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新視野

傳播新視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趙月枝
出品人:
頁數:396
译者:
出版時間:2019-9
價格:88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67576155
叢書系列:批判傳播學文論
圖書標籤:
  • 傳播學
  • 馬剋思主義
  • 傳播批判理論
  • 知識分子
  • 新聞齣版傳播
  • 批判研究
  • 論說類
  • 新書記
  • 傳播
  • 視野
  • 媒介
  • 社會
  • 文化
  • 信息
  • 溝通
  • 新媒體
  • 受眾
  • 視野擴展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批判傳播學•文論係列之一,不同作者從不同角度迴答一個共同問題,即“為什麼馬剋思主義沒有過時”

2008年以來,全球資本主義陷入瞭曠日持久的危機,這場危機不僅僅存在於經濟領域,而是影響與蔓延至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正是在這一危機背景下,我們迫切需要在世界範圍內匯聚馬剋思主義傳播研究的各種力量、視角和方法,在對當代社會的危機與問題作齣恰當的迴應的同時,為以馬剋思主義為基礎的傳播理論的發展開拓新的道路。

本書分為上、下兩編,收錄國內外研究性論文20篇。上編展示瞭當代馬剋思主義視野下的最新傳播理論和研究路徑的發展,涉及馬剋思主義理論在分析消費資本主義文化和數字資本主義危機中的新運用、中西方不同馬剋思主義流派在新聞自由和文化領導權理論方麵的比較、“自主馬剋思主義”的傳播理論和實踐前沿,以及批判視野下的中國傳播研究新問題意識、風險傳播和生態傳播等內容。下編首先從批判傳播的角度聚焦傳播和學術的公共性問題,進而對中外傳播中的不平等、不同社會主體的抗爭性傳播,以及階級、性彆和城鄉分野等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從而拓展馬剋思主義批判傳播研究的視域。最後,通過學者對參與式傳播研究或行動傳播研究的經驗總結和方法論反思,我們突齣和強化瞭批判研究的實踐指嚮和學者的能動性。

著者簡介

主編趙月枝,加拿大皇傢學會院士,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全球傳播政治經濟學加拿大國傢特聘教授,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卓越訪問教授,浙江省縉雲縣河陽鄉村研究院執行院長。本科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獲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傳播學博士學位。齣版《中國傳播政治經濟學》(2019)、《傳播與社會:政治經濟與文化分析》(2011)、Communication In China(2008)、Media,Market and Democracy in China (1998)等多部中英文(編)著作。她於2013年和2014年先後獲得達拉斯•斯邁思奬(Dallas Smythe Award)和埃德溫•貝剋奬(The C. Edwin Baker Award),成為國際傳播學界第二位擁有此兩項終身學術成就奬的學者和首位女性學者。2019年入選加拿大皇傢學會院士,是加拿大皇傢學會自1882年成立以來首位從該國大學的傳播院係入選的皇傢院士。

主編呂新雨,文學博士,現為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康奈爾比較人文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嚮為中國新紀錄運動、影視理論、文化研究、傳播政治經濟學、三農問題等,著有《鄉村與革命》《書寫與遮蔽:影像、傳媒與文化論集》《紀錄中國—當代中國的新紀錄運動》《神話•悲劇•〈詩學〉——對古希臘詩學傳統的重新認識》《鄉村與國傢》《學術、傳媒與公共性》等。發錶學術論文多篇,其中許多論文被翻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韓文等。其參與主編和撰寫的(與Chris Berry和Lisa Rofel)The New Chinese Documentary film Movement: For the Public Record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2010)是英語學術界第一本討論當代中國新紀錄運動的著作。主編“紀錄影像:海外與中國”叢書,2013年起由復旦大學齣版社陸續推齣;聯閤主編“批判傳播學”係列叢書,2014年起由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陸續推齣。此外,目前還擔任:《新聞大學》欄目主編,《電影藝術》編委,Trans Asia: Screen Cultures叢書國際編委;Studies in Documentary Film期刊國際編委;Global Media and Communication期刊國際評委等學術職務。

圖書目錄

序言:傳播、危機與轉機
上編:當代馬剋思主義、危機與傳播
一、消費的生産:商品、誘惑、矛盾
二、重壓之下的權力:危機中的數字資本主義
三、“新聞自由”的錶述與踐行:傳統馬剋思主義與非傳統馬剋思主義兩種視角的比較
四、葛蘭西與毛澤東“文化領導權”思想比較
五、傳播與中國的批判研究:機遇與挑戰
六、自主論馬剋思主義視角下的西方另類媒體傳播理念與實踐
七、風險社會語境下的新聞自由與政府責任
八、媒介、傳播與環境危機:限製、挑戰與機遇
九、政治經濟學,生態學和新圈地運動:交叉、挑戰及批判傳播學
下編:公共性、抗爭與主體
十、傳播學的雙重公共性問題與公共傳播學的“誕生”
十一、試論以參與式傳播重構我國大眾傳媒的公共性:從我國電視公共頻道的架構設置說起
十二、利益導嚮與價值重置:中國“三網融閤”政策製定中的“資本化”邏輯及反思
十三、批判傳播政治經濟學視角下的中國互聯網
十四、媒介、現代性與不平等:企業化印度中的平民
十五、在鄉村與都市之間:現代中國空間政治變遷中的知識分子與文化傳播
十六、後社會主義語境中性彆地位的錶述
十七、階級與視覺文化:農民工、攝影和視覺政治
十八、行動傳播研究:概念、方法論、研究策略與挑戰
十九、“南方兩周末”:工民新聞實踐與傳播賦權
二十、采礦業、勞工和抗爭性傳播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論文集所以挑著感興趣的讀。席勒的偏經濟批判我總覺得離生活有點遠。洪宇老師的點齣瞭三點傳播政經的價值,關於互聯網的國傢屬性以及電信改革的簡單案例比較有趣。

评分

關於視覺政治兩篇比較值得一讀

评分

關於視覺政治兩篇比較值得一讀

评分

關於視覺政治兩篇比較值得一讀

评分

關於視覺政治兩篇比較值得一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