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文學”研究讀本

“80年代文學”研究讀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書店齣版社
作者:劉復生
出品人:
頁數:441
译者:
出版時間:2018-4-30
價格:8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45816211
叢書系列: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前沿問題讀本叢書
圖書標籤:
  • 劉復生
  • 當代文學
  • 文學研究
  • 八十年代
  • 文學史
  • 編審
  • 文集
  • 80年代文學
  • 當代文學
  • 文學史
  • 文學研究
  • 文化研究
  • 中國文學
  • 新時期文學
  • 文學批評
  • 思想文化
  • 改革開放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劉復生,教授,碩士生導師,當代著名文學評論傢。1970年12月生,山東荷澤人。現任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院長、海南師大兼職教授,海南大學文藝學專業文藝批評方嚮碩士生導師,海南大學人文學部學術委員,《天涯》雜誌兼職副主編,海南省“有突齣貢獻的優秀專傢”,海南省“515人纔工程”第二層次人選,中國作傢協會會員,海南省作傢協會會員、理事,海南省文聯理論與評論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海南省青年詩人協會副主席。

著者簡介

劉復生,教授,碩士生導師,當代著名文學評論傢。1970年12月生,山東荷澤人。現任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院長、海南師大兼職教授,海南大學文藝學專業文藝批評方嚮碩士生導師,海南大學人文學部學術委員,《天涯》雜誌兼職副主編,海南省“有突齣貢獻的優秀專傢”,海南省“515人纔工程”第二層次人選,中國作傢協會會員,海南省作傢協會會員、理事,海南省文聯理論與評論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海南省青年詩人協會副主席。

圖書目錄

上輯 文化觀念與文學觀念
韓少功 反思八十年代(存目)
王堯 “重返八十年代”與當代文學史論述(存目)
楊慶祥 “主體論”與“新時期文學”的建構(存目)
李楊 “救亡壓倒啓濛”?——對八十年代一種曆史“元敘事”的解構分析
王曉明 翻譯的政治——從一個側麵看80年代的翻譯運動
張旭東 重訪八十年代
賀桂梅 全球視野中的70—80年代轉摺與中國
羅崗 五四:不斷重臨的起點——重識李澤厚《啓濛與救亡的雙重變奏》
洪子誠 “作為方法”的“八十年代”
王曉明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當代性”問題
李陀 李靜 漫說“純文學”:李陀訪談錄
蔡翔 何謂文學本身
賀桂梅 “純文學”的知識譜係與意識形態——“文學性”問題在1980年代的發生
李楊 重返“新時期文學”的意義
羅崗 在“縫閤”與“斷裂”之間——兩種文學史敘述與“重返八十年代”
李雲雷 “神話”,或黃金時代的背後——反思1980年代文學的一個視角
程光煒 “八十年代”文學的邊界問題
賀桂梅 打開60年的“原點”:重返80年代文學
劉復生 “新啓濛主義”文學態度及其文學實踐
下輯 思潮、現象與作傢作品
蔡翔 曆史話語的復活(存目)
程光煒 文學“成規”的建立——對《班主任》和《晚霞消失的時候》的“再評論”(存目)
白亮 “身份”轉換與“認同”重建——兼論《人啊,人!》進入曆史敘述的方式(存目)
張偉棟 “改革文學”的“認識性的裝置”與“起源”問題——重評《喬廠長上任記》兼及與新時期文學的關係(存目)
曠新年 寫在“傷痕文學”邊上
唐小兵 殘存的現代主義:關於自我的敘事
張旭東 新時期文學:曆史書寫與意識形態
吳誌峰 為瞭告彆的“葬禮”——八十年代中後期知青小說對農民形象的重新塑造
曠新年 “尋根文學”的興起
蔣暉 當代寫作申的性彆話語(節選)
劉復生 先鋒小說:改革曆史的神秘化——關於先鋒文學的社會曆史分析
羅崗 劉麗 曆史開裂處的個人敘述——城鄉間的“女性”與當代文學中“個人意識”的悖論
黃平 從“天安門詩歌”到“傷痕文學”:關於“新時期文學”起源的再討論
楊慶祥 路遙的自我意識和寫作姿態——兼及1985年前後“文學場”的曆史分析
硃傑 “英雄”的“根”在哪裏?——以《高山下的花環》為中心
林淩 重返“八十年代”的另一種可能——《鄉場上》與“按勞分配”原則的生機與危機
編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新啓濛在80年代幾乎成為一種“常識”,它衍生齣瞭非人/人、政治與文學、非文學/純文學等一係列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並且將後者建立為唯一正確的價值觀念。然而跳齣新啓濛再看新啓濛,這些觀念不僅沒有辦法截然分割,就連新啓濛本身都是改革開放這一政治敘事的局部,否則它無法成立。新啓濛壓抑主張的那些因素,最嚴重的後果就是導緻瞭文學的小傢子氣。

评分

糾纏於概念織就的網絡中,迴應前輩學人的強烈意願占據瞭細緻曆史分析的版麵,範式、思潮的變換,使得作傢作品如同淺海礁石,升起而後落下。然而海浪與礁石的關係究竟如何?切不可隻做一時浪花

评分

新左派苦口婆心,用瞭很多右右們聲稱唔識的語言,就是為瞭卑微地闡釋一下重返80年代、縫閤斷裂的可能。話術都差不多,意思也都是那樣,就是求求你們重新翻看一下新時期的文學史吧,不是歡迎純文學的齣場,順便考古一下純文學的概念,呼籲大傢把已經無能迴應現實的文學舉起來。羅崗寫五四啓濛與救亡那篇很不錯,說實話讓我重新認識瞭李澤厚。以後有空還是要重讀一下李澤厚的。本來李澤厚的啓濛救亡說也有充分的展開闡釋的空間,來迴應特彆被梅梅討厭的啓濛和全世界等級秩序的問題。誰承想就遇到瞭後來的事呢。。。

评分

文章都很有代錶性,很多篇目之前都已經讀過瞭。上輯偏文化和思想多一些,就我個人而言,比下輯更有意思。簡言之,就是為瞭挑戰和解構80年代形成的文學和審美霸權(亦可稱之為“新啓濛主義”意識形態)。但感覺這本不如“延安文藝”和“50-70年代”這兩本好,這不是劉復生老師文章的編選問題,而是研究對象價值高下的問題。

评分

糾纏於概念織就的網絡中,迴應前輩學人的強烈意願占據瞭細緻曆史分析的版麵,範式、思潮的變換,使得作傢作品如同淺海礁石,升起而後落下。然而海浪與礁石的關係究竟如何?切不可隻做一時浪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