆研究主任。在电影资料馆工作期间,黄爱玲结合大量丰富的资料,历年编著了香港电影研究专著十多部,并参与影片修复计划。其编著的《诗人导演——费穆》一书被公认为最具分量的费穆研究专书。
本书虽然是影评人的作品,但读起来的感受更像是散文集。全书分为七个章节,每一章都有其侧重点,总体来看较为平淡,但时不时就会有打动我的篇章段落,接下来也会重点提到我偏爱的部分。 首先是开篇“我的红气球”,作者把电影之于自己比作红气球之于法国电影《红气球》的主人公...
评分 评分书一打开,是一些老电影的剧照,之后为作者各个短篇的合集,根据主题类别进行归集。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观影数量之多,自小与电影结缘,将兴趣发展开来,又是多么幸福。 介绍老电影的部分,我看得比较粗略,因为没有看过,只能尽量代入作者的描绘和感想中去。比较有共鸣的是讲到李...
评分后知后觉,很遗憾,拿到这书黄爱玲电影随笔集的时候,才第一次知道黄爱玲这位知名香港影评人及电影学者,然而,她已经离开人世了。知悉她曾经先后在香港艺术中心、香港国际电影节和香港电影资料馆任职,参与或负责节目策划、影评撰写、书刊编纂等工作 ,而我又间中参加过一两次...
“个体的人生,宏观的历史,到头来都是一台戏,名角大将站在辉煌的舞台上批袍挂甲,手掏翎子,威风凛凛,无名小卒则只能在简陋的站台上,捉襟见肘地扮演着寻常人家的悲喜哀乐”,其实电影和观影者也是
评分书店读完,情怀五星。编选篇目较之《戏缘》更繁杂琐碎,有几篇是特别好。倒是读雷竞璇的前言,不时透出指导黄的意思,读到最后甚至有些八股,与《据我所知》里的印象差距不小...若论学术出版物与文章,实在看不出雷有高出黄多少,也许是自己对黄文韵情趣的偏爱吧,也不知这么些年发生了什么,却还是隐隐应证着此前对雷文小肚之感。
评分同样庆幸,红气球始终都没有离弃过我。
评分黄爱玲的电影随笔,比豆瓣绝大多数影评人结集出版的那些册子,水平还是高出很多的。
评分好读,像是日常谈话的采撷,也像轻松的随笔札记,有温度,有情感,有学养,娓娓而来,没有任何啰嗦,却有沉淀出来的澄明的观点,阅片量殷实丰厚,对电影有朴实的迷影感情,影史掌故顺手拈来,学院派出身文字却毫无学院派的冷硬古板,为论而论,诘屈聱牙,拒人于千里之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