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八十年代

怀念八十年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学典
出品人:
页数:246
译者:
出版时间:2015-9-1
价格:35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8101477
丛书系列:百家小集
图书标签:
  • 随笔
  • 王学典
  • 文化研究
  • 散文随笔
  • 怀念八十年代
  • 八十年代
  • 現代
  • 文学
  • 怀旧
  • 八十年代
  • 青春
  • 成长
  • 记忆
  • 时代
  • 文化
  • 历史
  • 中国
  • 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怀念八十年代》是当代中国史学理论学界知名人物、山东大学著名教授王学典回忆八十年代的一部随笔散文集。《怀念八十年代》从王学典自身求学成长经历出发,回顾自己身边的思想知识界学人前辈往事,全书由人到己,从思想和经验层面,完成了作者个人对八十年代冷静而独特的认识建构。

作者简介

王学典,山东人,生于1950年代。历史学家,山东大学教授,现任山东大学儒学院常务副院长、《文史哲》中英文版主编, 长期致力于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史研究,尤长于中国现当代史学思想及思潮研究。著有《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史学主潮》《历史主义思潮的历史命运》《20世纪中国史学评论》《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良史的命运》等。

目录信息

1.庞朴与八十年代
2.黎澍与八十年代
3.新时期黎澍侧记
4.“八十年代”是怎样被重构的?——若干相关论作简评
5.痛悼赵俪生
6.附:毕竟是书生——赵俪生访谈录
7.琐记张知寒
8.张金光生前身后事
9.记乔幼梅先生
10.大学生活简记与随想
11.告尼山学堂诸君
12.附:从文革中走来——我的学思之路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王学典是山东大学教授,曾主持过《文史哲》杂志,又做过山大儒学院的副院长,这部书的题目虽然叫怀念八十年代,但是从内容上则不止于此。本书开篇两篇纪念文章,分别纪念庞朴和黎澍,代表了八十年代保守主义与启蒙主义,也代表了他自己的师承所在。这本书的基调也就是由这两篇文章奠定了,即将八十年代的文化保守主义和新启蒙作为主流,以此为线索来勾勒八十年代的思想发展。有真就有假,第四篇文章是王学典对甘阳八十年代回忆的纠正,指出甘阳既不是八十年代新启蒙的代表,也不是保守主义的代言人。此后四篇文章是纪念山大四位教授,最精彩的还是对赵俪生先生的回忆。还有两篇文章是对于八十年代大学生活及其个人经历的回忆,在其中他着重分析了八十年代对于十年的反思与批判,并表达了自己新启蒙的立场。但是,晚年转向保守主义,又是为何呢?

评分

书中帮我清晰认识了两点。第一,过去五四时代的人们过于强调文化的时间性,认为西方的文化就是先进的,中国的文化就是落后的,但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性,全盘西化在中国是不适用的。第二,是文革时期强调过去的历史是农民的革命史。但革命是暴力措施,阶级推翻,先进生产力的产生不应基于暴力手段

评分

王学典是山东大学教授,曾主持过《文史哲》杂志,又做过山大儒学院的副院长,这部书的题目虽然叫怀念八十年代,但是从内容上则不止于此。本书开篇两篇纪念文章,分别纪念庞朴和黎澍,代表了八十年代保守主义与启蒙主义,也代表了他自己的师承所在。这本书的基调也就是由这两篇文章奠定了,即将八十年代的文化保守主义和新启蒙作为主流,以此为线索来勾勒八十年代的思想发展。有真就有假,第四篇文章是王学典对甘阳八十年代回忆的纠正,指出甘阳既不是八十年代新启蒙的代表,也不是保守主义的代言人。此后四篇文章是纪念山大四位教授,最精彩的还是对赵俪生先生的回忆。还有两篇文章是对于八十年代大学生活及其个人经历的回忆,在其中他着重分析了八十年代对于十年的反思与批判,并表达了自己新启蒙的立场。但是,晚年转向保守主义,又是为何呢?

评分

书中帮我清晰认识了两点。第一,过去五四时代的人们过于强调文化的时间性,认为西方的文化就是先进的,中国的文化就是落后的,但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性,全盘西化在中国是不适用的。第二,是文革时期强调过去的历史是农民的革命史。但革命是暴力措施,阶级推翻,先进生产力的产生不应基于暴力手段

评分

王学典是山东大学教授,曾主持过《文史哲》杂志,又做过山大儒学院的副院长,这部书的题目虽然叫怀念八十年代,但是从内容上则不止于此。本书开篇两篇纪念文章,分别纪念庞朴和黎澍,代表了八十年代保守主义与启蒙主义,也代表了他自己的师承所在。这本书的基调也就是由这两篇文章奠定了,即将八十年代的文化保守主义和新启蒙作为主流,以此为线索来勾勒八十年代的思想发展。有真就有假,第四篇文章是王学典对甘阳八十年代回忆的纠正,指出甘阳既不是八十年代新启蒙的代表,也不是保守主义的代言人。此后四篇文章是纪念山大四位教授,最精彩的还是对赵俪生先生的回忆。还有两篇文章是对于八十年代大学生活及其个人经历的回忆,在其中他着重分析了八十年代对于十年的反思与批判,并表达了自己新启蒙的立场。但是,晚年转向保守主义,又是为何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